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京城81號》上映還不到2個月,福建恒業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恒業)總經理陳輝開始狂刷屏,在微博和微信圈里為影片上映賺吆喝。
最近,陳輝在微信圈里發一條“81號繼續飛”的海報——把這棟“鬼宅”落戶到了廣州、上海、沈陽、桂林等各大城市。“我們想通過新媒體平臺,不斷放出一些物料,制造一些話題,引起大家關注,以激發大家的觀影期待。”這一次,陳輝把營銷推廣重點放在了新媒體平臺和影院陣地方面。“6月下旬,北京和上海將各有一輛開往‘京城81號’的‘地鐵專線’駛進大眾視野。”陳輝透露說。
“無論投資、制作、宣發等方面,《京城81號》完全不同于之前任何一部同類型電影。影片總投資近8000萬元,宣發近2000萬元。”陳輝稱,福建恒業這次推出的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件“改變國產驚悚片現狀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
一幢樓的故事
矗立在北京朝內大街邊上的朝內81號,是一座民國時期就有的知名建筑,因為“北京十大鬼宅”而聲名遠揚。 “朝內81號作為一幢神秘的建筑,在很多探險者和一些年輕人中間很有名”。 但遠在福州的陳輝對此并不知情。2012年首次接觸該項目時,陳輝并沒有像現在這么大的期待。
當時《朝內81號》小說作者于雷向陳輝推薦了幾個驚悚故事,其中一個有關“朝內81號”的故事讓陳輝印象深刻。憑借多年對驚悚片市場的研究,陳輝深諳“獵奇”與“體驗”是驚悚片觀眾群的興趣點。而當陳輝聽說“朝內81號”是北京一棟真實存在的建筑時,他立即意識到這個題材的商業價值。
“這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這幢房子的存在,極大地強化了觀眾想要去銀幕中探尋究竟的獵奇心理,包括體驗度,也會得以大大加強和加深。”很快,陳輝便拍板拿下了這個項目。
當時,陳輝還沒想清楚究竟要投入多少資金去拍攝,該用什么方式去呈現影片。后來在與一些制片人、導演、編劇朋友聊天時,他發現大家出于意料地看好這部影片,很多創意超乎他的想象。
受到肯定和鼓舞后,陳輝做的第一個重要選擇就是為影片找到最適合的導演。“當時我把國內所有拍過驚悚片的導演篩選了一遍”。最終,曾因執導《繡花鞋》而名聲大噪的葉偉民進入了陳輝的視線,“我相信葉偉民能夠保證影片的品質”。恰巧葉偉民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二者一拍即合。
二人越聊越投入,陳輝最終下決心加大對影片的投資,“希望能夠拍一部在現階段改變中國驚悚片現狀的電影。”
制作的“硬配置”
去年,本刊曾推出關于國產驚悚影片的專題報道——《國產驚悚片集體遭遇“夢魘”》,業界反響強烈。“劇情差、制作糙、陣容弱,這是很多人對國產驚悚片的第一印象。”為改變這一現狀,陳輝認為《京城81號》必須在制作品相上有“脫胎換骨般”的提升。
為此,陳輝加大了影片制作的各項“配置”:影片力邀編劇文雋加盟,吳鎮宇和林心如等實力派演員坐鎮。為了在視覺上改變之前驚悚影片給觀眾留下的制作粗糙印象,“花大價錢”蓋了一幢“朝內81號”,“完全按原樣建造”。
但復原“朝內81號”的建筑結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址已經成為建筑文物被保護起來,沒有辦法實景拍。更沒有辦法找到的一棟一模一樣的建筑,只能平地起高樓,再建一幢。”陳輝告訴《綜藝》。由于電影在兩個時空里進行,一個民國戲,一個現代戲,“拍完民國戲之后,要把整個民國的裝飾拆掉,還原現代戲裝飾,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進行二度翻修。”據陳輝介紹,整個搭建工程耗資數百萬元。
影片中道具的數量達到一萬多件,雕花的門框、奢華的木棺、古樸的擺設,這些民國物件在為《京城81號》提升“品相”的同時,巨額費用讓陳輝心疼不已,“但為了能讓觀眾滿意,只能這么做。劇中每一位演員所有的造型和服飾,均經過精挑細選。”
為了突出視覺震撼,《京城81號》用3D技術來呈現。“這在同類型國產影片中,尚屬首次。”陳輝認為,驚悚類型的觀眾重視“體驗感”,其實最適合用3D技術來呈現。“驚悚片就是要讓觀眾在現場體驗到影片傳達的一種驚悚氣氛,比如一種撲面而來的效果等,3D能加深這種體驗度。”此外,對于不惜重金搭建的“朝內81號”,“不用3D來呈現,未免顯得浪費。”他認為,3D效果能加深觀眾對這棟神秘大樓的“體驗感”,比如走廊和大廳的縱深感等,“而這種縱深感恰恰會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效果。”
為了讓影片的畫面感和視覺效果更具感染力,制作團隊對影片的美術設計嚴格把關。 “《京城81號》的每款海報至始至終都在貫穿其美術之美,強調影片的東方元素和中國風色彩,賦予其更多民俗民風氣質,并隱約透露一點影片的劇情,激發觀眾的好奇。”陳輝想讓影片傳達出與以往驚悚片完全不同的效果。
作為一部復合型類型片,《京城81號》不僅要在視覺上超越以往的同類影片,在劇情方面更是下足功夫。“2012年正式啟動后,劇本打磨長達一年多,豐富了原著較單一的結構,增加了前世今生的創意,加入一條感人的愛情線,使得故事更加動人。”
營銷
