摘 要: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是英國提供教育機會與促進文化交流的國際機構,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開展工作,積極促進思想碰撞與知識交流,構建英國與各國人民的相互融合及信任。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于1943年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辦公室,在中國大陸現共有4個辦公室。為深入了解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的具體工作情況,本刊對教育參贊蘇珊進行了專訪。訪談中,蘇珊對英國教育改革、中英兩國教育合作交流項目等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改革;中英教育合作交流
一、英國教育發展愿景進入實質性改革階段
《世界教育信息》:英國教育在世界享譽盛名,其教育制度受到廣泛認可。近年來,英國在教育改革方面有哪些最新的動向和趨勢?
蘇珊:2010年,英國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英國政府發布的教育白皮書——《教的重要性:學校白皮書2010》,標志著英國力爭創建世界一流的學校教育體系的教育發展愿景進入實質性改革階段。教育白皮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因此,根據教育白皮書的規定和要求,英國大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最不容忽視的是學費改革,這項改革主要針對英國國內學生,對國際學生的影響不大。
2014年,英國的科研評估制度將會實施相應的改革。卓越研究評估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將取代科研質量評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模式,成為評價大學學科科研質量,以及選擇性地分配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研究經費的主要方法。REF是評估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研究質量的新體系,將主要依據科研成果的引用程度,在各大學間分配高校科研經費。與RAE最大的區別是,REF更注重評估對象的經濟與社會影響。另外,英國一直關注教育質量的提高。2013年,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AA)簽署了一份全球性的教育質量保障協議,我們會齊心協力保證英國高等教育的質量。
在一系列改革中,英國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資金問題,包括資金結構、籌集資金等。大學的資金來源從政府資助轉向學生學費,意味著高等教育的責任從政府轉移到了學生及學生家庭。對于那些付不起學費和生活費的學生,英國政府也會提供相應的資助,但是現在存在很大的爭議。
我們要考慮教育投資的社會回報,確保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當學生從學校畢業到工作,再到回報社會,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些學生只有找到工作,且工資達到了相應的水平,才能開始償還貸款。因此,學生的工資越高,他們償還的貸款利率就越高,對教育而言這是一個長期的財政規劃過程。
二、中英兩國教育交流合作成果顯著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來,中英兩國教育合作交流有何新的進展?取得了哪些成績?
蘇珊:40年來,英國和中國在教育方面有著長期且深入的合作。英中教育交流合作成果顯著,形成了合作領域寬廣、內容豐富、政府主導、民間活躍的交流格局。我們與中國教育機構建立了深入的工作伙伴關系,也與許多教育投資機構有相應的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我們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新型項目,這些項目契合了英中兩國教育的利益和需求。我們花了很長時間開展新的合作,希望成為中國教育的優秀合作伙伴。我們每年都會舉辦中英高層教育會談會議,對項目問題進行洽談協商。
在教育項目方面,由于英中兩國政府的合作和努力及相關項目的實施,雙方的合作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我們新建了四個項目。一是博士培養項目,旨在加強雙方研究團隊的合作,使雙方團隊的博士相互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就會建立交換項目,比如研究員之間的相互討論合作,以及博士生之間的交換。二是試點實習項目,該項目鼓勵英國學生到中國參加交流活動,提升他們的交流能力和適應能力。三是“學習中國”項目,該項目輸送英國學生到中國進行為期5周的學習。四是與企業的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促進英中兩國大學之間的產業聯系。
三、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國合作的教育項目具有寬廣的戰略框架
《世界教育信息》: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以及與中國相關機構的合作情況?
