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季度,隨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北京市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就業形勢基本穩定、通脹壓力有所減弱、居民收入顯著提升。各種積極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本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穩步回升。
消費者信心指數運行基本情況及影響因素
2季度,北京消費者信心指數穩步回升,為105.9,比上季度提高3.3點。其中,消費者預期指數為104.9,比上季度上升3.6點,拉動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2.2點;消費者滿意指數為107.4,比上季度上升2.8點,拉動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1.1點。
分析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變動的主要原因,我們發現,2季度構成消費者信心指數的5類指數全部上升,尤其是收入預期和就業預期的向好對消費者信心指數上拉作用明顯。
首先,收入滿意度提升,帶動收入信心重返強信心區。2季度,隨著北京市最低工資指導線標準的上調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年終獎金的發放完成,消費者對收入狀況的滿意程度顯著提升,收入狀況信心指數在連續5個季度運行于弱信心區后,重返強信心區。2季度,居民收入狀況信心指數為100.9,比上季度提高4.6點。其中,收入狀況滿意指數為100.1,比上季度提高5.5點;收入狀況預期指數為101.4,比上季度提高4點。
其次,就業預期有所改善,就業狀況信心指數小幅回升。2季度,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就業信心穩步回升,就業狀況信心指數為113.3,比上季度提高2.7點。其中,就業狀況預期指數108.4,比上季度提高3.3點;就業狀況滿意指數為120.7,比上季度提高1.9點。從分組數據看,低收入群體就業狀況信心相對較弱,呈下降趨勢;中高收入群體就業信心較強,比上季度顯著提升。
最后,耐用消費品購買時機滿意指數平穩運行。耐用消費品購買時機滿意指數與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相關。隨著2013年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的實施,本市房地產市場熱度大降,逐步進入僵持博弈階段。耐用消費品購買時機滿意指數自2013年以來呈現平穩運行態勢,持續在100附近波動。2季度,這個指數為101.4,比上季度提高1.1點。
三個方面需要關注
2季度,雖然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但也有三個方面需要關注。
第一,房價上漲預期大幅回落,購房心態出現明顯變化。隨著樓市調控措施的持續實施以及保障性住房供給力度的逐步加大,房地產市場進入僵持階段,消費者對房價預期發生明顯改變。調查顯示,2季度,認為“未來半年我市房價會上漲和大幅上漲”的消費者比重為33.6%,比上季度回落21.9個百分點,是2013年以來各季度最低點;認為“未來半年房價基本不變”和“房價下降”的分別為36.4%和28.9%,分別比上季度提高8.9和13.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未來購房時機的判斷也發生分歧。雖然多數消費者仍不看好未來購房時機,但本季對購房時機看好的消費者明顯增多。調查顯示,2季度,認為未來半年購房時機“好”和“較好”的被訪者占比達25.1%,比上季度提高6.8個百分點;認為未來半年購房時機“差”和“較差”的被訪者占比達71.8%,比上季度下降6.6個百分點,消費者對購房時機判斷已悄然變化。
第二,宏觀經濟信心連續3個季度減弱,經濟企穩回升基礎尚不牢固。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向好,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但無論從生產者還是消費者角度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均不牢固。上半年,制造業PMI在榮枯線上方(50%-51%區間)反復波動;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波動明顯,尤其4、5月份出現大幅回落。2季度,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看好未來半年經濟走勢”的被訪者比重為73.6%,已連續3個季度下滑,為2013年以來各季新低。此外,消費意愿持續低位運行,2季度僅有13.6%的被訪者愿意將余錢用作消費,這些均反映出目前本市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
第三,教育理念相對成熟,教育消費擠出效應明顯。調查顯示,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本市居民已基本形成了以“增長知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興趣愛好”和“開發智力”為主要目的的相對成熟的教育理念。
值得關注的是,教育支出對居民其他消費支出有明顯的擠出效應,尤其對低收入家庭和處于高中階段教育子女的家庭影響更大。調查顯示,83.8%的被訪者認為子女教育消費會對其其他方面消費“產生影響”。其中,23.6%的認為“影響會很大”。
政策“雙管齊下”
有鑒于此,我們提出兩大政策建議。
一方面,充分挖掘教育消費潛力促發展。經濟發展,教育先行。教育投入無論從當期看還是從長期看,對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促進教育消費的同時,減少教育消費對其他消費的擠出效應,實現教育消費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意義重大。于此,政府可從“公平”和“品質”兩個方面著力。
“公平”,也就是解決教育資源均衡化問題。針對調查中居民反映的城鎮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農村教育資源短缺等問題,政府應合理引導教育資源流動,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配置投入,建立優秀教師校際流動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全民共享,真正做到讓孩子有學上、上好學,實現“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
“品質”決定教育成敗,影響教育產業的競爭力。調查顯示,目前被訪者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是部分學校教學質量差、教師水平差、教學與升學考試脫節。為此,我們建議一是改革現行的考試選拔機制,減輕學生升學壓力;二是加強教育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教學水平;三是鼓勵更多民營資本進入教育產業,培養出一批面向國內甚至國際的有競爭力教育品牌,促進教育產業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堅持樓市調控惠民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住房問題,要讓百姓住有所居。2013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進程的加快推進,表明了政府在解決百姓住房問題上的勇氣和決心。目前,樓市調控效果已經顯現,百姓對房價走勢預期發生逆轉。對此,政府可保持現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促使房地產市場向更為理性的狀態回歸,進一步厘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按照“底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撐、高端有市場”的調控目標,加快做好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的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住房需求。同時,加快推進自住型商品房入市,督促拿地企業加快項目開工建設,形成有效供應,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領域相關改革,盤活存量,增大供給,促使房價理性回歸。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責任編輯:葉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