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斷了20年的夢,還能重圓么?中國原油期貨市場,在經歷20年曲折后,再次站到了當初夢斷的地方。
趕在2014中國農歷馬年到來之前,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貿區內掛牌成立,原油期貨仿真交易正計劃啟動中。呼之多年而不出的原油期貨,借著自貿區的改革東風,這一次似乎終于要來了,業界最樂觀的消息是今年3、4月將正式推出。
1993年,中國曾嘗試過石油期貨。上海石油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個原油期貨合約,開市一年半總成交額即沖上千億規模,位列世界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這足以見中國市場對于原油期貨的需求有多旺、潛力有多大。
但是,這都抵不過體制改革的大剃刀。1994年,政府部門一紙公文,將原油、成品油價格“雙軌制”,改為國家統一定價;國內原油和進口原油,都必須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統購統銷。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沒有了,石油期貨交易被判了死刑。
現如今,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第五大石油生產國。但缺少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中國只能做國際油價的被動接受者,這成為了中國能源安全的一道硬傷。
中國需要建立原油期貨市場,并且是中國人有主導權的原油期貨市場,這在業界有識之士看來,是應該盡快完成的一件事,并且是越早越好。但是,這其中蘊含的利益糾葛、面臨的種種阻力,卻是外界難以想象得到的。
原油期貨市場特別批準設立在上海自貿區內,自貿區內人民幣自由兌換,為原油期貨計價和結算貨幣創造了結算便利;實施五年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得以修改,為原油期貨引進境外投資者鋪平道路。
但是,解決了這些問題還遠遠不夠。政策強推可以讓原油期貨隨時落地,但能不能讓它成長為一個活躍、有價值的健康市場,這才是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多元化的市場參與主體,這是任何一個期貨市場順利運轉的前提,中國原油期貨市場也不能例外。這兩大問題不解決,中國原油期貨市場即使推出了也是死路一條。
1994年的政府公文,讓幾年后重組成立的“三桶油”在體制的呵護下迅速崛起,成長為世界級的超大型企業。不斷強化的壟斷利益,最終一步步演變為阻礙體制變革的頑固力量,石油行業市場化改革推進得異常艱難。
成品油定價權,由于對壟斷國企利益觸及較少,在經過多次小步慢走后,距離與國際油價完全接軌一步之遙。更為核心的原油進口權放開,在熱議之后迅速遇阻遭擱置,無論是國家發改委還是商務部草擬的方案,尚未出臺就留下了對既有壟斷利益妥協的影子。現貨市場主體的壟斷,會是未來石油期貨的致命傷,即使是引進大量的國際參與者也難以彌補。
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推出,少不了對壟斷利益的進一步觸及,石油價格形成機制和石油流通體制需要進一步放開,這將考驗決策層推進改革的決心與勇氣。中國原油期貨的夢圓時分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