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中藥外敷治療腎外傷后腹脹經驗,指導臨床治療。方法:對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73例腎外傷合并腹脹的患者,采用芒硝、小茴香、香附、萊菔子進行外敷,再加自制保溫腹袋保溫,觀察患者腹脹環節和腸功能恢復情況。結果:173例患者腹脹發生后肛門在治療后24小時排氣,腸道功能恢復,沒有發生治療腹膜后血腫加重的現象。結論:中藥外敷治療腎外傷后腹脹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藥 外敷 腎外傷 腹脹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收治腎外傷患者261例,其中中度腎外傷173例,均發生腹脹和便秘,我們采用了自行設計的中藥方劑外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67歲,平均46.37歲,男性129例,女性46例。保守治療住院時間最短14天,最長31天,平均24.31天。腎損傷原因:車禍傷73例、擠壓傷48例,墜落傷33例,鈍器傷19例。
2護理問題
2.1護理診斷
腎外傷發生后,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客觀的評估,評價患者的生命體征,明確患者的疾病狀態,對急重病人啟動搶救應急機制,對生命體征平穩的患者,啟動日常患者診療護理程序。
2.2專科疾病診斷
篩選分組病例:收集臨床資料,與醫師及時溝通,對患者進行臨床損傷分型,輕型患者給予門診治療或介紹回社區醫院治療,中度損傷患者采取住院保守治療,重度損傷或合并腎蒂損傷患者采取手術治療。
2.3腹脹、呃逆、便秘
中度腎外傷的治療原則之一是絕對臥床休息,一般療程3~4周,長期臥床的病人腸蠕動減緩,極易發生腹脹和便秘。
2.4發熱
腎外傷后繼發腸麻痹,大量的腸內容物滯留于體內,細菌滋生繁殖,細菌和腸道毒素的吸收一方面加重腸道麻痹,加重腹脹,另一方面引起患者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加重病情。
3護理措施
將173例患者隨機分為傳統治療組(簡稱傳統組)和中藥外敷治療組(簡稱外敷組),兩組患者分別為傳統組86例,外敷組87例。
傳統治療組:觀察病情變化,腹脹3天后仍不能緩解,采取肥皂水灌腸,口服嗎丁啉,留置胃管或肛管。
中藥外敷治療組:為了能使患者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輕腹脹,我們根據中醫的辨證施治理論,在中醫醫師的指導下,篩選出以芒硝、小茴香、香附、萊菔子為主要成分的中藥進行炮制。為了保持外敷藥物的作用時間提高藥物療效,我們自制了外敷藥物保溫裝置。
4結果
傳統組86例中腹脹和便秘,最短72小時,最長167小時,平均143小時。高熱13例,均保守治療痊愈出院。
治療組87例中腹脹和便秘,最短24小時,最長96小時,平均73.33小時,無高熱發生,均保守治療痊愈出院。
將所獲臨床資料導入SPSSl.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結果兩組的腹脹發生P<0.01差異有顯著性。
5討論
腎外傷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損傷,占整個泌尿系統損傷的31%,多見于車禍傷、擠壓傷、墜落傷、鈍器傷。當中度以上的腎外傷發生以后,大量的腹膜后積血和尿外滲將導致腹后壁神經叢受壓和尿性腹膜炎,兩種因素都會導致腸道蠕動受到抑制,出現麻痹性腸梗阻。腸麻痹的出現將有助于腸道細菌的滋生、大量腸毒素的吸收,患者可能出現全身感染中毒癥狀,腸道積液,水鹽電解質代謝紊亂,加重患者病情。
外敷中藥的組成中,我們針對腸道蠕動功能降低,即腑氣郁滯、腸氣不順而進行選擇,這些藥沒有活血化淤、軟堅散結的作用,用藥后不會發生繼發性出血。外敷方法沒有揉搓動作,不會對患者產生二次腎臟損傷,在中藥外包以保溫外套,可促進中藥的吸收和延遲中藥的療效。
我們還注意到,大量腹膜后手術的患者,腹脹時間比非腹膜后手術的患者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要長,用同樣的原理將會給醫源性腹脹的患者帶來有益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