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網公司”)正式掛牌,自2010年國務院頒布《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提出組建國網公司至今,終于得見廬山真面。
國網公司,作為大型國有文化企業,通過資本控股實現各專業子公司對相關細分業務的運營。因此,集團的有效資本運作就是關鍵,這一塊盤活了,能為各條業務線帶去源源不斷的資本活水,也能實現國有資產的有效保值和快速增值。更何況,區區45億元來自國家財政的撥付資金,對于“第四大運營商”的改革期待來說顯得實在有些手緊,只有充分撬動社會資本、利用公共資本市場發行,才能達到政策預期。
其實,可供參照的大型國有企業的資本運作實例很多,中國移動的上市之路就可佐證。1997年,(原)郵電部通過收購香港電訊13%股權,成立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先將廣東、浙江兩省移動業務與資產剝離并裝入,成功實現中國電信紅籌股上市,同年又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二次上市,融資42億美元。其后,“不斷分拆省公司移動業務→裝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增發新股→報表合并、市值攀升”,成為基本運作思路——1998年裝入江蘇移動資產和業務,1999年裝入福建、河南、海南移動業務,并更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
顯然,選定優質資產、實現快速上市,是超大型國企資本運作的關鍵一步,進而才能獲得輾轉騰挪的空間。對于國網公司來說,服務于快速上市目標的初始優質資產是什么?
因為地位的特殊性,國網公司所能爭取到的政策支持、專營權、特殊許可和牌照等,都是巨大的無形資產。這些資產,在吸引投資、業務聯合、融合發展等方面都是最有效的務實底牌。
據悉,國網公司正在向上級主管部委申領的政策性資源包括——互聯網音視頻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相關牌照;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相關牌照;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互聯網音視頻播出機構資質;廣播電視專用頻段頻率,主要是700M頻段的廣播電視移動傳播網建設實驗;授予內容制作、集成、播出、傳輸和終端服務等全業務資質。
顯然,在國家業已放開通信網絡運營管制,實現資費完全市場主導、運營主體鼓勵民營介入(虛擬運營商)、基礎建設予以公營剝離(組建國家基站公司)的時候,上述這些政策性資源對社會資本的誘惑力相當之大。
很有可能,上級主管部門能給的都會給,那么“著力資產組織形式融合”,就成為國網公司必須做好的必修課。具體而言,包含如下幾個要點——
1、從“國有獨資”向“國家控股、投資多元”轉移。對此,領導小組和國網班子很清醒地意識到,雖然創辦初期需要國有獨資,但長此以往并不利于發展,所以必須積極推進股權多元化;
2、國網公司股權本身即很好的融資平臺,需要通過精心設計達到效益最大化;設計路徑即上文提到的政策支持、專營權、特殊許可和牌照等無形資產;
3、關于股份制改造,既可以直接展開,也可以在吸引外部資本后組建新的國網股份公司;
4、自下而上的探索更容易,所以國網下屬公司按照“法無明禁即可行”的原則,大膽探索多種所有制形態,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形態;
5、積極準備通過收購、兼并、重組、投資、參股、合作等形式,提高資本運作速度、力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