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遷戶買不起、政府貼不起。”這是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三局局長孟亞平眼中的棚改大難題。
在棚戶區居民占低收入人群比例高達80%的湖北省黃石市,通過三房并軌、租補分離、產權共有等制度創新,以及以公租房為核心的住房保障體系重構,正在突破這“買不起、貼不起”的難題。
“黃石模式引領了保障房并軌等一系列新趨勢,頗具前瞻性。”國家發改委財金司一位人士如是評價。
率先并軌
黃石,是中部地區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人口260萬。據該市在2013年新棚改提出后的最新統計,2013-2017年,黃石需改造的棚戶區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涉及13萬戶家庭,總投資高達400億元。
“我們年財政收入才剛剛破百億元,資金包袱太重。”黃石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吳金文曾對棚改任務深感壓力。
無奈,“吃飯財政”倒逼地方政府創新。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多省市走訪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各地普遍存在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房,以及囊括棚戶區在內的政策性租賃用房等多種復雜的保障房形式,而且各品類界限模糊、標準重疊且多為多頭管理。
“都攪和暈了。”吳金文直言,中央專款專用理論上利大于弊,“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會影響原本就奇缺的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 。”
國開行安徽分行副行長吳守華也深有同感:“不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棚改將越來越難”。
由此,黃石市政府2009年開始探索以公租房為核心的住房保障體系重構,將原國有直管房、已交付的廉租房、建完未分配的經濟適用房、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自管住房等全部清理、多房并軌,還將還建房超面積部分也統一納入公租房管理,使得政府的保障房責任目標驟然清晰。
而此舉與中央相關政策的出臺相比,足足提早了近五年。
直到2013年12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才聯合對外發布《關于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的通知》,規定從2014年起,各地公租房與廉租房并軌運行,統稱為公共租賃住房。
而提早行動的黃石,目前已通過新建、改建、配建、吸納、轉化等方式籌集了2萬余套公租房,并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1萬戶。眼下,5000多套房源已投入市場,1萬多套房源正在建設中,整個城市的公租房總量被迅速做大。
民生項目市場化
據測算,公租房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平均約40年,存在中長期投資與低收益并存的“先天不足” 。
“財政唱主角,如何才能不加重地方債務風險?”在國開行湖北分行副行長張道洋看來,項目自身形成有效的現金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為此,黃石市政府于2009年出資1.15億元成立了保障房建設的投融資平臺——眾邦城市住房投資有限公司,全面負責政府獨資的保障房項目的融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吳金文兼任公司總經理。
“不同于傳統的融資平臺,眾邦更加市場化,既吃政策飯又吃市場飯。”吳金文說。
很快,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全市所有商品房開發項目均需配建至少5%的公租房,公租房項目中則需配建10%的商品房;全市的地產項目都需“肥瘦搭配”,以拓寬房源并增強公租房項目的融資和回款能力。在現金回流上,眾邦公司采取了以市場租金為主來分類補貼、租補分離的特殊模式,并且以租為主、租售結合。
以市場之手來運作民生項目,黃石市政府首次在錢的問題上變得游刃有余。
黃石市此前的廉租房租金每月僅0.5元/平方米,2009年全市改革后,租金很快上調至每月4.5-9.9元/平方米。一方面眾邦公司按現有市場價征收租金,另一方面市政府以五個檔位對保障對象分類補貼,變“暗補”為“明補”,且差異化實施落實,最高補貼可達租金的90%。
“收租更加公平、陽光化,且中長期的租金收入能覆蓋大半的政府貸款本息。”前述發改委人士說,強調市場化并細化補貼細則、加強監管,是黃石調動市場力量的關鍵。
此外,租補分離還能改變地方政府“盲目建房”的現象。領取補貼的低收入家庭能在市場上自由選擇租住,緩解了公租房供求的巨大缺口。各地普遍出現的對保障房“住進去后出不來”的不良現象,也會隨之遏制。
“以市場價格支付租金,以市場手段調節供需,政府和保障對象誰也占不到便宜,最終都會趨于理性。”吳金文說。
“共有產權”
“共有產權”,是黃石模式的又一特點。
據悉,黃石保障房共有產權分為兩種:一是還建公租房的共有產權,即棚改項目中還建房超面積部分納入公租房管理,個人和還建房建設方共同持有房屋產權;二是公租房使用五年后可按年度出售計劃向承租人出售,變為共有產權形式。
前者按市場價出租時,年租金收入基本能覆蓋融資成本的年利息支出。待拆遷戶經濟條件允許后,共有產權部分就可實行有條件地產權流轉,及時回籠前期建設資金。
對于后者,根據《黃石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公租房承租人在租期滿5年后可申請購買其所租住房的完全產權,出售過程需執行相關的年度計劃,由此來解決公租房項目“有投入無產出”的內生缺陷和營養不良問題。
“資金壓力必然有,光靠政府一家絕對不現實,因此必須給社會資本一個回收利潤的期望值,它們才會參與。”張道洋表示。
而支撐這一期望值的,是土地使用權的順利出讓。在黃石,當地政府獨資建設的公租房或棚改項目用地,全部采用土地出讓而非劃撥的方式,以確保未來產權轉換的便利。為此,黃石市政府在制度設計上為眾邦公司“開綠燈”,賦予其土地收儲、出讓的權利,收入歸其所有。
“由此,我們就可以通過土地招拍掛,將棚改項目騰挪的土地出讓給開發商,以商業項目來以豐補歉、滾動開發。”吳金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