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購與上市成為影視行業今年的關鍵詞。進入四五月,華錄百納、鹿港科技等多家企業密集發布并購預案,上影股份、萬達院線、廣州金逸院線、幸福藍海等公司也陸續出現在證監會IPO企業信息披露的名單中。行業格局變幻背后蘊含著產業結構的調整。
業外資本跨界并購
2013年,國內影視行業的并購大潮由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上市公司領銜,集中在電視節目領域。2014年,影視大佬雖放緩了腳步,但并購整合的大勢仍在延續。華錄百納收購運作《快樂大本營》等綜藝節目營銷的藍色火焰,華策影視入股《愛情公寓》出品方高格影視……
許多業外公司受主業利潤下滑等因素影響,也加入到并購影視企業的大軍中。繼禾盛新材入股金英馬影視、熊貓煙花收購華海時代、中南重工收購大唐輝煌,4月以來又有多家傳統企業披露了并購預案。
4月6日,高金食品發布公告稱,對印紀傳媒(即DMG)100%控股,高金食品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印紀傳媒董事長兼副總經理肖文革,估值逾61億元的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將借殼上市;4月21日,皇氏乳業公布預案,擬購買御嘉影視100%股權;5月21日,鹿港科技公布資產收購預案,公司擬收購世紀長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價格為4.7億元,借此打造公司未來紡織與電視劇業務并舉的雙主業格局;5月27日,鑫科材料公布其將在繼續發展銅加工主業的同時,新增影視劇制作、發行及衍生業務,擬收購西安夢舟影視100%股權。
雖然最近宣布的幾個案例市盈率都不如預期,但對主業為低增長行業的A股公司來說,高增長且能實現高利潤的影視公司仍具有很強的投資性。從“跨界并購”角度上講,傳媒娛樂領域關注度高,相對也容易理解。此外,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上市影視公司的較好價值反饋,文化產業的未來增長空間也讓影視并購市場持續活躍。
投中資本董事吳群將傳統企業紛紛入股、并購影視公司的原因歸結為三點:第一,從二級市場來看,相比傳統行業,傳媒行業普遍估值較高;第二,并購公司看好被并購公司的產業成長性,認為通過并購,整個上市公司的股東回報會較高;第三,部分傳統企業可能覺得未來成長空間不大,希望公司主業有所轉型。
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伙人吳曉輝表示,傳統企業通過收購、入股影視公司,能使企業自身業務層次豐富,增加利潤增長點。
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副院長司若認為“中國影視行業現在進入了大浪淘沙階段。兼并重組,有利于行業發展?!?/p>
資本潮涌利好明顯,但相應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吳曉輝表示,“目前部分影視公司的財務狀況還比較混亂,資產不明晰,明星、劇本等資產會成為收購當中談對價的一個難點。國外在這方面有完整的評估系統,國內該環節仍然比較薄弱。因此,傳統企業在收購之前應仔細調查被收購公司的財務和凈值狀況,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模型有個定位?!?/p>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表示:“業外公司控股影視企業,更多的是投入資金,內容制作和產品運營還需依靠文化產業專業人士。影視劇是內容創作產業,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業外公司進入影視行業,必須尊重這個規律?!?/p>
“對賭模式”對并購雙方也是考驗。A股市場上,3年為起步,有的甚至會賭到4年或5年。如果業績沒有達到,賣方將對買方做出對價補償,扣除股份或者現金。因此,標的公司“能否保持利潤”是最大問題,“影視劇行業的第一輪上市熱潮帶動了電視劇生產量的增長,但中國的電視劇市場規模有限,因此現在電視節目的發行存在較大壓力”。
針對“資金大舉涌入,行業或將盲目擴大生產”的說法,尤小剛表示風險會有,但 “中國影視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影視制作公司對行業規律有了較清醒的認識,影視內容的創作,將會從幾年前的狂熱轉向理性。未來影視行業將會呈現綜合性發展,不僅僅是節目的增長,包括新市場的開拓、新媒體的發展等。資本有天生的敏感性,會自己找方向,這對產業的產能釋放將帶來益處。”
行業整合的內生基因
除傳統企業、互聯網公司對影視行業青睞有加主動投資外,影視企業自身也在通過不同渠道獲得資本支持。截至5月28日,證監會網站公布了406家企業的預披露信息,上影股份、基美傳媒、江蘇有線、萬達院線、廣州金逸院線、能量傳播、幸福藍海等26家影視企業排隊上市。
