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者如何看待BAT?天使大佬怎么選項目?怎么相人?著名天使投資人曾李青、蔡文勝在接受《創業邦》雜志執行主編方浩的現場訪問中談到了他們的觀點。
Q:最近兩年, BAT 不斷加大對互聯網整合收購的力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二位怎么看待現在的互聯網創業?對新的創業者來說,還有沒有機會?
蔡文勝:我們一直覺得BAT在壟斷。但從另一面來看,10年前的 BAT市值很小,不可能花很多資金去收購。現在,它們都已是上千億美金的規模,會花重金進行收購,比如91無線。這就使我們的創業越來越值得,我們可以用大價錢把它賣掉。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成為 BAT 這樣的公司會非常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我們會從垂直行業里看到更多的機會,這里面的空間也會更大,也許3~5年就能出現巨頭。
曾李青:BAT 很大,今天再想做個 BAT 或者小 BAT 基本上沒有可能性,但在一些垂直領域,或者是 BAT 互聯網流量起的作用不太大的細分市場,比如最近兩年比較火的房地產電商還有汽車電商,能夠看到有些公司發展的還是不錯的。另外一點就是,BAT 所形成的平臺,對一些做 CP 的創業公司會非常有幫助。
Q:在O2O 領域,草根創業者是否玩得起?
曾李青:我們之前投過兩家電商 O2O,這個領域必須有一些傳統行業的經歷,比如其中一家房多多的 CEO 原來就是做房地產中介的,另外一家的 CEO 也在房地產公司當過總經理。但如果純粹是很草根的互聯網創業,在這個領域可能就會有些問題。
Q:一個只具備互聯網背景的人創業,和一個既具有傳統行業背景又懂互聯網的創業者,在現今的背景下后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蔡文勝:是這樣的。一個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行業的人創業,發展機會可能會不如非常懂傳統行業并且善于利用互聯網的人。這句話就印證了曾總剛才講的,前幾年互聯網的發展更多是工具型的東西,到了今天,中國互聯網的建設基本完成,所以接下來傳統企業如果善于利用互聯網,機會更大。
不過有一點我和曾總的認識不一樣:最早的草根是單槍匹馬來做的。但到今天,草根靠一個人基本沒有機會了,最起碼你要有一個團隊,哪怕兩三人的創業團隊,才能成功。
Q:兩位怎么看待軟硬結合?
曾李青:這個話題看起來很美,但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之前有篇文章談到互聯網硬件創業的十幾個坑,說的還是很準的。
蔡文勝:一般來講,中國都是copy美國,但是中國比美國還是有時間差。我們腦子里認為中國互聯網和美國已經同步了,其實還沒有。一開始在美國出現的東西,有個三四年的滯后期,經過中國化、山寨化,這些產品才會真正脫穎而出。可穿戴設備也一樣,現在在美國,不管是谷歌還是蘋果,還沒有真正做起來,對于中國市場就有點早了。所以我覺得今后的發展,會在三五年之后。
曾李青:中國市場比美國落后三五年,這點我不太同意。我們創辦騰訊的那個年代,大概是有三五年的落差。但是在今天,中國互聯網人口數,與美國是在同一個數量級,而今天中國4G網絡最多比美國落后一年,只是帶寬稍微差一點,但在普及量方面也差不多。而且我感覺還有大量的人力資源,類似美團的王興,在美國讀書后回國,他們這些人對美國很了解。
我覺得從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市場來看,滯后時間并不多,只是一兩年的時間。
蔡文勝:我同意或許有的部分落后一兩年,但還是有些會更加滯后些。因為這是由中國特色決定的,比如中國有13億人口,有5億人口是與美國接近,但畢竟還有8億人口。這也就是今天為什么還有很多人用hao123、用360導航的原因。
Q:如果有草根創業者或者素不相識的人找上門來,那么這些創業者身上具備的哪些特質能夠打動你們?
蔡文勝:這個話題其實很大。最近這段時間我已經很少參加會議了,十幾年前具體在一線做事的時候,對項目的嗅覺就會很強,到后來做投資為什么能夠投得不錯,是因為之前有基礎。我投的一些項目,都是七八年前就認識他們,陪著它們一起長大的。到現在見的項目太多了,會產生審美疲勞,并不是項目不好。可能我們就會因此錯過很好的公司。我有一個建議,會議要經常參加,但是也不能太多,一年出來兩三次,了解一下現在流行什么,再有時間來進行消化。
至于好的創業者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這個時間、地點的因素是不一樣的,每個時間會有不同的特點。對我個人來講,有三點最重要:第一是這個人必須對他所做的事情富有激情,也不是一開始就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但他要想干這件事而且能干好;第二是這個人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整個社會更新得很快,半年不學習就要被社會淘汰了;第三是這人要有很好的組織能力,以前可能一個人就能把事做成了,但現在不行,需要一起合作。
曾李青:做早期投資尤其是天使投資,當你離開了熟悉的朋友圈推薦,面對的都是新人的時候,還是很有挑戰的,開玩笑說就是需要培養那種看面相的能力。天使做的時間長了,看人是非常重要的,我可以總結以下幾個能投不能投的特點,不過只是具有一定的統計意義:第一種,按照面相學說,面相要很正,因為說明他的心很正,所以長得好看點還是很有幫助的;第二種是處在焦慮狀態的人不能投,或者是那種單純為了擺脫困境而創業的人;第三種,我們往往會投一些有一定背景或根基的,就是比較傾向于之前獲得過投資的,其實和我們之前在騰訊招人的時候差不多,主要還是根據整個人的狀態、受過的教育和所具備的能力這些因素來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