蘇珊: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是文化和教育交流領域的一個國際機構,致力于建立政府、大學和企業之間的關系。由于了解英國各領域的優勢及需求,我們能夠發現中國市場上的機會,知道如何把這些機會與英國的優勢和需求聯系起來。我們與合作伙伴共同設計項目,開展活動。這些合作涉及很多領域,促進了產業經濟的發展,為英中兩國高校之間建立廣泛可持續合作提供了契機。
政策研究是英中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匯聚雙方頂尖的高等教育專家和研究人員,對兩國的高等教育部門進行研究和比較,希望以此加深相互理解,推廣最佳實踐,促進對話,解決共同關注的問題,推動英中文化關系的發展。從2005年起,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開展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合作深入開展了專業交流活動,已先后就“國家政策與高等教育管理(2005~2008年)”和“高等教育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2009~2012年)”發表了數份報告。研究高等教育促進區域發展的規律能更有效地利用區域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因此,“高等教育發展的區域政策”合作研究項目對英中兩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另外,我們剛剛推出了一個新的三年合作項目(2012~2014年),該項目以“高等教育多元化”為主題,將有助于實現《2010年中英教育合作框架協議》確定的目標。該框架協議由英國教育部長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和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在第五屆中英教育峰會期間簽署。該項目研究具有四大重點:第一,現行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形成因素,該體系在適應社會和經濟需求方面的表現;第二,政府和市場在促進高等教育多元化方面應發揮的作用;第三,政策的制訂以及所采取的行動,特別是針對資金分配效率開展的分析及評估;第四,高校與社會和經濟相結合的方式。該項目開展一系列活動為兩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訂提供借鑒,其中包括機構訪問、召開會議、成果出版及關鍵研究成果總結研討會。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國合作的教育項目具有寬廣的戰略框架,我們的項目支撐著整個團隊的工作,使得這些項目的目標在不同領域都具可行性。例如,我們最近正在開發英國一代(Generation UK)項目,該項目與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尤其是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學生的需求相符,借此使中國的校園更加國際化。從雙方利益出發,英國希望更多的學生了解中國,擁有國際化的視角及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能力,這些都依賴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繼續加強與中國教育機構的合作,以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從而使更多的英國學生獲得來中國學習和實習的機會。
我認為,我們與中國的合作項目更具廣闊的戰略視角,除了國家級項目,我們也有面向地區的合作項目。我們與中國的72個地區的近1000所學校有合作伙伴關系,這些學校與英國學校也有相應的合作,兩國學校之間進行一系列的課程項目學習及校長交換,為英國和中國的校長提供了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比如,對如何提升和確保管理質量及如何實現課程的國際化等方面進行培訓。我們也開發了教師培訓項目,旨在提升中國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與教學質量。
近幾年,中國很關注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我們也采取了相應的行動。職業教育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大學合作伙伴之間也發展了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產業聯系,在眾多大學合作的影響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有很多職業學校與英國的大學建立了聯系,共同迎接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我們也與中國許多工業聯合會開展項目合作,這種合作主要是建立一種培訓模式,更像是一種以雇主為導向的大學聯合,通過試點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四、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扮演著
設計者和“媒人”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請您談談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國的合作項目涉及的領域,以及具體的合作模式。
蘇珊:目前,我們和中國的合作項目涉及創意產業、低碳產業及學術與技術合作領域。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在這些合作中扮演著設計者和“媒人”的角色,為高校和企業提供機會和專業的建議。在這個平臺上,高校和企業能夠建立最適合他們各自需求的合作模式。在知識經濟伙伴關系的框架下,英中雙方的政府機構、大學和企業之間建立起了適合各自發展需求和興趣的各種聯系和合作,其中包括教師交流、企業人員培訓、科技成果轉化、學生實習和合作辦學等。
(一)創意產業
英國創意產業的規模為歐盟各國之最,創意產業企業的總數占英國全國企業總數的7%。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在創意產業領域開展了兩個項目。
一是英中高校創意媒體產業合作項目。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和廣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共同策劃了中英高校創意媒體產業合作項目,其中第一期包括:為配合2012年倫敦奧運會所舉辦地中英大專院校“綠色奧運”微電影創作競賽,以及中國政府、企業及院校代表對英國院校的考察會談,等等。第二期為英國院校提供切實可行的機會以展示其教學特色和研究方向,同時與中方院校進行實質性交流以建立課程、科研及院校際方面的合作。
二是英國杭州動漫教育合作項目。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國國際漫畫節組委會共同籌劃,已經成功開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動。比如,2011年,18所英國大學來華參加了第八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期間與多所中國大學共同參與了基于產業發展的動漫教育研討會。
(二)低碳產業
21世紀的公民應具有全球意識和責任感,企業需要具備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畢業生,學生需要掌握面向未來的技能。英中兩國政府所倡導的綠色經濟政策對高等教育機構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012年,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廣州低碳產業協會和廣州美術學院共同策劃及組織的中英高等教育工業設計升級再造項目活動在廣州舉辦,參與者包括英中兩國16所院校的共51名學生和17名專家、教師。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重慶工業服務中心、重慶工業設計協會、長安汽車有限公司、四川美術學院共同開展了新能源概念汽車設計高等教育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加深英中高校的相互了解,幫助學校建立起新能源汽車及低碳工業設計方面的合作,并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另外,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還與中國建筑學會、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聯合開展工業遺產設計合作項目,旨在推動英中兩國高校師生的深入參與。
