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此前從未做過期貨和融資融券交易的玩家,一個是向非特定公眾提供融資融幣業務的網站,再加上一個波動劇烈的標的物。當這三者不幸聚合時,悲劇便不幸地發生了。
日前,扛著國內虛擬貨幣主要交易網站大旗的火幣網,爆發萊特幣(與比特幣類似的一種虛擬貨幣)融資玩家集體爆倉事件,在當天短短一小時里,該網站的萊特幣交易價格從100元跌到1元,又從1元漲回到90元。
“過山車”般的投資過程讓火熱的比特幣市場迅速降溫,并陷入多方監管疑云。
炒幣讓人“心跳”
比特幣交易網站火幣網爆發“萊特幣融資玩家集體爆倉”后,當天交易記錄被業內稱作一條高“拋物線”,從100元跌到1元,又漲回90元。
這意味著,無論融資或融幣,只要通過該網站玩杠桿的玩家,均不幸在這一小時里爆倉,賬戶資金歸零甚至成為負數。
比特幣作為網絡虛擬貨幣,不同于騰訊公司的Q幣,可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在Mtgox,btcchina之類的網站,使用比特幣可購買虛擬物品,如網絡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中的物品。甚至,市面上也能用比特幣兌換美元、歐元。
整個2013年,比特幣最令人瘋狂。從最初3美元一枚飆升至1242美元一枚,換算成人民幣接近7000元。在比特幣交易平臺中,最火爆的一天交易額達到2億元人民幣,其瘋狂帶動了國內各類“虛擬貨幣熱”,萊特幣、元寶幣、企鵝幣、大象幣、蝸牛幣等十幾種虛擬幣先后上線。
趙可懷著這份“心跳”縱身比特幣交易,從事IT工作的趙可認為,比特幣、萊特幣這類虛擬貨幣,相對自由安全。比特幣構建于算法之上,安裝比特幣客戶端后,會自動將網上的全部交易信息數據下載到本地。你可以讓朋友送幣,也可自己挖:一做礦工挖礦,二做商人收購。
受火幣網推出交易免費優惠、融資融幣業務的吸引,趙可將其全部積蓄26萬元投進去。轉戰火幣網時,趙可投入的本金已縮水到20萬元以下,他選擇了最高杠桿—兩倍,希望借融資杠桿翻身,無奈的是幾輪沖殺之后,資金不斷縮水。
3月21日下午,萊特幣價格從100元逐步上行,看多的小趙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16:40全倉買入4351個萊特幣,成交均價為103.9元,包括30萬元融資在內,他動用45.2萬元。在18:00前,萊特幣交易價格一直維持在103元左右,而19時左右趙可回到電腦前打開賬戶一看,成交記錄顯示,18:54賬戶以1元的委托價格掛單賣出4351個萊特幣,成交價格為36.45元。
這意味著,兩小時前的45萬余元,只收回15.8萬。相對于30萬元的借款,還欠債14萬元,富翁夢瞬間變成負債現實。
比特幣坐莊疑云
其實,火幣網爆倉僅是虛擬幣交易“漏洞”的焦點爆發,很多經濟學界人士此前就稱比特幣交易為“經濟泡沫的最純粹例子”。
因其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于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并且不受地域限制,比特幣極有可能突遇“劫難”。自2013年以來,比特幣已坐了幾輪“過山車”。2013年2月底,比特幣的價格還在100多元一個,4月沖高到1546元一個,兩天之后,價格跌掉一半。5月,比特幣價格又一次閃電崩盤,最低跌到了300多元。
比特幣交易網站還很脆弱,有可能遭到黑客攻擊或主管部門的關閉,網站經營者也有可能卷款跑路。2013年9月,市民喬先生在比特幣交易平臺GBL公司上,通過第三方支付9萬元用來買賣“比特幣”。10月26日,發現該網絡交易平臺的工作人員不在線,一些正常的交易程序無法實施,一查才知道該公司注冊地址是假的,資金全軍覆沒。后經曝光,曾在比特幣圈紅極一時的交易網站GBL卷款跑路,據不完全統計,受害者約500人,估計損失金額或將超過2000萬元。
有業內人士透露,火幣網從3月21日18點到19點短短一個小時內的爆倉金額多達1900萬元。“此類事件并不新鮮,之前在國外多個杠桿交易平臺都曾出現過。”火幣網創始人杜均對外表示。令人尷尬的是,火幣網的借口不攻自破。在悲劇發生期間,國內多家同類虛擬貨幣交易網站的萊特幣價格,最低只跌到77元。
