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德創新谷位于中關村鼎好大廈的辦公室是一個大開間,清華建筑系的設計高手幫忙設計了這個空間,沒有隔斷,會議室和柜子都在兩邊,五顏六色,頗具跳躍感。多彩、開闊,是這個孵化器給人的第一印象。
“孵化器至少得有2000平方米,才能有團隊氛圍。”厚德創新谷天使開放平臺發起人李竹說。他有超過20年的創業經歷,最早和清華的大學同學一起創立了一家軟件企業,后來賣給清華同方。之后一邊創業一邊做天使投資,他投資悠視網后,出任了CEO。
李竹說,厚德創新谷每天都在發生故事。既有想法還沒成型、拎著電腦就進來辦公的人,也有估值已經過億、初具規模的團隊。有的團隊成功,有的團隊失敗,失敗了還可以進行隊伍重組,形成一個小生態圈里的微循環。
做一個很酷的孵化器
厚德創新谷的創立跟李竹的清華校友身份有關。在清華百年校慶上,清華校友總會互聯網及新媒體協會成立,旨在幫助校友創業。隨后,協會與清控科創聯合發起創立了厚德創新谷。當時,海淀區政府把鼎好大廈里的四層樓給了創新工場和清華科技園各兩層。給清華科技園的這兩層由清控科創進行管理,厚德創新谷得以入駐。李竹發起這個孵化器的初衷之一,是中關村一直沒有這樣的“創新型”孵化器。
“北京是創業生態環境最好的地方,中關村更是中國創業生態環境最完善、創業氛圍最濃、創新最多的區域。這里有大互聯網公司,有高校輸送人才,有非常多的投資機構,還有非常好的區域市場。但厚德創立時,中關村還缺少一種給創業者更多專業性增值服務的機構,更不要說全國了。”
傳統孵化器的方法是低價租房、高價出租,靠日常運營盈利。李竹則希望厚德創新谷能真正幫助創業者降低失敗率,幫他們找到正確的產品方向、對接所需要的資源;當他們的產品要上線時,幫他們找人推廣合作,幫他們獲得融資。此外,新型的孵化器還應具備種子期項目的投資功能,而不僅是簡單的創業服務。
所以這樣的孵化器和傳統孵化器最大的區別在于,“一開門就是賠錢的,你得租房子,然后給創業者一個很便宜的價格。然后你要思考怎樣給創業者提供增值服務,最后實際上是通過投資來獲得長期收益,而不是日常的運營”。厚德創新谷本身也是一個創業公司,要做一個很酷的孵化器,不能太小,“太小的孵化器,團隊只有十個八個,交流氛圍會差很多”,但是,早期的孵化器怎么養活團隊,卻是一個大難題。
在借鑒了YC、500 Startups等若干硅谷孵化器后,厚德創新谷選擇建立創業導師的機制——本質上是建立跨企業團隊。孵化器的全職人員只有6個,因為租場地已經是成本,還要打六折租給創業團隊,一個工位才每月1000元出頭,如果人力多了,孵化器運營成本就更高了。6個人管理了30多個創業團隊,兩年來一共輪轉了110多個創業項目,他們需要承擔多種角色,是連接創業者和創業導師、創投機構、法務機構等各方的橋梁。創業導師則大多是互聯網公司高管、VC,給創業者以建議指導,如果他們相互認可,創業導師會得到1%~1.5%的股份,這也是對導師的認可和激勵。現在厚德簽約了近百名創業導師,發展不錯的創業項目背后基本都有創業導師的身影。
厚德創新谷定位于最早期的、移動互聯網與文創領域的創業項目,投資階段與硅谷的YC相似。所以在這里,經常能看到創業者最初的面孔——拎著電腦進場就開始了創業,孵化器給他們提供場地,協助他們完成注冊;法律公司、財務公司的駐場辦公人員幫他們解決這些陌生的問題;孵化器還幫他們提供云服務,對接亞馬遜、阿里云、百度云等大平臺。幫助創業者提前兩個月進入創業狀態。李竹會對大家講:“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這里將來會產生無數個億萬富翁。”
