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者熟知雷軍、徐小平這樣的個人天使,他們身上有著各自的鮮明特征和投資風格,嬉笑怒罵指點江山。但是早在2008年就舉起天使投資大旗的另一大佬柳傳志和他的聯想之星是怎樣一種天使,恐怕外界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聯想之星被人稱作天使圈子中“最著名的隱士”。說著名,是因為“聯想”二字無人不知。而聯想之星所舉辦的免費CEO特訓班、短訓班已經培養了上千名的創業企業家,是創業培訓的先行者。但很多人卻不了解聯想之星在聯想控股中的位置和出手邏輯,自然無法準確描述它的真實面目。
事實上,聯想之星是聯想控股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作為聯想控股的孵化器投資部,聯想之星承擔著早期投資、孵化前沿技術與創新模式、培育“明日之星”的重任,與君聯資本、弘毅投資和聯想控股核心資產投資一起形成了投資全覆蓋的格局。
因此,聯想之星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一系列別人沒有的“超級特權”。4億元規模的第一期基金是國內最大的天使基金,唯一的LP是聯想控股。此外,每年還有額外的幾千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免費培訓創業者以及對前沿行業進行研究跟蹤和趨勢分析。
“我們絕對不因為短期的財務壓力或者投資回報去偏移我們的投資結構。而且聯想控股的執委會也明確提出來,作為一個業務部門,財務回報是必須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近期的要求。”聯想之星的一把手、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兼聯想之星總經理唐旭東說。
這樣的背景造就了聯想之星獨特的出手邏輯,敢于涉足其他天使不敢問津的前沿投資領域,可以在一個項目中投入上千萬元的資金,同時花幾年的時間陪伴企業成長。針對重點項目還會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可以說,不惜代價地要“把別人不信的事變成現實”。
從2010年年底至今,聯想之星已經投資了50多個項目,其中,超過10家企業已經拿到A輪投資,二期基金也進入了籌備階段。柳傳志曾經說過,聯想之星是“全真教”,每個人雖然可以獨當一面,但是無法和江湖頂級高手過招。然而7個人組成一個陣勢之后,戰斗力不可忽視。
捕捉前沿趨勢,是使命更是秘訣
打開聯想之星的投資清單,雖然也有Zaker這樣膾炙人口的明星應用,但并不常在媒體露臉。如果進一步了解,你會發現他們頭頂都被冠以“第一”的稱謂。樂逗游戲是中國第一大的游戲發行商;恒圖科技擁有位列世界第一的HDR圖片處理技術,在幾十個國家應用商店排名第一;Face++力壓facebook成為世界人臉識別準確率的第一名;思必馳,世界第一人機對話技術提供商;等等。
而在非TMT行業,聯想之星的布局也可圈可點。先進制造領域的中科潤美,是中國第一高端潤滑油技術公司,同時是擁有業內院士數量最多的企業;蘇州捷迪被稱為世界第一陣列式碳納米管技術開發商。醫藥行業的蘇州派格是跑在第一梯隊的糖尿病一類新藥研發商;江蘇益通則是中國第一的人工神經技術……
“我們投資的都是極早期的前沿技術或者創新模式公司,聯想控股的幾家投資機構管理的基金已經達到上百億美元的規模,如果只是簡單地追求財務回報,聯想之星沒有必要投入這么大力氣。從零開始做一個新的天使投資機構,利用聯想控股給予我們的獨特資源和空間,布局若干新興產業,培育一群能改變世界、改變未來的明星企業,才是我們的使命。”聯想之星常務副總經理陸剛說。
也就是說,聯想之星是一個捕捉前沿趨勢的投資人,希望能做一個趨勢的發現者甚至締造者,通過系統研究,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打下埋伏。
2010年,移動互聯網行業剛剛掀起熱潮,聯想之星就在游戲、閱讀、廣告等重要平臺完成了布局,尤其將主力放在Android平臺,有的項目至今已經實現了上百倍的投資回報。此后的兩年,他們在人機交互、深度學習等領域連續落子,投資了不少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團隊,通過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對話識別、身體識別等一系列技術,幫助機器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這些當時看不到應用場景的技術,已經逐漸變身為互聯網巨頭勢在必得的交互和新搜索入口。而聯想之星的這幾個項目,也先后拿到了數千萬美元的后續融資。
2013年,當天使都在爭奪熱門游戲選手的時候,聯想之星卻把目光投向Saas。因為他們堅信,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變革,企業市場終將從關系型業務,變成以產品為導向的清明環境。一年過去了,聯想之星投資的幾家公司正在改變著零售、客戶調研、會議組織、教育、傳播等方向,這些企業也獲得了不少投資者的追捧。但是,聯想之星已經快人一步,開始在智能汽車、智能企業、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更深層次的改造方面進行布局了。
不過,TMT不是聯想之星關注的唯一領域,作為一個趨勢投資者,他們認為很多更加Hardcore技術的行業在變得更有機會。所以從一開始,聯想之星就將一半的力量放在了包括節能環保、新材料、裝備、機器人、軍工在內的先進制造領域,還有新藥創制、醫療器械等醫療健康領域。
