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國家文化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彰顯,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高于GDP增速的快速增長態勢,文化投資和文化消費呈現強勁勢頭,各類文化主體日趨豐富多元。但必須看到,與我國經濟社會處于轉型發展的狀況相吻合,當前文化發展已經進入了實質性拐點,突出表現在文化市場已經從總體短缺轉向短缺與過剩并存,發展方式將從數量規模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從分業發展轉向融合發展,新的內容、業態、渠道和新的文化消費需求的出現正在深刻改變著文化發展格局。
以制度機制改革激發全社會文化活力
改革依然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最大“紅利”。改革的實質是制度機制創新,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努力形成“主角是人民群眾,主體是豐富多元的社會力量,主導是政府”的文化治理新格局。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創造活力發揮得不理想,是因為政府管的方式不對,不該管的管了,該管的沒管好。政府的作用應當是把全社會的文化創造力激發出來,促使文化主體更加多元、文化產品供給更加豐富、文化發展環境更加優化,而不是包辦一切,不是替代社會和市場發揮作用。在文化建設中要突出以人民為主體、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不僅是在內容和方式上服務人民,同時要強調讓人民群眾參與、讓人民群眾創造。為此,北京市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方式上引入“文化居委會”模式,讓市民自主管理文化中心、開展文化活動;通過劇院聯盟、圖書館聯盟等新型組織統籌整合央屬、市屬、民營文化資源,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政府邀標、委約創作和市區合作等模式,推動包括個人、民營院團、國有院團在內的各類藝術創作主體創作精品劇目,共同參加下基層演出。下一步還應在搭平臺、建機制上下功夫,要搭建與首都地位相符、富有號召力的文化發展平臺、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平臺,制定涵蓋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精品創作等方面的科學考核體系,激發各區縣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研究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政策文件。
以內容業態創新提高文化產品競爭力
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產品內容形式上的融合創新會創造巨大的藝術魅力和豐厚的市場利潤。百老匯著名音樂劇《獅子王》融合了木偶、非洲面具、非洲音樂、美輪美奐的舞美,舞臺上有仙境般的美景、巨大的木偶、漫天飛翔的栩栩如生的小鳥、成群奔跑的羚羊、熱帶草原的布景。其導演朱麗·泰莫說:“我喜歡將不同類型的藝術融合在一起。”迪斯尼的文化戰略叫混合文化戰略,其目的是“淡化藝術和娛樂的界限。在這里,我們設想出真正的戲劇、表演、木偶、焰火以及超越生活的事物”。相比之下,我們很多文化產品在內容創意、舞臺呈現特別是融合其他藝術門類上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在業態上,互聯網技術以及跨界、并購、重組等市場行為深刻改變了行業大格局。成立于1998年的騰訊公司,經過短短十幾年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的總收入高達近500億元,已經跨界成為傳統電信業始料未及的競爭者。阿里巴巴成功地把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零售業和傳統金融業有機結合,分別開拓出了電子商務業和互聯網金融業的新藍海。在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下,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能夠創造新的市場和新商業模式。文化工作者決不能對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全球化時代的巨變熟視無睹,應當著力在產品內容和文化業態上推陳出新,積極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商務、金融等領域的融合發展。
以傳播能力建設擴大文化產品影響力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很長時間以來,我國文化產品的營銷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營銷觀念、營銷人才、營銷投入、營銷平臺等方面全面落后。近幾年電影票房的迅速擴張,與銀幕數量以每天大約增加10塊的硬件建設速度有關,也依賴于片方高度重視發行、有專業的發行公司人員深入院線摸情況、排檔期,以及采用包括微博平臺在內的立體營銷手段。日本有個著名劇團叫四季劇團,為擴大票務銷售,啟動了自動票務聯網銷售系統,包括24條專人接聽免費訂購電話、219條全天自動受理預訂電話、網站訂票選座位、大量的便利店銷售點以及地鐵、報亭的廣告海報。自動票務聯網銷售系統啟動之后,四季劇團收獲了相當于之前十倍的售票量。相比之下,目前國內演藝業在銷售渠道、營銷發行方面存在嚴重的瓶頸制約,亟須突破以提升產業格局。北京現已通過首都劇院聯盟搭建覆蓋主流媒體和互聯網的演藝資訊發布平臺,但傳播平臺升級、傳播能力提升的任務非常艱巨。
以政策法規保障增強文化持續發展動力
政策法規是最好的指揮棒。要著力構建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的政策體系,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應在全面梳理現行文化政策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大政策調研力度,問策于民、問計于需,另一方面加強文化部門與相關部門溝通合作,多管齊下,進一步推動文化政策的“立、改、廢”,努力形成政策合力。要完善文化公共財政投入機制,改變現有的預算經費投入管理模式,激發文藝院團的創作演出活力。要抓好專項文化發展規劃,編制中心城區公共文化設施空間布局專項規劃,分層次滿足各類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推進文化政策法規保障工作的難點在于,要從文化部門的推動上升為包括人大、政協、財稅、發改委、人事等多機構、多部門的聯動和全社會的互動。為此,需要提高認識、科學規劃,特別是需要加大統籌力度。
當前,首都文化改革發展處于寶貴的黃金機遇期。文化工作者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新的起點上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作出貢獻。
(作者: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
責任編輯:譚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