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六級強風,打破了夜的寂靜。風蕭蕭,葉沙沙,門嘎嘎。是風兒吹,葉兒飛,門兒動—全是,但也不盡然。這段時間,看了易中天的《中國智慧》一書,他在“禪宗的境界”中介紹了中土禪宗初祖惠能的一句名言:風動,幡動,都是心動。細細想來,不無道理。心靜,以靜制動,能排除外界的干擾,對身外之物就有自身的獨特感受。
秋風落葉是自然現象,秋去冬來,是春的過渡、前奏或序曲。春和夏,滿樹的綠葉,極目的綠色,裝扮城鄉,保持水土。光合作用不斷給大地給養,綠色成為生命的象征,也給作家、書畫家、藝術家帶來創作的靈感源泉。人們贊美綠色的內涵,它象征著生機活力和蓬勃;人們也贊美黃色—包括黃葉在內的色彩斑斕的樹葉,點綴大地,展示收獲??扇攵穆淙~則帶著蕭瑟的涼意。其實,沒有冬,便無所謂春,我十分贊成落花更護花的積極態度。樹高萬丈,葉落歸根,落葉以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以新的特質結構,化為養分,滋養土壤,給即將在春天生發的萬物輸送愛的力量。這是可貴的奉獻,這是生命的再造,這是精神的延續。
宋代有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比说男木?、站位、胸襟,極其重要,居于認識和感受萬事萬物的首位。有什么樣的心情,就有什么樣的認識,便有什么樣的美境。
民間相傳,在科舉制時代,有兩位同鄉同行進京趕考,路遇棺材,一位視為不吉利,一路憂心忡忡,在滿腔憂愁之中,帶著抑郁的心情,雖然水平更高,結果卻名落孫山。一位視為很吉利,有官又有財,一路胸懷喜悅,在興高采烈之中,帶著陽光的心情,雖然水平欠些,結果金榜題名。可見不同的心境,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何以積極陽光的心態看待認識萬事萬物,靠的是個人掌握。心態決定思想和行為,思想和行為是取得一切成效的前提和關鍵。我們要善于把握積極因素并加以放大,剔除不利因素并加以消除,使事物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力求取得理想的效果。
落葉是自然規律,大樹以這樣的辦法,適時減少水分蒸發,以輕裝迎接滿天的瑞雪。風、葉、門的悅耳聲響,是首協奏曲,是優美的旋律,奏響冬的贊歌、春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