5月9日,申科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目前正在與海潤影視股東就本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進行磋商,有關各方正在積極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各項工作。網絡瘋傳的海潤影視借殼上市消息得到證實。
5月28日,證監會公布第28批14家IPO預披露名單,幸福藍海公司在列。江蘇廣電控股,持有該公司65.70%股份。幸福藍海預計發行新股數量為7763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為 25.0011%。
影視制作公司唐人影視近期完成了A輪融資,浙報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增資1億元。浙報傳媒增資后,將占唐人影視8.7719%的股權,并將提名1名董事進入唐人董事會。
“影視行業是資金鏈推動的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成本比較低,能使利益最大化?!眳菚暂x解釋,“并購與上市都是基于兩點:一是集中優勢資源;二是降低資金成本,增加融資平臺。風險可能在于控股權的減弱,通過上市稀釋掉了一些股份?!彼J為影視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將會成為未來趨勢?!?/p>
吳群認為“影視行業是資本推動型的,資本會促使行業規模增長更快。此外,影視行業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尚不成熟,投資機構的進入或者企業本身的上市,會提升行業規范性和效率?!?/p>
司若也表達了相同看法,“資本的介入帶來了游戲規則。上市之后,企業需要向股民負責,并進行信息披露,管理會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化。參照國外發展趨勢,未來國內金融業很可能也會與影視行業聯姻,金融行業的國際化程度和先進的管理方法,也將對影視行業有所裨益。”
同時她也不諱言,資本進入會給影視行業的創作人帶來商業化壓力,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創作自由?!耙悦绹鵀槔?,大制片廠和獨立制片兩大體系并行。大制片廠的電影項目以流水線形式生產,每一個步驟都有規范化管理;而獨立制片以中小成本為主,創作余地較大,并能生長出一些新的創意和電影電視手法?!敝袊娪罢幱诠I化初期階段,影視制作者還不能完全適應類似于大制片廠制度的一套規范,而獨立制片的土壤還未完全培植出來。
不過,尤小剛認為,內容行業不是資本決定一切,尤其在中國,還應考慮政策因素?!拔幕a業企業的做大,不可能只依靠資本運作,還應堅持以作品為基,形成風格鮮明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內容品牌?!?/p>
格局與未來
文化產業急速發展,資本涌入、市場擴張,影視行業正進入一個快速成長階段,并購整合現象在近幾年內還將持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資本帶動下行業優勝劣汰,將催生一批影視制作航母,形成大的文化產業集團。
吳曉輝對未來中國影視行業格局的預想是“兩極分化”:巨頭領軍行業發展,小公司會在細分領域保持技術優勢。“未來會是產業鏈合作,大公司做籌集資金,尋找強卡司陣容等事情,細化的內容都交給專業公司?!?/p>
比照歐美成熟市場的經驗,并購整合是影視行業的內生基因。“單體公司有規模瓶頸,如果需要往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無論是被別的公司整合還是整合其他公司,都是發展的必然路徑?!眳侨赫J為,影視行業日后大規模的交易會越來越多,很有可能的一個方向是境內企業收購境外資產。
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也讓影視行業的格局充滿變數?!耙噪娪笆袌鰹槔?,美國總屏幕數有4萬多塊,中國目前僅2萬塊,我們認為未來中國會達到5萬塊左右的水平。美國影視行業的格局基本已經形成,市場上有6家最主要的玩家;中國雖然有華誼、光線等市值在200億-300億元的公司存在,但市場仍有很大空間,最后的格局還遠遠沒有形成。” 吳群預測中國影視行業的真正成熟需要3-5年時間。
資本豐盈背后更深刻的變化是產業結構的變化?!俺齻鹘y電視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電視等渠道需求旺盛、生命力蓬勃,未來影視產品的出口和收益將會更加多元?!庇刃傉J為,“在保持企業制作能力前提下,誰在新媒體、新市場上占盡先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誰就有可能成為巨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