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繁華的聲響不曾刺傷我們的耳膜,這個城市又何須像廢墟一般在默默地哀嘆?
——題記
一切都像被施加了魔法一般,古樸單調的平房碉樓瞬間被傲慢霸氣的林立高樓齊刷刷地取代,似乎沒有任何預兆,更談不上過度與間隙。
仿佛,昨日的清晨里,我們邁著輕漫的小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陪伴我們的,有睡眼惺忪的樹木,它們以自在搖曳的姿態向我們證明它們的蘇醒;有略含咸味的風,以一種獨特的味道迎接朝陽的登臨;有清脆悅耳的雀聲,它們向我們歌頌了曙光微妙又蘊育剛氣的歌聲;還有玻璃般的草葉上仍在嚼舌的蟋蟀……
盡管我們那時候的生活不夠富裕甚至是清貧如洗,但這樣的生活確實讓我們感覺到舒心無比,至少不需要參與高端的博弈以勉強提高自己微妙甚極的社會地位,不需要去猜忌對方以防備自己落入別人蓄謀已久的黑圈中,不需要像魯迅筆下的“我”的哥哥和村民狂人般去謀劃宰人肉喝人血以獲得最最基本的存活……在那里,我們可以隨心的觀賞月光下如被無心灑落的銀片般泛白的河帶,可以感受在習習涼風的吹拂下各色牽牛花那曼妙的身姿和河岸邊柳條的宛若少女的羞澀的垂動。
然而,這夢幻般的桃花源到底去了哪里呢?是否在哪個隱蔽的角落悄悄地躲藏著呢?
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逐步深入,巍然聳立的高樓大廈理所應當地取代了嬌小玲瓏的平房,云集的名車豪車毫不猶豫地取代了低矮沉重的馬車,街道廣播的那首《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不知何時被《最炫名族風》遠遠地拋至了哪張空曠的白紙后……霎時間,充盈著我們眼球的不再是茅草和紅瓦,而是一塊塊耀眼多人霸氣的幕光玻璃,它們就像新世紀的主人,昂然地屹立在城市的高空中俯視著人類的種種活動,就連昨日里那象征著高貴身份的大哥大電話也被約定似的轉換成平板電腦、Iphone5s以及三星超薄S4,即便相隔甚遠,也可以通過微信、QQ或Facebook與對方保持密切的聯系以緩解擔憂之心,沉浸在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煥然一新的面貌中,我們一天下來忙命奔波的疲倦的心靈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安撫……然而,我們可曾發現,城市道路上人們的急促得像傾盆雨點的腳步聲弱弱地透露著無可奈何的倦怠的哀怨聲?
雖然,我的內心承認,如今的生活比以往忙碌充實,因為我們擁有共同遠大的奮斗目標,我們的人生道路需要我們用辛勤的汗水去澆灌萬花,因此我們需要保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朝五晚九生活節奏并一直持續下去。在這樣一個時刻以極速奔馳的世界中,為了我們渺小的夢,渺小但也是那樣強悍有力的夢,我們明白,只有十分耕耘,才可以有十分收獲。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我們的鬧鈴,而是心中的夢,文學夢,抑或考研夢,抑或是教師夢……夢,能為我們的體能電池注入新的動力,但,其實,說白了,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無底洞,我們永遠也挖掘不到它的最底部,同樣的,夢也是永遠沒有終點可言的,因為每一個已經實現的目標從來就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稍作停歇,它只不過是人生之路上的小小的階段性路牌罷了。
如今這座城市里的我們,早已不滿足于現狀,即便我們本身已經有足夠的資本和駕馭能力。大學生不再滿足于基本的本科畢業,他們早在大二大三的時候便開始下意識地為考研作深入的學術研究和論文撰寫、為出國深造而努力修學雅思托福;小齒輪即便每天都駕著一個螺絲松垮、破舊脫皮的文件傳送盒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藍領階層每天除了依照上層的指示按時按量地完成搬運工作外,他們會下意識地買一些工程建筑理論的專業書籍來提高自己的工程專業技能以及更新建筑理念,他們有更宏偉壯麗的目標——沖破搬運工這個職業對他們人生的束縛,向更高的階層邁進;白領們即便為公文批示忙得焦頭爛額,也不愿給自己留下哪怕是一秒鐘的時間透過辦公室的落地玻璃去眺望遠方山坡上的寧靜安詳一草一木,即便他們的處事經商能力已基本無人能及,他們也仍需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不斷地給自己注入新的思想理念以使自己不會被殘酷的商壇所遺棄。那么試問,以這樣的姿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即便把他們帶到一片寧靜悠遠的田園里,他們又談何欣賞美景,他們透過一叢蛋白水嫩的小花,如何去領會植物的奇妙的生長過程。
為什么?城市的生活是結構復雜,程序和路徑也深奧無比?它逼迫著我們去學知識,練眼力,壯膽魄。似乎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殘酷的博弈,哪怕是最單純的群體,那群稚嫩的笑聲總不免會伴隨著小攀比與嫉妒。每一個人都在做著緊張的防范,都在防范別人的一舉一動,生怕一個小不留意自己的果實就會被盜走,就像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一樣,生怕稍作松懈,別人就會趕上自己的步伐。科研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無條件地封閉起來,不做任何外泄,不存在任何共享的空間;公司里職員間的策劃方案即便公開,其核心思想與思路的來源也無可奉告,那么試問,這又有何意義呢?我隱隱聽到,城市,在默默地哀怨……
依然記得張潮的《幽夢》之言:“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款乃聲……方不虛生此耳。”和古人相比,城市里的我們活得像混凝土,像一塊磚,一塊在虛無的金碧輝煌的世界中無方向起落的磚。到底為什么,城市會像這樣充滿了象征物欲橫流的可疑與不確定因素,上海世博會的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深深地打動人心,但是,為什么城市里的人們走樣似的疲憊不堪?為什么我們會像蝸牛一樣時時刻刻背著沉重的裹殼行進在路上?什么時候我們才可以徹底卸下背上的包裹,拋開一切的執念,去與森林、蟲鳴、溪水、海浪、月光廝守,端坐磐石上,醉倒花落前?
城市,很繁華,瀑布燈、霓虹燈、紫光牌……令人醉迷不已。
城市的繁華,仿若一張凝固的冰皮,冰皮底下又是什么?
冰皮底下,是城市那,無聲的哀怨與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