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大早,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計生主任劉振超,就急忙忙地跑到居民戴尊美家中,送上裝有一封感謝信、一個健康查體卡、一張計劃生育光榮證的大禮包,并陪同她到街道計生服務站進行健康查體。戴尊美已年滿50周歲,盡管年齡已超婚育期,但持大禮包中的健康查體卡仍然可以每年接受街道計生服務站的健康查體等計生服務,她是沂南縣開展“計生關愛伴一生”活動的受益者之一。據了解,該活動開展以來,已有1168名超齡婦女受益。
劉振超是該縣944名村居計生專干之一,這位干了近十年計生工作的基層計生專干,最大的感受就是隨著人口計生工作的發展,工作變得“簡單”又“復雜”起來:“簡單”在于,上級更給力,群眾更支持,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復雜”在于,服務項目更多,內容更精細,要求更高。
“計劃生育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它不是‘中心’勝似‘中心’,不是‘全局’而關系‘全局’,與群眾生產、生活、生育息息相關,是最基本、最廣泛的群眾工作,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繼續發揮好以群眾路線為核心的協會優勢,讓計生協會更有作為,促進人口計生工作和諧發展?!币誓峡h委書記劉淑秀說道。
讓群眾主動,實現“多數人”做“少數人”的工作
計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群眾自治是做好計生工作的基礎,在這方面,沂南縣可以說是全國實行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的“原點”。上世紀八十年代,沂南縣就創造了以計生協會為依托,依靠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和莊經驗”,并受到聯合國亞大地區組織表彰。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大,計生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拔覀兇?153人,80%的群眾實現了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張莊鎮合莊協會長朱恕烈介紹說,而要《生育證》辦理、開展育齡婦女健康查體等,每次都占用群眾的工作時間也不現實。
新形勢下如何將人口計生工作作為一項公共事務納入村民自治,依托計生協會最大程度調動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沂南縣充分發揮計生協會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優勢,在推行“一個章程攬全局、一個協約管到底、一個民決解難題、一個監督作保障、一個服務爭滿意”的群眾自治基礎上,又創新實行了“兩模式、五推動”的群眾自治工作,對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居實行“雙向承諾、誠信計生”的村級自治模式,對其他村居實行“會員聯戶、專干服務、群眾監督”的協約化自治模式,把婚育、節育、服務等工作,以協約的方式明確村委、協會、群眾的權利義務,全面實行“合同化”管理、“網格化”運行、“精細化”服務。該縣和莊社區育齡婦女于鳳愛、唐曉娟生育二女后,在計生服務人員的陪同下主動到縣計生服務站落實了節育措施。目前,全縣944個村組修訂了計生村規民約和完善了群眾自治《章程》,成立計生協會1160個,發展會10.26萬人。同時,以計生協會為依托,實行“群眾三參與”(參與村級計生事務決策、村規民約修訂、黨員干部履職考評),計生工作實現了民管、民評、民定。
通過群眾自治,沂南的計工作得到了真誠“回報”,關心和支持計生的干部群眾多了;自覺落實計生政策的人多了;主動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人多了……全縣合法生育率達到95%以上,有10%以上的村居連續10年以上沒有違法生育,岸堤社區等11個村居被表彰為全國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居。
讓群眾受益,實現“要我”到“我要”的轉變
抓計生就是抓民生,惠及群眾是做好計生工作的根本。由于受幾千年落后生育觀念的影響,“一個孩子嫌少、兩個孩子正好、生個男孩養老”的傳統生育觀念在農村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現如今,這種思想在不少農村還依然存在著。這讓計劃生育工作,仍是農村的“天下第一難事”。
如何把“天下第一難事”辦好、辦實?沂南以惠民為中心,全面落實“兩納入”(把對計生家庭的關愛納入城鄉一體化和實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和“兩優先”(制定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時,優先照顧計生家庭,優先讓計生家庭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政策,構建以獎扶等“六位一體”的計生利益導向政策支撐體系,深化生育關懷活動,促進計生家庭幸福。