盡管曾被譽為“驚悚片專業戶”,又成功推出了《傾城之淚》和《被偷走的那五年》等愛情片,但陳輝對《京城81號》的宣發工作非常謹慎。他認為,驚悚類型影片在宣傳渠道上不能與愛情電影相提并論,“與一些大門戶網站合作困難重重,更別談紙媒、電視臺等傳統媒體。”
陳輝在實踐中發現,驚悚影片恰恰需要一種更為直接、更能夠誘惑大眾的文字或圖片,“主要通過精心設計制作的物料來體現”。好在《京城81號》“格局大”,最終還是得到幾大門戶網站和眾多重要媒體的支持。
為了更加直接有效,陳輝把《京城81號》的營銷推廣陣地更多放在新媒體和落地活動方面。包括影院陣地布置上。他希望能夠通過新媒體長時間的發酵,讓大家去關注影片。此外,陳輝將更多的宣傳費用投入在影院陣地方面,包括影院大堂、影院LED等這些陣地廣告媒介,以及一些公交、地鐵等戶外廣告上,“這些渠道需要做精心的市場調研。一旦覺得有價值,完全可以做到根據我們想要的效果去做傳播。”
這次,陳輝完全按照大片模式來運作,并為影片匹配了相應的宣傳資源。以往一部中小影片可能只需要2-3個月的宣傳周期,“但對《京城81號》,從劇本階段我們的宣傳團隊就開始介入,熱推期的周期長達七八個月。”
此外,投入的物料數量和資金成倍增加,影片開發多款視頻物料和眾多圖片物料投放給各大媒體,尤其用于新媒體的傳播擴散。早在去年11月份,福建恒業就開始在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向各大院線和影院推介此片。從今年4月份開始,《京城81號》的貼片廣告就開始出現在影院里。
定檔
與以往定檔期“左顧右盼前后看”不同,《京城81號》早就把檔期定在了今年7月18日,緊跟在熱門影片《小時代3》上映后的第二天。7月18日是個比較特殊的日子,《筆仙》系列影片連續兩年選擇在7月17和18日開畫,均取得較為滿意的票房成績。當得知《筆仙3》也會在7月18日上映時,陳輝并不懼怕“撞”在一起:“根本沒有去顧慮這些。”
相比以往,陳輝這次對檔期的抉擇顯得從容和執著了許多,“我相信影片的品質,既然定了這個檔期,就不會再去變動。”對陳輝而言,面對 “小時代”沒有多大壓力,相反他認為不同類型,但觀影人群有重疊的電影,對于彼此來說會相互促進。而對于潛在競爭對手《筆仙3》,經過雙方相互協商,后者最終提前到7月4日上映,“這樣對于彼此都好,如果兩部電影同時上,肯定會造成觀眾分流。”陳輝表示。
依陳輝的經驗,兩部重量級的影片提前公布檔期,并放在一起,其他國產大片至少會在市場空間上有所顧慮。“只要這兩部電影上映,就不可能會有其他的驚悚電影會一起上。”而從7月18號一直延續到月底,又將進入“七夕檔”,會有大量愛情類型的影片集中上映。“所以在18號到31號之間,不會有其他驚悚類型影片加入。”陳輝認為《京城81號》至少會有兩周的市場空間:“這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
“如果影片質量受到觀眾認可,將有可能在這個神奇的日子締造同類型影片新的票房紀錄。”
(王玉舒)
對話陳輝
希望可以破同類型影片票房紀錄
記者:影片為何在上映前兩個月突然改名為《京城81號》?
陳輝:《京城81號》取材自小說《朝內81號》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電影在原故事基礎上,增添了不少具有東方特色的元素,比如“前世今生”“還魂”“冥婚”“地宮”“化蝶”等,讓原故事煥發出不一樣的生命力。
故事發生在民國年代,不僅有原址,更將八大胡同風貌搬上銀幕,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當時京城的民國風情,改名為《京城81號》更切題、格局更大,更具年代感,更讓人有想象空間。
記者:對《京城81號》有什么樣的期待?
陳輝:《京城81號》在投資、制作、宣發等方面,我們均經過精心準備和布局。我相信有付出必有回報。我最大的理想是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打破國產驚悚片的票房記錄。
記者:《朝內81號》和《閨蜜》之后,福建恒業在2015年的重要項目有哪些?
陳輝:接下來還有一部彭順執導的《宅女偵探桂香》和阮世生執導、古天樂薛凱琪主演的《巴黎假期》。這兩部都會在今年8月開拍。此外,《閨密2》已經在籌備,原班人馬出演。還有一部叫《頂峰》,現在處于選定演員階段,已經讓韓國演員李敏鎬看過劇本,他本人非常喜歡這個劇本,很有可能會出演。這四部都是明年恒業的重點項目。
記者:從后面的項目來看,驚悚片正在淡出福建恒業的視野。
陳輝:對,以后對驚悚片的投資會比較少,除非遇到特別好的項目才會做。主要是我覺得在國內做驚悚片實在太困難了。
記者:在北京建立分公司已經有一年多時間,這給福建恒業帶來哪些改變?
陳輝:改變確實很大。從福州一路走來,先有上海分公司,再有北京分公司,這些都在我們的規劃當中。但我沒想到,北京分公司成立一年多,對我們的改變會如此大。
最大的改變是整個團隊的視野更開闊,思路更多元。以前我們在福州,在這個二線城市做一部電影的營銷推廣,很難真正可以引領到一線城市觀眾。但現在,北京團隊的很多做法,可以引發大部分觀眾的關注。從一個相對較小的城市到一個大城市,我的團隊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蛻變,有更多北京同類優秀公司,很多新的員工,新鮮的血液加入到團隊中來,大家與同類公司、媒體交流更加方便和頻繁。
此外,從強勁的競爭對手那里,我們能看清楚自己的差距。這些反饋會更加迅速和直接,對整個團隊都有更大的提升。
(王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