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芙又名弗吉尼亞·斯蒂芬,是英國的著名女作家,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意識流作家,是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在文學創作方面,弗吉尼亞·伍爾芙受到弗洛伊德在女性主義、心理學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在文學界有著非常卓越的成就。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英國的文學界開始對弗吉尼亞·伍爾芙進行研究,其中也包括對她本人的相貌、私生活、癖性等的研究。在英國文學界,弗吉尼亞·伍爾芙就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本文將對她的女性作品進行賞析,以分析其在女性意識開啟方面的重要影響作用。
一、伍爾芙女性觀的成因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父親是一位學者,在英國文學界有著非常高的聲譽。在弗吉尼亞·伍爾芙家里,她的父親經常會和當地的精英人物進行交談,家里營造的是一種文化氛圍。在這樣的書香門第家中,弗吉尼亞·伍爾芙耳濡目染,得到很多益處。在教育方面,弗吉尼亞·伍爾芙沒有去過正規學校學習,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對其進行教育。她的父親有很多藏書,因此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閱讀經歷是非常豐富的,文學、哲學、史學等樣樣涉及。在很小的時候,伍爾芙便有著進行文學創作的欲望。在她9歲的時候,她便開始在自己兄妹創辦的刊物上書寫文章。伍爾芙的哥哥上大學的時候參加學生俱樂部,因此畢業之后便在家里舉行茶話會。這樣的聚會使得伍爾芙對當時的學術動態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這樣的茶話會逐漸發展成集團。在這個集團中,匯聚了當時英國的著名作家、藝術家、思想家等。作為一名旁聽者,伍爾芙深受這些人文的熏陶,開始逐漸加入他們的討論范圍,自己的思想也因此逐步成熟。這個集團的人們有著非常廣闊的視野,他們的探索精神對伍爾芙是一種很好的鼓勵,這為她今后的獨立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很快,伍爾芙就成為集團的積極分子。在1907年的時候,哥哥去世了,伍爾芙便成為集團中的中心人物,并被貝內特賦予高雅皇后的榮譽。
在伍爾芙生活的時代,她可以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追求。在她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獨特的女性觀,這就是她實踐自己理想的最好典范。西方世界在20世紀上半葉的時候到處充斥著混亂的氣息,對于傳統的家庭模式,人們已經不能接受。王室的權威已經不再令人們感到敬畏,人們開始對政府的一些缺點進行討論和指責。對于以前的生活準則,人們開始產生懷疑,并認為真正的規范是不確定性。在伍爾芙的作品中,我們對當時的這種思潮感受頗深。她試圖通過一種價值理念的確立來代替以前的價值觀,從而為人們的精神重新建立支柱。在文學的不斷創作中,伍爾芙為小說找到了新的創作方法,能夠對內心的真實感受進行非常詳盡的描繪。通過她的作品,讀者可以感受到非常新穎的視野,眼界可以更開闊。但是在小說的結構和創作形式上,伍爾芙并沒有進行創新。作為一名小說家,伍爾芙認為在小說的敘事過程中除去敘事者,可以更好地實現讀者和人物之間的心靈感應。
書香門第的家庭和生活經歷為伍爾芙的創作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使得她有著很強的女性觀。在文學創作上,她有著自己獨特的創作方式,是非傳統的代表。在作品中,她沒有強烈地抗議,只是為自己爭取了獨立的空間。透過伍爾芙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解讀,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女性觀。
二、伍爾芙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伍爾芙的作品大多都是對意識流理論和實踐的一種體現。1915年的《遠航》和1925年的《達洛維夫人》是兩部非常經典的表現女性觀的作品,其中所表達出的女性意識是伍爾芙女性觀的典型思想。
1915年,伍爾芙在《遠航》中為我們塑造了富有現代意識的女性。小說的女主人公蕾切爾是一個過著群居生活的天真少女。在她24歲的時候,對于世間的人情世故仍然毫不知情,其中包括愛情。在和安布羅斯、達洛維夫人的相處中,蕾切爾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通過這些人,她對生活的側面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里德利·安布羅斯的科學精神使得蕾切爾對科學家有了全面的認識。海倫·安布羅斯的美貌讓她感受到愛情中女性的付出和男性的忠誠。通過和達洛維夫人進行交談,蕾切爾開始對英國的上流社會產生興趣。在和特倫斯戀愛的過程中,她開始了對哲學的思考。在性格上,特倫斯和蕾切爾對比鮮明。特倫斯從小接受教育,對于自己的理想進行了不懈的追求,而蕾切爾卻對自己愛的人的所有言行深信不疑。在進行小說創作的時候,特倫斯開始廣泛地閱讀書籍,而蕾切爾卻只在一邊彈鋼琴。他們兩個人在僻靜之處說著情話,和親友進行拜會。對于未來,他們暢所欲言,彼此能夠永遠相愛是他們唯一的追求。