孵化器的6個人里,除了一個小伙子外,其余都是美女,“創業者屌絲男多嘛”。孵化器與創業者的互動非常頻繁。有一個男生原先是孵化器成員,后來被這里的創業項目37健康感召,便加入創業團隊去了。“這樣的事很平常,因為你看著創業者為自己的事業拼命,會每天被他們感動著。”孵化器還有一個女生,幫創業團隊做線下活動,和一個創業者一見鐘情,兩個人現在熱戀中。李竹對這些孵化器每天發生的變化不反對,甚至鼓勵支持。“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大家互相感召,思維是完全開放的,沒有禁錮、沒有約束,一起往前走。創業服務者和創業團隊之間的交流和互助,我們都樂見其成。”
與創業者交朋友
最早期的創業者,最強烈的需求通常只有兩個:資金和指導。厚德創新谷提供的專業增值服務和投資功能,就是為了解決這兩個痛點。創業者本身視野有限,很可能自己想到一個市場需求,但其實很多人都實踐過,早已被證明不容易成功。他們最大的創業成本是試錯。所以厚德創新谷也形成了自己的投資標準。
“首先看團隊,是不是正確的人在做正確的事。人靠譜,做的事適合他們,自己也喜歡,這是起碼的。第二是團隊所做的項目方向,應該有一定的市場空間,而不是一個很小的事,只解決了少數人的需求。我們要求創始人至少有兩個,一個人創業其實是很難的。”李竹說,“投資人和創業者不是居高臨下的關系,而是平等的。你只有深入到創業者的生態環境中,才能發現好項目,全心幫助和服務創業者,這也是孵化器倡導的精神。”
發展最快的顆豆游戲是2013年才入駐的,當年就實現了1000多萬元的利潤,創始團隊來自北大,原來在游戲公司工作過,現在已經從孵化器畢業,估值已達數億元。37健康則是北航研究生畢業后創業的項目,團隊原先擅長做智能硬件,主打產品血壓管家,軟硬結合。入駐孵化器后,與創業導師討論后調整了方向,更多地做云端的血壓數據管理,前端硬件反而不再重要,因為一旦和其他智能硬件合作,不管哪個硬件都可以與之對接。改變方向后,這個團隊的進展就特別快了,執行力也非常強。“這個團隊進孵化器的時候自己湊了幾萬塊錢,我們給了他們20萬元種子基金啟動,3月底就完成了A輪千萬元融資。”
厚德也在創業
李竹做天使投資也有很多年,他當然也會給身邊人推薦自己投的項目或清華校友的創業項目:美團、易代駕、航班管家、兒童發燒總監、血壓管家、互動吧……“最高興的無非是看到自己投的產品被很多人認可,聽說周圍的人都在用。”創業者拿到新一輪融資當然也是一個里程碑,但這只是對他們的一種證明,意味著可以走得更遠,卻不意味著肯定能成功。而產品被市場和用戶所接受,才是真正令人驕傲的時刻——創業者做了對自己、對市場、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厚德創新谷自身也剛剛完成了千萬元的融資。“硅谷任何一個單個的形態都無法滿足中國創業生態環境的需要,YC和500 startups都是封閉的孵化器,而厚德是開放的。”
所謂開放,第一,是指對創業者開放,沒有接受厚德投資的創業團隊,也可以得到厚德在辦公場地等方面的支持;第二,是指也對投資人和互聯網其他行業的企業開放,所有項目都可以與投資者溝通,厚德也會和微軟、騰訊、百度等聯合舉辦創業大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國際開放,最近還與西班牙電信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后者在12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孵化器,如果創業者想去這些國家開拓市場,同樣能免費入住。“創新是全球的,你必須與全球潮流同步,中關村的創新也是一浪接一浪,不久的將來,中關村完全可以成為世界創新中心之一,而我們都是這個大生態環境里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