更為尷尬的是,因買單不足,火幣網強制平倉導致一些借貸玩家無法歸還借款,其賬戶上出現負資產,包括趙可在內的“負債族”迅速在網上成立了“3·21維權聯盟”,討伐比特網。火幣網給出了補償方案:平倉價格在70元以下的平倉單,均按70元的平倉價進行重新結算;賬戶余額仍為負數的賬戶,欠款予以豁免,賬戶資產做歸零處理。顯然,玩家們并不買賬,“實際損失仍為玩家承擔,火幣網事實上并無損失。”
討伐聲不斷擴大,“3·21維權聯盟”質疑火幣網“坐莊”,“該平臺是封閉運行的,理論上講可以創設天量融資融幣,通過坐莊的形式操縱震幅而獵殺散戶。”有投資者認為,如果將比特幣看成一只“莊股”,近期的暴漲暴跌完全符合常理。比如美國孿生兄弟泰勒·溫克萊沃斯和梅倫·溫克萊沃斯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他們總計已經擁有全球1%的比特幣。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兄弟倆在“坐莊”,但至少表明目前比特幣的盤子并非特別大,有資金實力的人或機構完全可以掌控更多比特幣。
帶著鐐銬跳舞:
比特幣監管“狼來了”
自去年GBL卷款跑路、2014年初比特幣交易巨人“Mt. Gox”破產、后火幣網“集體爆倉”,比特幣交易平臺的活躍度大幅下降,業內“監管”風聲越來越緊。
去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5工委印發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其明確指出,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通知一出,比特幣中國交易價格應聲下跌。
2014年1月,淘寶又發布公告,宣布1月14日起禁售比特幣、萊特幣等互聯網虛擬幣等商品,比特幣的價格首度出現跳水,一度從1242美元跌至640美元,比特幣在中國市場上已連遭重壓。
比特幣行情大幅波動,讓很多玩家大受影響。網友“樹先生”去年曾持有30多枚比特幣,現在只留了1枚做紀念。“比特幣水太深,現在充值和提現都很麻煩,還是不玩為妙。”他說,不少比特幣玩家紛紛選擇離場觀望。
日前各大銀行已陸續傳達央行“4·15計劃”給各比特幣網交易平臺,要求其銷戶并停止為其服務。比特幣交易網、牛幣網已陸續接到某些銀行停止為其服務,要求在4月15日前完成以上銀行銷戶的通知。火幣網也表示,4月10日上午接到工行中關村支行客戶經理通知稱,要求其在4月18日前完成火幣網工行賬戶銷戶,“不過目前其他銀行賬戶暫未受到影響”火幣網稱。
從3月底到4月中旬,國內比特幣行情從3600元左右下降至2500元左右,不到半個月時間里跌幅超過30%。
“未來比特幣市場的監管走勢,任何人都無法預測。”有業內人士分析,比特幣未來發展前景,很大程度取決于其支付功能否很好體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躍文表示,比特幣并沒有發揮出貨幣的核心功能——支付功能,僅作為一種投資產品而存在。如果有一天,比特幣不能跟現實世界主要流通幣種交易兌換,則一文不值。
在監管越來越嚴格的關頭,一些比特幣交易平臺開始推出諸如以平臺自身充值碼充值和提現等方式,曲線實現人民幣的充值與提現。牛幣網稱,目前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在內的八家銀行暫時沒有提出銷戶通知。
而轉向海外市場也成為各大比特網不約而同的應對之道。比特幣交易網在公告中稱,他們在上線之初就定位于全球市場。近期比特幣網也將開通美元業務,同時日文站上線運營,而新版也已上線。另外,為了安撫投資者情緒,比特幣網稱,短期內他們將會通過公布冷錢包地址,進行100%保證金公開,確保平臺不參與任何交易,充分保證用戶資金的安全。比特幣中國近日在人工轉賬上新增“賬戶類型”選項,分為“中國大陸”和“國際及港澳臺”,其中“國際及港澳臺”賬號僅提供BTCC碼充值和提現,這被認為是曲線繞道海外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