(三)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光華護士基金會合作,以提升中國護士教育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該項目計劃到2015年9月為兩千名學生提供赴英國學習一年或者兩年相關專業的機會,參與該項目的英中雙方院校還將在人才培養、教師互換、課程發展等方面展開合作。我相信,未來的合作領域會更廣泛,內容更豐富。
五、教師培訓項目為中國的英語教學專家提供了一個國際平臺
《世界教育信息》:您前面提到,為了提升中國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與教學質量,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開發了教師培訓項目,請您具體談談該項目。
蘇珊:教師培訓項目為中方合作伙伴帶來了國際權威的教學培訓方法論和新的國際合作關系。我們開展不同的教師支持項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英語教師培訓師發展項目。我們推出了“英語教師培訓師發展項目”,該項目側重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利用英國一流的專業培訓資源,和中方合作伙伴聯手打造優秀的教師培訓師團隊。培訓對象能夠按照新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交互式課堂教學,并能以培訓師的身份培訓其他教師達到這一水準,從而實現培訓效率、效果和影響的最大化。
二是以評促教-測試技能發展項目。該項目結合了面授和網絡學習的課程來交流探討如何更好地設計測試、分享命題所需的技能和國際一流講師的豐富經驗,從而幫助英語教研人員和教師提升對測試評估的理解并切實提高相應技能,更好地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三是英語教師系列講座項目。我們擁有豐富的教師支持資源,比如課程計劃、教學意見、文章、視頻等。通過和各級教育部門的合作,每年有超過2萬名中小學一線英語教師參與英語教師系列講座。該項目為中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前沿的教學信息和技能培訓。
六、“校際連線”項目
促進中英兩國學校發展伙伴關系
《世界教育信息》:英國“校際連線”項目至今已經在中國的40多個城市或地區展開,為今后深入開展校長、教師的專業發展項目以及學生的課程共建項目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請您簡單介紹下該項目及其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蘇珊:校際連線是一個全球范圍內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項目,總體上講,它是將國際化的視野和理念融入到教育和學習過程中,旨在培養兒童和青年人的世界公民意識,幫助他們獲得未來生活和工作的相關技能,尤其是幫助青年學生提升今后應對全球化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溝通技能。“校際連線”項目把英國學校與其他國家的學校整體聯系起來,旨在幫助各學校建立廣泛的聯系,通過這個項目的推進,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建立信任和理解。校際合作能夠把國際元素引進各個課程領域,有利于培養年輕人的學習熱情。
“校際連線”項目通過與各國地方政府機構、教育部以及市政部門合作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確保項目成果符合各國的教育戰略,實現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該項目的合作伙伴關系是互惠互利的,以確保參與到本項目的英國和其他國家學校平等參與、平等互利。該項目涵蓋學校領導與教師的職業發展,為他們提供了解國際范圍內的相關專業技能,參與全球教育網絡的機會。
在中國,“學區間伙伴關系”是中英“校際連線”項目的基礎。我們通過幫助英中兩國的學校建立校際伙伴關系,在學區、學校、教師與學生中開展不同的子項目活動。我們還將“協作學習、教師專業發展及全球認可”作為項目的核心領域,引導英中學校的合作關系深入、持久、創新地發展。所有親身參與項目的英中兩國師生都反響積極,他們說,每一次活動都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教師和孩子受益于這些國際往來活動。
七、積極開展“政策對話”項目
《世界教育信息》: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積極開展并支持多層次的交流和對話,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政策對話”項目。
蘇珊:在當今社會中,大學的任務是不斷開展各種研究、學習和創新,為建設一個繁榮昌盛、信息暢通的社會作貢獻。我們匯聚英中兩國高等教育的決策者、政策的制定者、領導者和實踐者,就如何更出色地發展高等教育事業進行磋商。“政策對話”項目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和提升項目、中英高等教育多樣性政策研究項目(2012-2014)、中英高等教育論壇、關于第三國授予學位的質量保證國際論壇、“2014走向世界”國際教育會議。我以中英高等教育論壇為例做一個簡單介紹。在前兩屆中英高等教育論壇獲得成功的基礎上,2012年,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卡迪夫大學和英國高等教育國際事務與協調辦公室共同合作,在卡迪夫國家博物館舉行了第三屆中英高等教育論壇。英中兩國高等教育界80多名專家出席了論壇,其中包括26位曾在英接受3周管理培訓的中國大學領導。與會者圍繞產學研合作推動研究合作、改善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隨著地區教育中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到海外留學。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和中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于2012年在北京舉辦論壇,邀請政策制訂者、質量保證機構以及參與提供聯合辦學及其他形式跨國教育課程的大學相關人員匯聚一堂,探討共同關心的問題,分享各自的實踐,并為今后的發展進言。論壇主題包括當前跨國教育的趨勢以及第三國授予學位的質量保證和認證等。此次論壇是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全球政策對話系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列對話自2012年底至2013年初分別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和日本舉行。
我認為,舉辦這種政策性論壇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國際教育面臨的前沿性問題,審視不同的途徑,使得英中雙方在國際合作中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會在學校及職業教育部門舉辦類似的政策辯論論壇活動,我們稱之為政策對話,但是只有正式的論壇才會真正地討論熱點問題,比如影響教育管理以及教學和學習的問題。2013年10月23~25日,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和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聯合舉辦“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領導力——2013年學校領導力對話”,旨在為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界的決策者提供一個國際平臺,探討教育領導力在全球及本地面臨的主要挑戰,就各國的教育體系進行反思,并且提出建議,制定出面向未來的行動計劃。本次會議匯聚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全球教育領導者的力量,共同探討影響未來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問題,以及學校領導力如何積極地改變教育。來自中國、英國、新加坡的資深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分享了各自學校領導力課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管理經驗。除此之外,我們還在上海、廣州、重慶、寧波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領導力的開放課程。
編輯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