而根據不同的行業,陸剛在看項目時對人的判斷也有所不同。首先要看創業者觀察到的趨勢是否足夠打動人?其次,看他是否有一定的潛力,能夠將一件事情運作成功。也就是說,他會將人與事相結合來看,因為不同的事情對人的要求不同。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可能不適合TMT,因為這個行業變化的速度太快,需要那種有天馬行空創意的創業者。但是在醫療健康和先進制造領域,恰恰就需要嚴謹、經驗豐富的人。
陸剛感興趣的投資領域主要是在先進制造,“這些領域需要熬很長時間,后續融資的難度更大,前幾年企業價值成長也不快,甚至要經歷一段沒有價值顯現度的黑暗期。然而一旦技術成熟并付諸產業化,就有可能撐起一個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規模的上市公司”。
雖然在過去的幾年中,投資很熱,但是在天使階段,真正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些領域的投資人幾乎沒有。首先難度很大,一個項目的投入就涉及建工廠、開模具,要通過無數次實驗,相比TMT商業模式本身就很重。其次,從實驗成果到產品,再到進入市場找到客戶,最終被大家所接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中間一旦有任何閃失,可能萬劫不復。相較而言,TMT領域的某個模式不靈了,轉型余地較大,也比較容易被VC所接盤。投資人面對這種情況,自然就不敢投進。
聯想之星對先進制造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對科技成果轉化是有幫助的,但不僅僅是被這種使命感驅動。經過分析研究,這種需要長線投資、耐得住寂寞的領域,正是適合聯想之星的。他們的優勢在于,可以陪著企業找市場和人才,肯花時間和精力和他們一起成長。陸剛說,雖然前兩年你投資的項目沒有什么明星公司,但是不少企業因為技術領先而被跨國公司收購或戰略投資。他堅信,之前布局的一些前沿節點,很快就會凸顯出來。
而且聯想之星考慮到先進制造行業的特性,也打破了項目不追加投資的約定。這條約定被更改為,一般不追加投資,個別項目做具體考察。如果沒有被社會資本所接盤,再支持三到五年可能有起色,聯想之星就會追加投資。一旦他獲得成功,聯想之星因為早期投資的優勢和堅持也會獲得一定的回報。
看得懂、幫得上
對于一個機構投資者來說,在天使階段布局并不容易。聯想之星的劉維剛剛幫助一個被投企業完成千萬美元的后續融資,他直言對早期技術公司的投后服務并不輕松。“教授、海歸、前沿技術、廣闊前景,但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美好的關鍵字背后,往往是不成熟的商業模式、短板嚴重的團隊、對市場的陌生、管理經驗的匱乏,技術本身也面臨可用程度不高、研發投入巨大等問題。”
在劉維看來,他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共同創始人,利用自己的視野幫助團隊制定戰略、引入關鍵人才,必要時幫助他們下定決心舍棄一些業務、專注突破一些領域。他所負責的這個項目,兩年前敢投資的人不多,因為除了技術之外并無突出優勢。在他的“精心護理”之下,團隊和產品有了雛形,加上技術的壁壘,使得公司后續想象的空間變大。
所以,看得懂、幫得上就成了聯想之星努力打造的核心能力。意思是,既看得懂產業趨勢、能在復雜多變的領域對先進性和可行性做出權衡判斷,又能幫助企業成長,在產品化、市場化和創新模式的探索落地中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這需要一定的耐心。
中科潤美是中科院里第二家獲得聯想之星投資的企業,主營業務是高端潤滑油。2009年,它的CEO王曉波在蘭化所接到聯想之星的招生通知時,壓根沒當回事,一開始抱著單位委派的心態報名。聯想之星與他聊過一次,主要關心兩個問題,把成果產業化這個事是怎么想的?如果要做,你愿意擔任什么角色?
上了幾次課之后,聯想之星基本確定了對他的投資意向。但是之后的合作卻不是那么順利。當時由聯想之星高級投資經理況奕負責這個項目,在此之前他是麥肯錫的咨詢顧問;而王曉波是科學院出身、當時全所最年輕的研究員。兩個不同背景的人突然被組合到一起,效果并不理想。況奕從幫助企業財務管理、做董事會報告做起,到幫助分析市場、制定戰略,再到后來引入聯想之星的顧問團隊,為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源規劃與人才招募、銷售管理策略、戰略規劃調整等深度服務。這種耐心的服務逐漸讓兩人從陌生到變成同甘共苦的兄弟,公司業務也得以快速增長起來。
時至今日,聯想之星已有近30人的團隊,從投資經理、分析師,到專業顧問、孵化團隊,一應俱全,而且規模還在持續擴大。這樣的團隊部署,在天使投資領域已經是罕見的打法。但是這樣可以讓每個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行業研究、趨勢判斷、增值服務,為創業者帶來資金之外的其他資源支持。
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高始興在談到為何選擇聯想之星的投資時說:“第一,我們是科技型企業,聯想之星也以投資科技型企業為主。有這樣的基因和氛圍,他對行業的洞察和理解能幫助到企業。第二,他們很注重投后的增值服務。他們不一定像創始人一樣知道很多細節,但是他們懂得大方向在哪兒。”
一般來說,科技從業人員更多的是從技術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投資人卻可以從整個市場的切入點給他們啟發。比如,一個不錯的技術貌似可以運用很多領域,那么到底該用在哪里?是做2B的市場還是針對2C開發?
