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教育戰略的發展與歐洲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戰略密切相關。2010年,在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困難形勢下,歐盟出臺了未來十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歐盟2020戰略”。該戰略確定了三個關鍵增長指標,即智能增長、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增長。重點提出提高教育質量與促進創新,增強人員流動,提高教育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著力加強新技能培訓并克服勞動力不足的障礙。
“歐盟2020戰略”共提及教育32次、培訓13次。近年來,歐盟對通過發展教育擺脫歐債危機困境,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以最終實現其戰略目標寄予了厚望。2013年7月,在“歐盟2020戰略”大框架下,歐盟又推出了新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該戰略基于歐盟對教育國際化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視,即教育國際化有效推動了人員和技術流動,進而促進個人能力的提高、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知識創新社會的發展。該戰略對教育國際化應如何服務于“歐盟2020戰略”三大功能指標進行了梳理與細化,為歐盟成員國提供宏觀政策指導,并提出歐盟能夠提供的政策支持和項目舉措。
歐盟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為歐盟成員國及其高等教育機構提供宏觀政策指導;二是為歐盟在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提供政策和項目支持。其中,在提供宏觀政策指導方面,歐盟提出了構建更全面的國際化戰略的思路,指出全面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及教職人員的國際流動;二是課程和數字化教學的國際化及質量提升;三是戰略型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及自身能力建設。
在學生及教職人員的國際流動方面,目前,歐洲已經建立了內部的學分轉化及認證體系,歐美之間也通過校際合作實現了學分互認,這些都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流動,從而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及教職人員的國際流動,歐盟提出了促進高等教育國際流動的工作重點,即進一步推動全球范圍內的學分互認,更多地關注教職人員國際流動,建設更高質量的國際合作課程,增強科研與經濟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提升歐洲高等教育的質量以及進一步改進移民及簽證政策,掃清人員流動的體制障礙。
在課程和數字化教學的國際化及質量提升方面,該戰略強調,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不應只局限于少部分能出國學習和研修的學生及教職人員,還應著眼于更廣泛的不能出國但同樣需要具備國際視野的師生。因此,要將國際化因素融入到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引進國際化的教學人員,吸引國際留學生以建設國際化校園。同時,也要通過教材交流、虛擬校園、教學軟件、跨學科網絡交流等方式來提升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度。為此,戰略建議歐盟成員國及高等教育機構優先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教育人員的國際化經歷和技能,開發面向不能出國學習的學生的國際課程,使其獲得國際化視野及技能;二是為學生和教職人員提供更多的語言學習的機會,使其能夠在歐洲多語言環境中最大程度地獲益;三是通過在線教學、屏幕課程等新的數字化方式開展國際合作,聯合開發國際課程,探索新型合作伙伴關系。
在戰略型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及自身能力建設方面,該戰略指出,歐洲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但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需要更深入更廣泛的全球合作,高等教育機構需要根據自身在教育及科研創新方面的優勢進行更準確的定位。要在歐洲和歐洲以外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建立聯合項目,開展聯合科研,培育新的研究項目,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并與合作伙伴互為補充。在聯合國學位及雙學位方面開展合作,是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已有700余所歐洲高校從聯合學位及高等院校項目中獲益,歐盟及歐盟成員國還將繼續采取激勵措施,鼓勵歐洲高校與合作伙伴在這方面進一步開展合作。與此同時,將進一步消除合作雙方的壁壘,如學校層面關于學分構成、考試及論文的相關規定,國家層面關于頒發聯合學位的有關限制。另外,在創新領域跨境合作也是建立戰略型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方式,其中,與發展中國家進行合作是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因素,因為今天的發展中國家很可能成為明天的新興經濟體。學生的國際流動不僅有助于提升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還能使歐洲高等教育機構在學術上獲益,并成就其社會責任,從而有助于建立深入持久的戰略關系。
如上所述,歐盟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第二點內容是為歐盟在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提供政策和項目支持。在這方面,歐盟將通過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及透明度來提高歐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具體措施包括開展國際合作與對話,加強歐盟內外資格、學分及注冊程序的可對比性等。此外,歐盟還將通過現有的計劃以及高校自我評估和監測體系,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國際交流的質量,并繼續開發和完善歐洲多維大學排名體系,以此來提升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透明度、比較基準點及可對比性。而且,歐盟還將與歐洲高等教育宣傳機構及校友聯合會通過分享信息和協調行動等方式開展合作,進一步樹立歐洲優質的教育及科研形象。在項目舉措方面,歐盟委員會將通過伊拉斯謨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對境外學生以及科研人員雙向交流的資助力度。
歐盟在2014-2020年的工作主要圍繞伊拉斯謨行動計劃的落實來開展。伊拉斯謨行動計劃將原有的涉及青年培訓和體育方面的十多個計劃及項目整合為一體,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歐洲教育和培訓的現代化程度,彌合勞動力和市場之間的鴻溝,確保歐洲青年獲得國際化知識和技能,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重振歐洲在全球化發展中的競爭力。經過近兩年的談判和協商,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已正式批準了2014-2020年歐盟多年度財政框架,并承諾總預算為9599.9億歐元,總預算支出為9080億歐元,比上一次預算分別減少了3.5%和3.7%。然而,伊拉斯謨行動計劃中涉及教育的財政預算總額高達147億歐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40%;與教育相關的科研預算總額高達800億歐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30%。由此可見,歐盟在總預算經費縮減的情況下,對教育和科研預算給予了格外的關照。伊拉斯謨行動計劃的資助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助4000萬名以上的歐洲青年的國際流動,以幫助他們進行學習、培訓、工作和志愿服務等;二是資助65萬名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歐盟內外學習、培訓和工作;三是資助80萬名教學人員及青年工人在歐盟內外進行教學并接受培訓;四是啟動20萬個碩士研究生貸款擔保,以保證碩士研究生在歐盟內外獲得相應學位;五是設置2.5萬個獎學金名額,幫助學生進行歐盟內外的研究生學位的學習;六是資助50萬名青年人參與歐盟內外的志愿者項目和青年交換項目;七是資助12.5萬所職業培訓機構、成人教育機構、青年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以建立2.5萬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促進機構間的經驗交流和業務聯系;八是資助1500家教育機構開展合作,擬建立150個知識聯盟;九是資助2000家職業教育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擬建立150個行業技術聯盟。值得一提的是,在伊拉斯謨行動計劃通過的45億歐元預算之外,歐盟還將設立專門用于與合作伙伴開展合作的專項經費,其中當然也包括與中國的合作經費,這筆專項經費的數額將在2014年確定。
下面,我談一談歐洲新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為我國帶來的機遇。歐盟各成員國一直是我國學生的重要留學目的地,中歐的教育合作歷史悠久,特別是2012年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建立以來,雙方在校級領域的合作更加充分和務實。歐洲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發布以及伊拉斯謨行動計劃的啟動,既是歐盟向成員國發出的政策信號,也是歐盟向合作伙伴發出的合作邀請。我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根據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在雙方感興趣的領域繼續開展合作。在建設戰略型合作伙伴關系方面,我們除了要與歐方繼續開展在政策層面的對話外,還要積極考慮如何圍繞伊拉斯謨行動計劃與歐方商簽配套的合作協議,進一步密切雙方在創新型合作項目、聯合科研、開發聯合學位項目、促進學分轉換及資格互認等方面的合作,從而提升我國教育領域國際合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