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可以在開會時看一下手機嗎?”
不行。
“但是如果我在等一個非常重要的來電怎么辦?”
不行,唉,好吧……除非你是會議室里最重要的人物,否則,如果你時不時地翻看手機,肯定會給其他與會人員留下明顯的差印象。當然啦,沒人會要求你收起手機,也沒有人會盯著你的手指頭不讓你發短信。但是如果你頻繁看手機,確實會看起來不專心,而且顯而易見的是你這種做法也是對在場其他人的不尊重。
“但,那如果——?”
不,沒有如果。呃……除非是你的小孩兒馬上要生了(筆者曾經親身經歷過這種情況)。
“好吧,那我能不能就把手機放在自己面前?”
這么做也太差勁了吧。
“說得好像你自己沒有這樣做過一樣。”
我當然這么做過,但是我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我們都應該感到慚愧啊。
大約10年前,手機短信剛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自我約束力開始放松了。人們開始在眾多社交場合中低頭玩自己的電子設備,無論是在會議室、電影院還是酒吧,甚至在教堂洗禮時也會看手機。我們覺得電子設備就是我們的私人助手,我們的代理人、朋友、個人事務發言人和生活的記錄者,所以不斷關注手機成了一種需要,電子設備成為了一個附屬品,一種依靠,一個工具。
可問題是,誰才是真的工具呢?
玩手機的心理學
如果你想了解電子設備在商業社交領域對我們產生影響的方式,就有必要去請教一下認知心理學家了。西華盛頓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Ira Hyman教授長期致力于研究記憶、注意力和思維過程,以及意識形態。Hyman說:“每當人們置身于社會互動行為中,同時又在跟進手機信息時,就會處于一種注意力分裂的狀態。這意味著與你單獨處理一件事時相比,看手機時你的工作效率會很低。同時處理多任務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因為這樣做不僅會干擾與你面對面交流的人,也會影響你在手機上處理其他操作?!?/p>
事實上,根據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場合中,哪怕只是拿出手機都會對人際交流造成干擾。當然,有趣的并不是心理上的影響——因為影響已經非常明顯——其實更重要的是禮節問題。
禮節
問題是我們并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2013年,Hyman和他的同事Deborah Kirby Forgays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進行了一個實驗,詢問他們關于在社交場合使用手機的問題。結果也許你也能預料得到,年輕人比老年人更能接受在社交場合使用手機。
Hymans說:“作為一個客觀的研究者,我認為兩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沒有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因為目前在社交活動中還沒有形成一種回應預期。所謂回應預期,也就是說你希望對方以多快的速度給予回應。如果你給我發送一條短信或是一封郵件,你需要我在多久后回復呢?年長者可能不需要及時回復,而年輕人可能希望得到更快的回應,無論是社交場合還是職場,都是如此。
年輕人是不對滴!
當然,對于Hyman來說,禮節并非是涇渭分明的。“手機是你的社交工具,也是職業工具。我發現,有人將手機作為談話的一部分。他們拿出手機查閱信息,也會在談話間分享內容,在這種情景下,手機就會變得很有用了。我們一直試圖明確使用手機的禮節,但我認為禮節本身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我也不認為年長的一代人會使其固定化。”
我們知道(或者假定)有人試圖聯系我們,但是我們沒有及時回應,比如微博上沒能收到及時回復,或是郵件和短信也沒有得到快速回復,如果這種情況會給你帶來困擾,用筆者一位同事的話說,這其實是一種社交恐懼癥狀(這是他在喝酒時告訴我的,所以很可能這也是我倆都沒有恐懼到去刷微博的原因吧)。他說的沒錯,我們確實恐懼,但是我們又在恐懼什么呢?
我會對年輕人寬容些,也會告訴他們在查看手機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分心,以保證自己能專注于手頭上的事情。但我們自己必須做到一點(如果說硬把年輕人和年長者放在一起的話),那就是,不要被干擾。那種認為自己必須馬上回復——哪怕只是為了避免受到更多干擾而回復——的想法是短視的,不成熟的。而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其實有這樣一條“真理”:沒有比在一個房間內當面溝通更有效果的了。你們必須同處一室,因為一旦面對面,對方就應該被視為最重要的人。所有在會議桌前的人才是重點,其他的人都可以等,手機也可以等。
查看手機雖然是一種需要,但并不禮貌,更會令他人感到不快;這不是你應該有的品質。你需要負責和專注——有時你需要積極一點,但更重要的是專注。你需要將注意力集中于面前的人,不要錯過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因為你可能會因此失去好的生意機會。而如果你不集中注意力,就會給對方傳達出一個信息——你并不是一個值得合作的商業伙伴。
不要翻手機,不要在別人面前翻手機,甚至想都不要想——這樣最好。一旦你不去想它,手機就不是工具了,你也不是了。
“放下你的手機”的關鍵技巧
◆在開會的時候,一旦有了想看手機的念頭,就要遏制住。
◆那些在會議中看手機的人以為自己只會看一小會兒,但其實時間要長得多,也會讓其他與會人員感到不快。
◆不要不耐煩地發出“嘖嘖”聲。
◆好吧,要“嘖”就“嘖”一下吧。
◆如果你必須要看手機,那么和其他人解釋一下,并且明確告訴他人“我必須要看下手機”。
◆在開會的時候,如果你一邊拿手機發短信,一邊嘴里發出“嗯……嗯……”這樣敷衍的聲音,會讓其他與會人員感覺你非常不尊重他們,也不關心會議討論的內容。
◆如果你在開會的時候因看到Instagram上某些好玩的照片而發笑,也會讓人覺得你不重視他們。
◆開會的時候就不要用FaceTime啦。
◆最好不要把手機放在桌子上。
◆甚至腦子里干脆就別去想手機。
◆最好的表現,就是好像不知道有手機這款產品一樣。
在會議期間,你可以使用哪些設備呢?我們將其按照恰當程度排序如下:
1.擴音器(如果會議需要的話)
2.活動訂書機
3.手表(在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查看時間)
4.手表(在會議中途查看時間)
5.握力器
6.指甲鉗
7.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