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杰克·倫敦曾在許多作品中對男女愛情進行過探討。《馬丁·伊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描寫了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失敗的愛情,也表達了作者自身的愛情觀:“愛情是最高貴的事物,真正相愛的人是擺脫了束縛、心心相通的。”[1]本文運用這一論斷,對兩人愛情終未修成正果的必然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馬丁·伊登》;束縛;無果愛情
作者簡介:李建秋(1988-),男,山東省鄒城市人,青島大學碩士,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1--01
《馬丁·伊登》是一部自傳體性質的小說。主人公馬丁·伊登是下層社會的一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莫爾斯一家,并同其女露絲一見傾心。然而,由于兩人自始至終都沒能擺脫階級概念等思想局限,使這場愛情在中途產生了裂痕,并且裂痕越來越大,最終使兩人的感情無果而終。本文旨在探討這一愛情悲劇的必然性,將以上三個原因進行分析,使讀者能夠對兩人的分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馬丁與露絲在他們的愛情長跑中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階級觀念在作祟。一方面,馬丁出身于下層社會,身份低微。當他第一次見到露絲并愛上她時,由他自身卑微的階級地位所產生的自卑感使他遲遲不敢向她表白,也使這段愛情從開始就舉步維艱。此外,馬丁卻又痛恨資產階級。他遭受著資本家的剝削與壓榨,對他們滿懷憎惡。他認為“資產階級是懦弱的。”[2]另一方面,露絲出身資產階級上流社會,受父母階級觀念影響至深,對下層社會感到驚訝與厭惡。關于這種驚訝與厭惡,小說中有一段描寫:“露絲瞪視著只有在下層社會才能看到的貧窮的寒傖的面貌。她做夢也永遠想不到它竟是這樣的。那是下流的傳染物。”[3]露絲愛著馬丁,卻又無法接受他那個階級的“下流與污濁”,遂異想天開地要把他變成資產階級中的一員。然而馬丁的固執己見使她改造對方的計劃最終付之東流。大失所望的露絲便選擇了遵從父母的意愿另嫁他人,也使兩人的愛情失去了最后希望。
由于“意識形態性”[4]的不同,馬丁與露絲在審美觀、事業觀和愛情觀等思想觀念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進一步加劇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使他們的感情變得岌岌可危。對于文學與藝術中潛在的美,兩人有不同的概念。馬丁認為美源于現實,因此文學應當真切地反映現實。“他是懂得生活的,它有著丑惡和美好,盡管帶著泥污,但它是偉大的。”[5]他把自己視為一個現實主義者,這與露絲的浪漫主義思想發生了對撞。露絲認為文學的美存在于文學本身。當她讀了馬丁的《海洋抒情曲》后,評價道:“這是下流的!這并不文雅!這是骯臟的!”[6]對于一個資產階級小姐而言,露絲害怕生活與現實。故即使是在文學領域,她對馬丁的現實主義思想也不以為然。兩人的感情起初因為共同的文藝愛好而升溫,此時卻出現了分歧,使他們的感情又一點點被冷卻。而且,對馬丁來講,“愛情是世界上最高貴的事物,也是最偉大的。它是生命的升華狀態。”[7]他是一個虔誠的戀人,他的愛情觀帶有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就露絲而言,她鼓勵馬丁放棄寫作去找工作,卻是現實主義的愛情觀。兩種不同的愛情觀使兩人時不時發生矛盾,也使他們對對方的成見越來越深,直至最終決裂。
思想觀念的背道而馳使馬丁與露絲愛戀對方的理由也大相徑庭。就馬丁而言,他愛的是露絲的純潔與高貴。在他眼中,露絲就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她的軀體不僅是她的精神的服裝。這是她的精神的放射物,是她的神性的一個純粹而可愛的結晶體。”[8]馬丁眼中的愛情超越理性,他將露絲視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而深愛著她。他因愛而愛,愛情動機比較單純。但其中也混雜著盲目沖動的元素。他把她視為理想化的女神,而實際上她卻只是一個世俗的資產階級千金小姐。這也注定了馬丁最終要為自己的沖動買單。而對于露絲,她喜歡馬丁的動機卻是復雜的。在身體上,馬丁擁有強壯的體魄令她倍感新奇。在精神上,馬丁學識淺薄而可塑性較強,這恰恰激起了一個資產階級上層人士的控制欲。此外,馬丁的無知還喚起了她潛在的母性,使她懷著同情心不斷施以援手。“他喚起了她的憐憫和同情,而這種憐憫,在他并不是怎么貶抑,在她卻是出于母性的為多。”[9]較馬丁而言,露絲動機的不純正性使這一段愛情從一開始就變了質,但對于一個感情懵懂的少女而言,她幾乎對這種變質是不自覺的,動機單純的馬丁也不能及時地覺察到這種變質。他們只有放任它以一種畸形的態勢發展下去,直到馬丁在故事的后半段才意識到這種畸形,遂無奈地結束了這段感情。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馬丁與露絲的感情破碎不僅是兩位當事者的悲哀,也是整個美國社會的悲哀。杰克·倫敦有意把兩人放到差別懸殊的階級里,賦予了他們不同的血液、思想,破天荒讓他們懷著不同的動機彼此相愛,最后卻又把他們分離開來。使讀者在為這段失敗的愛情倍感惋惜之余,不禁聯想到當時社會的殘酷現實。作者正是站在資產階級撻伐者的立場上,以嚴肅的、敢于正視現實的精神,深刻地揭示了他所認識和理解的一切。
參考文獻:
[1] 杰克·倫敦. 《杰克·倫敦文集》[M]. 吳勞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2] [3] [6] [9] 杰克·倫敦. 《馬丁·伊登》[M]. 周行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4] 朱剛. 《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 [7][8] 杰克·倫敦. 《馬丁·伊登》[M]. 王勛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