沂南縣在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計生獎勵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出臺自己的“計生新政”,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計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使計生家庭在婚育、生育、節育、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都能享受57項“特惠”政策,讓實行計劃生育群眾終身受益。對獨生子女中考加10分,終生只要一個女孩的家庭重獎5000元,獨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加發30%的工資,對困難計生家庭給予1000~2000元的救助,每年財政投入達1300萬元,上萬戶家庭受益。
去年先后開展了“生育關懷進萬家”“助你好‘孕’”等活動,救助困難計生家庭401戶,慰問失獨家庭58戶,關愛留守兒童23912名,資助309名貧困學生圓大學夢,解決1560名留守婦女就近就業,幫助城鎮失業、無業、無謀職業的獨生子女落實小額貸款320萬元。同時運用經濟杠桿,讓群眾算準民生和計生“雙贏賬”,積極落實在集體收益分紅等村級事務中獨生子女享受多一口人的“雙份”優惠政策,消除違法生育家庭孩子多、得利多的“負導向”,放大政策引導效應。按照“不讓一戶計生家庭掉隊”的目標,充分發揮產業鏈上計生協會致富帶頭人的引領示范作用,推行信息、技術、崗位、資金“四優先”增收致富新模式,使計生家庭富了“腦袋”富“口袋”,“抱團”致富。該縣岸堤社區劉志國原本家庭生活拮據,鎮、村兩級積極為該戶申請低保,在農業發展上優先扶持、幫助,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樣的例子在沂南不勝枚舉。
沂南讓計生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生活上有保障。原來“重男輕女”“多子多福”觀念的堅冰開始融解,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從思想上實現了“要我計生”到“我要計生”的轉變,甚至出現公婆勸媳婦少生、妯娌相互“競賽”晚生、新婚青年先創業再生育的新局面。近年來有270戶主動放棄了二胎生育指標,460戶育齡夫婦推遲生育時間。
真抓實干,實現由“戧”到“順”的轉變
計生工作不像蓋樓,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見成效;做得好,可能要很久才能看出來。這就需要有一支作風實、講奉獻、有水平、會服務,善做群眾工作的計生隊伍,夯實基層基礎,這是做好計生工作的重要保證。
忠心+良心+愛心=“天下第一難”工作。這一方程式,詮釋了基層計生工作的艱辛。計生干部工作條件不夠好、收入不夠高、受氣比較多,為什么卻義無反顧、默默無聞、始終扎根基層?就在于她們心里裝著群眾,把落實基本國策,促進群眾家庭幸福作為崇高的事業追求。
沂南縣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繼續大力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生育關懷進萬家”活動,1374名縣鄉村三級計生專職干部與全縣58戶計劃生育失獨家庭,320戶35歲以下不育不孕家庭,401戶計生困難家庭,4101戶持二胎生育證的家庭和23912戶流動人口家庭,手拉手、心連心,結對聯系、對口幫扶,做到“三個一次”,每月電話聯系一次、每季度入戶訪視一次、重要節日上門慰問一次,把生育關懷具體化、常態化和制度化。在新時期協會發展上,又以產業為依托,以“兩新”組織為載體,推行產業+協會等模式,建成新型計生協會156個。建立“你流出、我跟進,計生服務在身邊”的流動人口計生服務模式,成立16支流動服務隊,到青島、濟南、上海等地為群眾貼近服務、就近服務,目前累計服務3.6萬人次,為外出務工人員節省各種費用近4千萬元。開通了網絡服務平臺,實行網上辦證、網上服務,過去需要“跑斷腿”的事,現在只需鼠標一點,馬上辦完。
沂南縣依托協會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用干部辛苦指數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全縣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計生優質服務,感受到了溫馨計生關懷、體會到了惠民計生帶來的家庭幸福感。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南縣縣委宣傳部)
(編輯 高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