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放血氣胸的急救,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爭取時間搶救。胸腔閉式引流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確保病人康復出院。
【關鍵詞】開放性血氣胸 急救 護理 體會
1臨床資料
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住開放性血氣胸病108例,其中車禍77例,打架斗毆31例;男性78例,女性30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7歲;經搶救治療無效死亡1例。
2急救措施
絕對鎮定,及時疏散驚慌的家屬和圍觀的人群,保持安靜,以沉著冷靜果斷的態度進行搶救,及時通知醫師,組織人員搶救。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患者由于失血多,有限循環血量減少,血壓下降,迅速建立兩條通暢靜脈通道,快速靜滴,遵循“先晶體后膠體”的原則,快速輸入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輸入新鮮血液,維持有效循環。
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入院持續吸氧,每分鐘3~4升,取平臥位。
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神智、末梢循環、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持續床邊心電監護,15~30分鐘記錄一次。
爭取時間手術搶救,其中97例患者,立即進行胸腔探查術。
3術后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持續床邊心電監護,術后24小時,15~30分鐘一次。注意觀察神智、面色、皮膚、尿量變化及出血休克等現象。
加強呼吸道管理,術后持續吸氧,3~4升每分鐘,加強器官切開護理,每日霧化吸入兩次,霧化液生理鹽水4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慶大霉素8萬單位,吸入后鼓勵病人咳嗽排痰。
胸腔閉式引流護理:①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或牽引拖出;②保持引流通暢,患者清醒后,取半臥位,引流瓶低于引流口60公分,鼓勵患者咳嗽和呼吸,促進胸內氣體和液體的排出,防止肺部感染;③引流動態的觀察,觀察引流量、顏色及引流速度,術后引流每小時超過100毫升,立即報告醫生,同時觀察患者的呼吸和全身情況,有無缺氧、紫紺和胸痛的表現;④保持密閉系統,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更換引流液及搬動患者時以兩把止血鉗將引流管近端嵌閉,更換后檢查無誤方可開放,翻身活動時,要防止引流管脫落;⑤嚴格記錄引流液的量及性狀,如有異常,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系;⑥拔管指征,如引流液明顯減少,膨脹良好,無漏氣現象,病人一般情況良好,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24h內應注意病人的呼吸情況,局部有無滲液、出血、漏氣、皮下氣腫等。
保持靜脈通暢,加強輸液管理,防止輸液輸血反應。
術后4天內進食,第5天開始高熱量飲食,高蛋白質,以后逐漸給予普食。
術后疼痛的護理,采用心理治療,分散注意力或遵醫囑,給鎮痛藥。
心理護理,患者因打架或者車禍而受傷,擔心醫務人員不能公正處理病情,護士應熱情對待患者,解除患者的顧慮。
做好出院指導,囑咐患者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多進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
4護理體會
開放性血氣胸,一經確診立即行胸腔穿刺引流,外科血氣胸常伴有其它合并癥,病情變化快,若觀察搶救不及時,往往會給患者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急救期的護理及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非常重要,及早發現進行性出血及其它臟器的損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成功救治病人的關鍵。開放性血氣胸只要搶救及時,術后及時觀察病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病人都能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