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采用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70例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研究組患者行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膽道探查T管引流術治療,比較兩組圍手術指標,總結治療效果。結果:兩組術后均未發生膽道損傷、腸穿孔、大出血、重癥胰腺炎并發癥,均康復出院。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長、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長、術后恢復進程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相比于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膽道探查T管引流術,采用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安全、便捷,應用價值更為顯著。
【關鍵詞】膽結石 膽總管結石 腹腔鏡 十二指腸鏡 療效
膽囊結石作為一種消化道常見、多發疾病,疾病發展多合并膽總管結石,對患者身心健康影響極大。近年來,隨著醫療微創技術的發展應用,腹腔鏡技術在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治療中,微創優勢不斷凸顯。本文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70例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探討了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伴有反復發作的右上腹疼痛病癥,住院后行CT檢查,可見膽總管不同程度擴張,結石病癥均符合膽結石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手術禁忌癥患者。按照患者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21~78歲,平均年齡為(42.5±4.0)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為22~76歲,平均年齡為(43.0±3.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行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患者先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給予Oddi括約肌切開術,后在X線監視下用取石網籃套取膽總管結石,針對結石體積較大患者,先用碎石網籃將其結石粉碎后逐次將粉碎的結石取出,膽總管結石取凈后置入鼻膽管引流管。術后給予奧曲肽、抗生素藥物治療,定時檢測血淀粉酶指標,防控急性胰腺炎并發癥。十二指腸鏡治療后5~7天左右給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與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術后給予膽道探查T管引流,并給予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引流時長、術后感染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鎮痛藥物使用情況等。
2結果
研究組術后3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血淀粉酶指標升高,經腸胃減壓與禁食禁飲等處理病癥明顯緩解,并未發生切口感染并發癥;對照組術后1例患者T管拔除時竇道未形成,給予保守治療后康復出院。兩組術后均未發生膽道損傷、腸穿孔、大出血、重癥胰腺炎并發癥,無死亡事件,均康復出院。圍手術指標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長、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長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恢復進程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現階段,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成為膽囊結石臨床治療的首選方法,應用價值顯著。但是,有文獻報道,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治療各種術式優缺點存在較大爭議。本文研究發現,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十分顯著,可縮短手術時長,減少出血量,促進術后恢復進程,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有效性與安全性均有保證,可推廣應用。
筆者基于多年臨床經驗與研究認為,要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尤其需要結合手術適應癥與禁忌癥,注意操作技巧,并著重做好急性胰腺炎并發癥防控。
參考文獻:
[1]蔣劍.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28(21):42-44.
[2]蘇珅,馬鴻祥,周鳴清.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一期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J].安徽醫藥,2013,19(05):799-800.
[3]田江平,辛前有.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56例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6(23):1861-1861,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