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余華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其多部作品被介紹到多個國家。那么余華作品在日本的譯介情況如何呢。本文著重考察余華及其作品,尤其是《活著》在日本的譯介及接受情況。
關鍵詞:余華;活著;日本;譯介;接受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1-0-01
一、余華作品在日本的翻譯
由飯塚容主編的《中國現代小說》(1987-2005)對中國當代小說在日本的譯介做出了巨大貢獻。余華共有五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上下)》《我沒有自己的名字》《朋友》)被譯介。另外飯塚容還翻譯了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偶然事件》。
除通過文學雜志的譯介外,余華的6本單行本也在日本出版。
2002年飯塚容譯的余華《活著》的日譯本由角川書店出版。
2008年泉京鹿譯的《兄弟》在日本一經出版即大受好評,出版社是日本文藝出版的大牌—文藝春秋出版社。為了宣傳這部小說余華2008年6赴日交流,接受了報紙、電視等近10家媒體的采訪。主編津田正把這部小說比喻成一鍋“大雜燴”,既是充滿生命力的喜劇,也是令人惡心的悲劇,大力推薦讀者讀一讀這部小說1。
2012年由飯冢容譯的余華隨筆集《十個詞匯里的中國》的日譯本2012年由河出書房新社出版。飯塚容在《朝日新聞》“書評”上介紹了這部作品。這位2011年獲得中國圖書特殊貢獻獎的漢學家還說,這本書分析中國人的心理,很有意思,對外國人包括日本人了解中國很有幫助,這本書在日本銷路不錯2。
2013年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由飯塚容翻譯,河出書房新社出版。為此東京大學教授藤井省三在《日本經濟新聞朝刊》的“書評”上稱這部小說是與《兄弟》齊名的、描寫中國百姓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杰作”3。
余華2013年的新作《第七天》于2014年6月由河出書房新社出版,譯者飯塚容。原作出版后僅一年就在日本出版譯作也是極為罕見的。
2013年11月日本NHK時事節目《CLOSEUP現代》的《摸索中國系列》對余華做了專訪。內容涉及“反腐/公平/差距/維穩/上訪/道德淪喪/新公民運動”及民主前景。NHK對余華的介紹也是“描寫中國社會矛盾”的超人氣作家。可以看出日本主要通過關注余華的作品來了解中國社會。
二、《活著》在日本的翻譯、出版與接受情況
《活著》寫于1993年,是余華的轉型之作,由原來的先鋒寫作轉為現實寫作。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獎、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等,并入選 “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1994年張藝謀將其改編成電影,該片獲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有了電影的宣傳,這部小說更加出名。實際上日版《活著》于2002年3月在日本發行是也是與電影在日本3月23日上映同步的。
《活著》語言平實樸實、純粹通俗,敘事聲調安詳平靜。日譯本忠實地再現了原著的語言與敘事藝術。在對文化詞匯的翻譯處理上,謝露按照指示文化、喻示文化、規制文化分類,分別指出固有名詞采用異化、稱呼采用同化、慣用語諺語歇后語則靈活使用同化與異化的翻譯方法、中國特殊的規制文化則采用逐字翻譯并加注釋的方法。
這種翻譯方法既與余華的翻譯觀有關,也與譯者有關。余華認為“尊重原著應該是翻譯的底線”,希望翻譯家靈活地尊重原著,不是死板的直譯。在兩種語言不對等時,余華贊同采用入鄉隨俗的方式,但不贊同將原著的段落甚至章節刪除。同時余華重視與譯者的合作與信任,且看重譯者對文學的熱愛。飯塚容和余華合作多年,余華在日本的作品除了短篇《朋友》、長篇《兄弟》以外都是飯塚容翻譯的,可以說兩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與信任關系。身為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的飯塚容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翻譯中國文學作品。出于對文學的喜愛和尊重,飯塚容選擇了忠實地將原作傳達給日本讀者。由于作品本身的魅力以及譯者的努力,該書在日本讀者中獲得了不俗的反響,這在日文網站的讀者評論中可見一斑。
以上介紹了余華及其作品在日本的譯介及接受情況,希望能對余華在日本的譯介研究有幫助。
注釋:
[1]http://booklog.kinokuniya.co.jp/tsuda/archives/2008/10/post_22.html
[2]舒晉瑜 一個日本翻譯家眼里的中國當代文學—訪飯塚容 2013.2
[3]藤井省三 《許三觀賣血記》直面動亂 家族危機 2014.3
參考文獻:
[1]張元 中國當代小說在日本的譯介與傳播 2013.5
[2]張元 中國當代小說在日本的譯介與受容情況2012.5
[3]高方 尊重原著應該是翻譯的底線—作家余華訪談錄2014.3
[4]舒晉瑜 一個日本翻譯家眼里的中國當代文學—訪飯塚容 2013.2
[5]謝露 關于中譯日文化翻譯的考察—以《活著》的日譯分析為中心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