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月牙兒》是老舍創作的中篇小說,悲劇藝術的代表作品,主要采用了敘事的手法、詩性的表達和意向的心理刻畫,將作品內容的深刻涵義透露處出來。在老舍看來,悲劇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他通過這種力量呼喚女性解放意識。
關鍵詞:《月牙兒》;女性視角;男權主義
作者簡介:柏鵬( 1993-),女,黑龍江巴彥人,漢族,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1-00-02
月牙作為自然之物,總會給人清冷孤寂之感,因此總會被文人墨客作抒發壓抑已久的情感的對象。老舍筆下的《月牙兒》,暗示著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小說以凄冷的月牙為背景,運用詩情畫意般的意境描述人間疾苦,是老舍在默默地低訴著曾經的苦難。月牙昭示著主人公的命運,它在天空中懸掛著,總是被烏云所騷擾,忽隱忽現,斜掛在那里,被籠罩在黑暗中,而那暗淡的微光卻又將希望呈現出來,當然也預示了未來的黑暗。
一、老舍記憶深處之“月牙兒”
《月牙兒》是老舍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中少有的,將藝術與思想完美結合的力作。從寫作手法可以感受到老舍對主人公的憐憫之心。在這種“肚餓是真理”的社會環境下,老舍將處于饑餓狀態的人們置于同情的行列。這種同情,事實上是老舍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也對其所認為的“妓女不是墮落者,而是‘人’”以價值觀上的定位。
老舍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沒父親,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養大。在成長期間,一名劉善人長期以來資助他讀書。老舍的初戀,就是劉善人的女兒。由于門第的懸殊,兩個人無法走到一起。后來,老舍有機會離開了國土,遠洋英國教學,回國之后知道劉善人因為破產而出家,女兒也出家為尼,成了暗娼。這種戲劇性的變化可謂是“造化弄人”。老舍依然愛著劉小姐,這種愛始終折磨著他,但他始終都沒有娶她,卻將這些記憶以小說為途徑宣泄了出來。
二、老舍的中篇小說《月牙兒》
《月牙兒》是對母女兩代人為了生存下去而相繼賣淫的故事。主題思想是對于當時社會的一種反襯,但是,從老舍的小說創作源泉來看,無疑是源自于其生活中的記憶。老舍以敘述的“我”來表達故事的內容,自己的思想與觀念滲透于其中。主人公沒有名字,用“月牙兒”稱呼,是因為她常以月牙為伴。月牙兒生活在悲慘的家庭里,過著悲慘的生活,這些都是社會環境的影響。通過主人公的陳述,在發泄自己壓抑在心底的痛楚,同情與憐惜油然而生。
小說中暗娼人生經歷的描述,是從男人的角度來敘述的。在表象的掩蓋下,主人公真實而細膩的展露了出來矛盾的心理,奇異的內心世界,讓故事更為生動。變異的性格、突變的認識,讓主人公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遵循著命運的規矩無聲地演繹。真實,往往是嚴酷的,卻又是泯滅人心的。更深層次的涵義,是要將社會的罪惡揭露出來。
月牙兒與其母親不同,是受過教育的女性,但是并沒有阻止其走上母親的悲慘道路。月是美好的,富有浪漫的詩意,而月牙兒卻總是令人感到遺憾,似乎是光明之路走上了末路,卻又要給人一種希望。可是,黑暗總是要到來,這種假象在給人以未來的希望的同時,又會將人無情地推向黑暗。
“我倚著那間小屋的門垛,看著月牙兒。屋里是藥味,煙味,媽媽的眼淚,爸爸的病;我獨自在臺階上看著月牙,沒有人招呼我,沒人顧得給我做晚飯。我曉得屋里的慘凄,因為大家說爸爸的病,可是我更感覺自己的悲慘,我冷,餓,沒人理我。一直的我立到月牙兒落下去。
什么也沒有了,我不能不哭。可是我的哭聲被媽媽的壓下去了;爸,不出聲了,面上蒙了塊白布。我要掀開白布,再看看爸,可是我不敢。
屋里只是那么點點地方,都被爸占了去。媽媽穿上白衣,我的紅襖上也罩了個沒縫襟邊的白袍,我記得,因為不斷地撕扯襟邊上的白絲兒。大家都很忙,嚷嚷的聲兒很高,哭得很慟,可是事情并不多,也似乎不值得嚷:爸爸就裝人那么—個四塊薄板的棺材里,到處都是縫子。然后,五六個人把他抬了走。媽和我在后邊哭。我記得爸,記得爸的木匣。那個木匣結束了爸的一切:每逢我想起爸來。我就想到非打開那個木匣不能見著他。但是,那個木匣是深深地埋在地里,我明知在城外那個地方埋著它,可又像落地的一個雨點,似乎永難找到。”
