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前些天,李先生在水產市場買了一些蝦仁,又大又紅,還有彈性,看起來非常新鮮。但是蒸熟之后一吃,李先生就覺得不對勁兒了。雖然有蝦仁的味兒,但不像正常蝦仁那么鮮,也沒有纖維組織,反而跟果凍似的,只是比果凍硬一些。掰開時,蝦仁跟皮糖似的很有彈性。李先生后來到水產市場請教過,有人告訴他,這應該是人造蝦仁。所謂人造蝦仁,就是利用魚肉糜與蝦肉混合,或在魚肉中加入蝦汁制成的蝦肉食品。李先生買的真是人造蝦仁嗎?一時間,蝦仁的身份撲朔迷離起來。
中國海藻工業協會的關景象告訴記者,李先生買的蝦仁,主要物質結構和蝦一樣,有蝦的肌肉纖維,所以應該不是人造的,只是里面使用的添加劑太多了。原來,這是使用堿泡發過的蝦仁。
那么,泡蝦仁用的堿到底是什么東西呢,吃著安不安全?
營養師王月秋告訴記者,堿分為食用堿和工業堿兩種。食用堿用于蒸饅頭中和酵肥,或者發制海鮮、魷魚這樣的干貨,能讓它們脹發得更迅速一點兒。蝦仁本身是蛋白質食物,食用堿使用得過多,就會破壞它的營養物質。有些不良商家用的堿是火堿,火堿屬于工業堿,不允許使用在食物中。商戶用火堿泡發蝦仁,是為了讓蝦仁更加膨脹,體積更大,蝦仁賣的時候品相好,價格自然也就更高。
那么工業堿對人體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北京普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員楊敬晨對記者解釋說,工業堿是粗制的氫氧化鈉,里面含有很多的雜質和重金屬。如果大量食用,會對人體的消化系統造成一種灼傷,而且有腐蝕作用,能引起嘔吐、腹瀉、消化道感染等一些疾病。
泡發過的蝦仁看上去和正常的蝦仁沒什么區別,我們到底怎么挑選呢?國家高級烹調師樊榮輝告訴了大家3個小竅門:
第一,看顏色。我們平時挑蝦仁,總是喜歡選鮮艷的,以為蝦仁顏色越鮮艷就越新鮮。其實,顏色過于鮮艷的蝦仁,不一定是安全的。我們購買時,盡量選擇顏色比較白,或者灰一點兒的蝦仁,因為這才是蝦肉本來的顏色。
第二,看質感。購買時掐一下蝦仁,新鮮的蝦仁有一定彈性,但是彈性并不會很大。
第三,聞味道。新鮮的蝦仁有海腥味;泡發過的蝦仁,卻有一股很沖的堿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