在音樂方面,蕾切爾非常有天賦。她非常熱愛鋼琴,每天都在練琴,不會因為害怕扭傷胳膊找不到好丈夫而放棄。伍爾芙在創作中也非常提倡男女主人公之間要進行交流。在小說中,蕾切爾和特倫斯兩個人經常在一起暢談,談話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如家庭、友誼、愛情等。不管他們之間談論的話題是什么,最終的談話對象仍然是他們自己。他們之間是非常坦誠的,但是仍然有著一定的局限,對對方無法達到真正的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如此親密,但是他們卻仍是單獨的個體,即男人和女人、作家和音樂家、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和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出于本能,自覺不自覺的,兩個人相互吸引。雖然在感情上兩個人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在理智上卻有著一定程度的隔閡。對他們兩個人進行評價,可以用兩個類型來進行概括,即理性和感性,或者是明確和神秘。特倫斯覺得他們之間存在著兩個不同的層次,其中一個層次是作為一般人之間的一種交流,另一個層次則是在意識底層的一種溝通。當蕾切爾因為得熱病快要死去的時候,特倫斯在她身旁守著,彼此的手緊緊握著。此時,作者是在向讀者暗示,有兩個世界是存在的,一個是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經歷相知、相愛、死亡,另一個是內心世界,在這里人們對于上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有著非常不同的理解。在小說《遠航》中,伍爾芙向讀者闡明一個觀點,即婦女應該努力爭取自己的權利,通過開闊自己的視野來實現自己地位的改變。傳統的通過姿色來對男性進行取悅的觀點是作者所不滿的。在小說中,蕾切爾選擇和海倫·安布羅斯夫婦生活在一起,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所持有的觀點是和傳統觀點不同的。他們夫婦為蕾切爾提供了單獨的房間,是一個避難所和森林。這樣的環境是蕾切爾所急需的,可以為她個人的精神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蕾切爾的內心中有著非常多的幻想,隨著自己父親的航船、貝多芬的樂曲,她的心靈盡情飛翔。對于愛情,蕾切爾和特倫斯都承認其重要性,這一觀點和當時的小說人物思想是非常一致的。對于愛情重要性的強調并不是因為它會促使婚姻和家庭的創立,會使自己的社會地位、生活發生改變,而是因為愛情能夠使兩個相愛的人實現心靈上的相互慰藉。作者所重視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內心感應,是一種典型的溫和型女性意識。
在小說《達洛維夫人》中,我們看不到那些傳統的故事,僅僅通過人物的意識流動,我們便能夠對主人公形成特定的印象。在小說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克萊麗莎——理查德·達洛維的夫人在6月中旬的一個星期三的一天當中的所有現實和內心生活。小說中的克萊麗莎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生活在上流社會。這位美麗的夫人有著非常外向的性格,對于社交,她既喜歡,同時也經常將自己擱置在外面,只是靜靜地觀看;她非常慷慨,但是也很勢利;對于生活,她非常熱愛,對時間的流逝總是深感惋惜;她有著非常細膩的情感,但是過于理智,缺乏熱情;她的行為經常是活潑的,但是臉上卻長有皺紋。雖然沒有過多的知識,但是她的直覺卻很強。對于彼得,她非常愛他,但是自己太過理智,覺得兩個人的結合是不會幸福的。如果和彼得結為夫妻,克萊麗莎將不對個人的尊嚴真正理解,也不會對夫妻之間的距離有更充分的理解。正是基于這樣的觀點,對于婚姻,克萊麗莎覺得即使是在一個房子中生活,所有的人之間也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自己的先生理查德正是一位能夠給予克萊麗莎真正獨立性的人,而彼得卻無法對別人的感情有很好的理解。對于社會中的一些問題,克萊麗莎總是試圖提出來。對于愛情、生活、死亡等方面的問題,她總是非常重視,就像對待她自己的生存一樣,正面面對。在愛情觀點方面,彼得那種利己主義她是非常反對的;在生活方面,她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界定的概念;在死亡方面,她將塞普提墨斯的自殺看做是一種對信息的交流。在奢華和庸俗的背后,作者為我們塑造的克萊麗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對于自己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她都覺得是沒有意義的,自己受到很多挫折。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她無法和她們真正建立密切的關系,她的內心是缺乏這種激情和熱情的。對于過去和現在曾經存在的桎梏,她無法真正地擺脫,對于未來的風險也不敢真正去擔當。
三、結語
伍爾芙和奧斯汀都是著名的女作家,但是伍爾芙卻將奧斯汀稱為完美作家。對于奧斯汀,伍爾芙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一點便反映出伍爾芙的胸懷。兩位女作家都在作品中體現了豐富的女性意識,為文學界女性觀的傳播作出非常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