陸剛說,2010年開始做投資時,他們基本是一刀切,任何企業有好的技術,就找團隊去實施。兩年下來,他們發現行業有自己的規律,也就是企業價值成長的曲線不同。因此,需要針對不同情況提供給他們相應的幫助。
TMT的成長曲線是早期隨著市場熱度迅速成長,企業做到一定規模開始趨緩,甚至絕大對數企業會走下坡路,迎來拐點之后再緩慢爬升。在這樣一個靠模式創新的行業,對創始人的要求較高,他不一定是個技術大拿,但是一定要對模式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投資人要幫助他們觀察生態環境和發展趨勢,更好地理解模式變遷。
醫療健康和先進制造的成長曲線類似。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有行業認證,只要拿到證書,市場問題就不大。換言之,能不能做出好的產品來是關鍵,只要能夠拿到認證,基本上企業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不管是尋求并購還是持續發展都問題不大。聯想之星能做的是幫助他們看產品方案如何,拿到認證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完善產品進一步合規,等等。
相反,制造領域對專利和產權保護不足,而且介乎TMT和醫療健康之間,需要將技術變成產品,再找到相應的模式。這是難點所在。所以,在制造領域,陸剛和團隊會花更多時間確定技術主流的應用方向。發現這些規律后,聯想之星在對企業的投后服務上更有針對性。
除內部團隊之外,聯想之星還動員了500人的專家圈子為被投企業服務,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一群明星項目的CEO。這些資源來自于聯想之星的明星產品CEO特訓班。這個由柳傳志等高管親自授課的特訓班已經成功舉辦六屆,每年有將近100名CEO從全球上千位報名者中挑選出來。經過一年的培訓,他們形成了一個有凝聚力的精英圈子。
“這是無心插柳。免費培訓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利益訴求,并不是用來幫聯想之星找項目的。也正是因此,CEO特訓班能吸引到業內真正最優秀的一群創業者參加,不管他們是否已經拿了其他投資人的投資。”聯想之星分管培訓工作的副總經理周自強說。
5年下來,特訓班、短訓班已經有了數千名CEO結業。他們愿意利用自己的行業認知幫助聯想之星判斷趨勢、看懂技術項目、扶持新創業者成長,甚至直接促成業務合作,提供資源和人才。這也是聯想之星有信心在未來3年投資超過100個項目的原因。
“非主流”投資人
聯想之星的出手邏輯和投后管理策略,決定了他們的工作機制需要反復的調研、討論和緩慢的決策流程。“坦率地說,我們之前錯過了一些項目。但隨著我們這幾年的探索逐漸形成經驗,團隊的磨合也基本成型,從2013年開始,我們的投資節奏已經像天使投資一樣快速了。”聯想之星的王明耀坦承。
聯想之星的決策機制已經被下放到一線。只要投資金額不超過一定規模的,陸剛、周自強、王明耀、劉維4個人組成的決策委員會中,兩票就可以通過。而唐旭東,完全不參與投票。
“聯想之星已經走過了最開始的探索期,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現在的決策應該由業務一線的負責人來掌握。決策前移、快速決策、低門檻通過,都是為了鼓勵投資團隊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更積極地去投資那些有潛力的高風險項目。”唐旭東說。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聯想造星團隊,曾經被柳傳志戲稱為“全真教”:能獨當一面,但沒法和一流高手過招,可聯手組成陣型也頗有殺傷力。4個投資決策委員,都不算主流的VC投資人,卻都有10多年各具特色的專業經驗。歷史上他們合計投資過上百個項目,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教訓,更重要的是不計較短期回報、一起專注于早期投資的長跑心態。
聯想之星的一期基金,已經接近投資尾聲,前兩年投資的項目,基本都順利獲得了后續幾個輪次的投資,也出現了多個估值上億美元的項目。聯想之星預測,這些項目中很有可能出現一些上市公司和大額并購,從而靠個別項目收回整個基金成本。
但聯想之星的夢想不止于此,他們正在招兵買馬擴大投資規模,也擴大CEO特訓班的招生規模。投資全球的高科技,真正成為全球趨勢的引領者是他們最希望成就的野心。
作為一家被投企業中一大半是海歸的投資機構,早在兩年前,聯想之星就開始系統布局硅谷等國際技術中心,并在2013年首次開辦了硅谷CEO短期特訓班,從500多個CEO中選擇了50個,與他們探討如何利用中國資源更好地進行創業的話題。
聯想之星已經將跨境投資作為主要的策略之一,以國際化的視野提高對趨勢的判斷力,以中美兩地各具優勢的人才、市場、產業鏈資源,幫助中國的創業者走出去、美國的創業者走進來,由此加速前沿技術和創新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