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包拯”二字要比“夏洛克”早上生命年頭的一半。我無法形容一部《少年包青天》占據了我童年的多少時光,那大概像柯南的漫畫占據很多人書架的比重吧。但是在一張“馬臉”讓整個英國為之沸騰了三年之后,我也有幸結識了這個全新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不夸張地說,一部《神探夏洛克》給讓人窒息的高三生活來了一個大喘氣——于我,于我的同學們。
我并非一個福爾摩斯迷,甚至福爾摩斯的原著也只看過一點兒,算不上了解,但是一個發生在現代英國的偵探劇總歸是會引起人的好奇。劇集的第一集改編了原著的經典《血字的研究》。故事改變了時代,可是福爾摩斯卻一如既往地酷——“顯而易見的——粉色!”馬靴踩在木質地板上的聲音像一個個問號,留給一屋子絞盡腦汁也沒懂什么是“顯而易見”的警員和他的新“朋友”——華生。
新劇將夏洛克刻畫得更加神經質,沒有原著中的胸有成竹,舉手投足足夠讓一個陌生人討厭。華生卻在夏洛克探案時露出神經質般的興奮與渴望中找到了戰場的感覺,讓人愿意奮不顧身地去拼殺,去追尋一個重要的敵人,去感知他的一切,去了解一切的真相。華生的一切也不止是用來襯托夏洛克的智慧,而成為了另一個主角。他讓一切突兀都變得似乎還在掌控之中,讓不平凡的夏洛克回歸平凡。夏洛克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朋友的人,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華生不僅成為了他的朋友,更成為了他的知己。
《粉色的探究》結束于夏洛克與兇手的博弈。毒藥的選擇讓看似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夏洛克充分暴露了一個普通人的弱點——對未知事物的賭博性挑戰。瘋狂平靜的司機與瘋狂想要知道對錯的夏洛克也讓人們看到,原來夏洛克的自負也讓他幾近崩潰——為了證實自己的選擇而差點吞下藥片。趕來的華生在找錯的對面房間搬動扳機射殺了兇手,事后夏洛克通過對開槍者彈道的分析而突然發現,原來是華生開槍救下了他。他當然是不知道的,這就像夏洛克面對“她”差一點兒動了心,當然這是后話。可是一個這樣每天擺著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臭臉的夏洛克,也會為感情而迷惑,為了友情和似乎是愛情的愛情而違背自己的原則。由此看起來,夏洛克也不過是個凡人。
隨后到來的黑幫走私案、與莫瑞亞蒂的交鋒、恐怖組織的陰謀,甚至還有“獵犬”案的調查、假死。兩季六集的故事,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夏洛克相似卻又不同。他或許只是一個住在貝克街221號的神經病。而又有很多時候,貝克街221號仿佛就在你隔壁。
或許在夏洛克沒有案子的每一個日子里,都同我們一樣經歷著無聊與單調,但是一個完整的夏洛克,與才華無關的夏洛克,并不那么熱衷于獵鹿帽的夏洛克,在華生博客中八卦的夏洛克,不過是與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把自己摔在沙發里發泄焦躁,與朋友死皮賴臉吵架或食言,冰箱里的食物不知不覺就過了期……在貝克街221號,或許一切還在發生。畢竟,一部劇集讓我們看到了原來在新世紀的夏洛克沒有失掉他的智慧,更沒有帶著神化的光環出現在人們的想象里。
“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寫信給貝克街221號B,福爾摩斯。——華生”
130000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中高三(28)班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