這段是月牙兒懵懂的記憶,在當時的她并不知道這預示著什么,但是處于男權社會中,家里的男人轟然倒塌,意味著母女倆的悲慘命運才開始。從小說的表象描述來看,月牙兒對生活是無怨無訴的,缺乏個性、隨意生活的逼迫,但是以其“羞恥又不是我造出來的”的言語,就可以明確女主人公奉行著“這一切都是命”的生活態度。
三、《月牙兒》是具有獨特女性視角的文學創作
《月牙兒》所描述的是母女相繼為暗娼貫穿于始終的。女主人公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對故事的展開、發展以定位。這種敘事以“我”的回憶為主,采用抒情的語氣表達出來,似乎是溫柔細語從心間流淌出來。在老舍的作品中,女性視角定位是不多見的,不僅保持了女性陳述的原始性,而且還避免了男權主義的存在而使故事變得扭曲。這種敘述的“我”與作家的“我”的巧妙結合,就是《月牙兒》的創作視角更具有特殊性。
老舍的情感受到勤儉樸素的母親和樸素堅韌的姐姐們的影響,極力壓抑自己作為男性的寫作姿態,將女性的精神與肉體分離的一面體現得淋漓盡致。老舍的觀念是傳統的,但是他將傳統的觀念定位在精神世界,所以在他筆下的描繪的女性,雖然身體是卑微的,生活是下賤的,但是純潔的心靈并沒有受到玷污。傳統的觀念并不會因為放蕩的行為而有所玷污。
四、從男性的角度審視暗娼的人生經歷
對于《月牙兒》這部作品,老舍雖然是以女性視角來寫作的,但是,作為男性作家,其對于事件的更深層次涵義則依然保持著男性特有的觀念。以第一人稱敘述,會讓人物的心理更為平靜,那種細膩和生動,很難感受到情感的變異。但是恰恰是這種自然而看似合理的無聲演繹,卻揭示著社會黑暗殘酷的一面,都是對于人性的泯滅。
“月牙兒”是老舍筆下的妓女形象。孩子時的她天真、可愛,可生活給予了她太多的不幸,讓她可憐地生活著。月牙兒的父親去世之后,母女的生活無著落,只能夠出賣自己維持生計。媽媽為了能讓我繼續活下去,再嫁了。誰也不知道等待我的將是什么命運。
完成了學業,就要自己掙飯吃。可是殘酷的現實再一次侵襲著,將她的心靈深處布滿了烏云。只有那清亮的月牙給了她希望。月牙照著她,她的眼淚、她的笑,迷蒙中讓她忘掉了自己。此時,一陣烏云過來,遮住了僅有光亮的月牙,她的精神開始步入精神的邊緣。善良的她終于懂得“肚子餓是最大的道理”,于是決定“要‘浪漫’地掙飯吃”。月牙兒從單純的少女被迫從妓,“裝了一身新的行頭,上了市。”道德、尊嚴、體面都這樣被社會時代所造成的悲劇所打敗了。
五、《月牙兒》對男權主義的反抗
受到男權社會的影響,女性的覺醒仍然被男權統治地位所壓抑。月牙兒的母親曾經是男權社會的反抗者,最后仍然要找一名男人獲得穩定的生活。女性依附于男性成為了男權統治社會中唯一的生活出路。另一種求取婚姻關系的變形,就是男子以許婚為誘餌,引誘女性賣身為娼,導致女性成為了社會的犧牲品。
當“我”看透了社會文明秩序的虛偽性之后,沖破道德的底線,開始挑戰男性中心文化。這正是老舍思想深處對當時妓女出賣肉體的實質性評價,即在鄙視衣冠楚楚的統治者的同時,產生了一種報復“文明社會”的情緒。但是,在肉體依附于生存的同時,靈魂卻是自由的,并沒有因此而墮落。
結語:
綜上所述,《月牙兒》是老舍從女性視角,采用了詩意的寫作方式,以意向的手法,將復雜的情感宣泄出來。在充滿封建傳統印痕的社會環境中,盡管女性要求平等和解放,但是在男權主義統治時代,女性也只能依附于男性而讓自己穩定地生存下去。這種以低沉的筆調解釋現實社會的話語文字,正是一種救贖社會的吶喊。
參考文獻:
[1]鄭璐.《月牙兒》:老舍的情懷與深思[J].絲綢之路,2010(12).
[2]閆曉昀.老舍的悲劇藝術及其現代指向——以《月牙兒》為例[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06).
[3]傅光明選編.老舍散文[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
[4]思卿.走進老舍[M].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
[5]老舍.我怎樣寫短篇小說[C].老舍全集:第十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6]范亦豪.沉重的《月牙兒》[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7]興澤.老舍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