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古至今,在中國繪畫史上,草蟲一枝獨秀,在宋代名著《廣川畫跋》中記述了草蟲在以往中國畫史上的地位,并明確記錄了“蜂蝶蟬蟲”之類的草蟲是在顧愷之時代,尚未形成中國畫的一個類別,但至晚到了唐代,在論述當時繪畫的時候已經獨立成科。五代時期,在“徐黃體異”的時代表述中,徐熙的汀花野竹、鷲雁鷺鷥、水鳥淵魚、蒲藻蝦魚、叢艷折枝、園蔬藥苗,表現出了江南文人墨客的野逸風格。而黃荃的《珍禽圖》(故宮博物院藏)中,除了禽鳥之外,還有天牛、蚱蜢、蟬、胡峰、細腰蜂、金龜子等草蟲。也就是說,“花竹禽鳥”在宋代已經表現出了超越前代的成就。此后,元人錢舜舉的《草蟲卷》更是將草蟲在中國繪畫的審美體系中推向又一高點。到20世紀齊白石時代更是將這一領域推向了一個后無來者的高度。齊白石擴展了草蟲的品種和范圍,它們有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有有益的、有為害的。其中有許多是在昆蟲學家眼里,亦是稀有的品種。這使草蟲畫在中國繪畫中走向成熟,草蟲畫的藝術價值在繪畫史上的地位越發重要。
關鍵詞:齊白石草蟲畫;題材;意趣;藝術特色;生命情懷
作者簡介:余榮,女(1993.9-), 彝族,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貴州省畢節市人。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1--01
1882年齊白石得到了一本乾隆年間的彩印版《介子園畫傳》,拜胡沁園為師,第三集中的十幾種白描草蟲無疑為他提供了最初的畫法范本。直至1889年齊白石拜師胡沁園,他說學的是工筆花鳥草蟲。加之早期當木匠時便學習過雕刻草蟲,奠基了齊白石對草蟲深刻的理解,這些經歷最終使齊白石將草蟲畫發揮到繪畫中極致的重要原因。筆者在眾多文獻了解到大量有關齊白石草蟲畫的解讀和評價,并將最有價值的三個方面梳理,為此論證草蟲畫在齊白石作品及中國繪畫中的重要意義。
一、齊白石草蟲畫題材來源
齊白石186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一個名為“杏子塢”的村莊,并成長在一個普通的世代農家中,擁有砍柴牧牛和讀書寫字兼而有之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的他,對農村生活充滿了無限情感。1917年,為了躲避地方土匪之擾北上,定居北京,來到北京的齊白石雖然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鄉村,但是,心里還是惦記著“十載家園總辜負,芋苗黃瘦蓼花紅”,他的詩里表達了對故鄉沉沉的思念,對往昔生活的眷戀,“滿園蔬菜繞門青”,“先人代代咬其根,種菜山園深閉門”。這些情感更多的映射最終都呈現在他的畫作之中。齊白石像許多文人畫家一樣也受過私塾的教育,也像很多文人畫家一樣學習應遵循的畫譜,但是他骨子里的農人本質使之無法擺脫他那些民間畫工的審美喜好。當別人在梅蘭竹菊的文雅上徘徊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自己酷愛的蔬菜、草蟲級柴爬類、茶杯、瓷碟、算盤等他最為熟悉有賦滿生活情趣的東西。在當時這些對于文人畫家來說是最為俗氣的素材,可是在齊白石的筆下卻顯得格外生動自然。這都是他所經歷過的,從而在他的視角里獨到。他曾說過:“說話要說人家聽得懂的話,畫畫要畫人家看見過的東西”,齊白石便是在這樣的思想下選擇了他所熟悉的題材和相應的畫法,從而有了其別具一格的草蟲花鳥繪畫。
二、齊白石草蟲畫的藝術特色
中國歷代都不乏擅畫草蟲的名家,可是從五代黃荃,北宋趙昌,明代戴進、孫隆,清代藍濤、八大山人等。很少有能像齊白石一樣將工寫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創造出自己獨特藝術語言的。齊白石的草蟲與真蟲大小無異,分為工和寫,然后配畫工寫不一的花卉。齊白石非常重視草蟲的體態和結構,其觀察細微,在昆蟲的須、翅、爪的刻畫上更顯細致獨到。還注重草蟲的不同習慣性格,他筆下的草蟲無一重復,各具形態。每幅作品都充滿了意趣和畫家對生命的敬畏和憐惜,他經常畫“燈蛾圖”,并題跋“踢開紅焰救飛蛾。”
1956年,他在榮獲國際和平獎金獎授獎典禮上說過一段話:“正由于我愛我的家鄉,愛我的祖國美麗富饒的山河大地,愛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畢生的精力,把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感情畫在畫里,寫在詩里。直到近幾年來,我才體會到,原來我所追逐的就是和平。”他筆下的草蟲充滿生機和活力,不悲傷,不柔弱,健康,樂觀,自足,它們時而跳躍,時而爬行,時而飛翔,時而歡鳴,時而搏擊。每一個都是鮮活的生命體,這無疑是齊白石對寧靜田園生活的一種追憶和歌頌,對生活對人生平和的追求。
三、齊白石草蟲畫的藝術價值
齊白石草蟲作品在20世紀中國的影響是極大的,迄今為止被北京畫院收藏的就有295件,其中涉及的草蟲22種,有些作品中的草蟲還是唯一的,畫得最多的是蜻蜓,有45件。其次多的是螞蚱有43件,依次是蛾有33件,蟬21件,螳螂20件,蟈蟈17件,蜂11件,蠅8件,螻蛄6件,蝴蝶4件,蟋蟀3件,草蜻蛉3件,蜘蛛2件,土元、荔蝽、蝽、甲蟲各1件。作品畫稿共227件,成作68件。他對筆下的草蟲特征有著精確的把握,宛若標本,甚至更勝之。很多昆蟲學者都能在他的畫作之中找出稀有物種。這些作品涵蓋了齊白石一生的草蟲精髓,他為中國繪畫草蟲畫留下了一座不可抹磨滅的豐碑。
參考文獻:
[1]張次溪:《齊白石的一生》, 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2]齊白石:《白石老人自述》, 團結出版社,2006年
[3]《齊白石全集》,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