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硬結合為什么會成為新一波創業熱點?小米的成功是否能被復制?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高通公司副總裁、高通風險投資中國區總經理沈勁與《創業邦》雜志執行主編方浩在現場對話中談到了他們的觀點。
Q:在軟硬結合領域創業,應該怎么做?
姜皓天:我覺得軟硬結合領域的主體力量實際上是分兩條線在走。第一條線是創客。但遺憾的是,他們大多是出于興趣做軟硬結合產品,甚至有一些玩票的性質。
第二條線是公司,國外的以Google為代表,國內的包括360、小米等,也有一些創意公司,做智能家居等方面的產品。第二條線的一大特點是它們不會使用很多開源軟件,和第一條線不一樣的是,它們面向市場,產品是要商品化的。
我認為,軟硬件結合整個的行業如果要真的發展,主要靠第二條線來推動,關鍵是怎樣在一些關鍵應用領域的場景里,把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驅動起來。第一條線看起來很熱鬧,但是離最終用戶還是有距離,圈內人玩得很開心,但是老百姓不知道。我認為針對第一條產業鏈,要為創客提供一些幫助,在軟件方面、機器和云之間、機器和機器之間、機器和手機之間,幫助創客推進產品開發或原型制作的進程,讓消費者發現、交流,最終讓消費者得到真正的產品。
沈勁:我覺得軟硬件結合的關鍵詞還是“智能”兩個字。其中的關鍵問題是,智能的來源是什么?主要是連接功能。有兩種方式來實現連接,第一個是智能手機,第二個是硬件間的連接。
第一波軟硬件結合的創新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智能手機的延伸或者是拓展。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創新的空間,因為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信息平臺,而且增長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現在隨著4G、5G的發展,將會使連接速度和連接功能有幾倍的提升。中國更換的手機量每年有4000多億,圍繞手機的智能軟硬件,將會有非常大的創新空間。
第二個就是硬件本身帶有的連接功能。我基本上不太看好只局限于硬件之間、與人沒有關系的物聯網。但是如果有統一的標準,傳感器的硬件成本降低到幾毛錢到一兩塊錢的時候,可能會遍地開花,但這個還要時間來證明。
Q:小米的成功大家都在效仿,但是很少有能成功的,問題在哪里?
沈勁:有些創業公司想成為小米第二,更多的是由傳統手機廠商分化出來的創新品牌。實際上這一群公司非常兇猛,應該說小米受到了很多來自它們的圍剿。它們大多是為了應對互聯網化的手機制造商而誕生出來的新品牌,都是走電商這條路,最后逐漸成立了獨立的團隊。
看小米目前的產品線,我覺得它的理念還是貫穿一致的。我對小米稍微有一點了解,它的成功也不是經過精心策劃出來的,也有一些非常隨機的因素促成。
Q:對于沒有很強大互聯網資源,也不像華為等傳統手機廠商在硬件領域有很多積累的創業項目,有哪些建議?
姜皓天:做軟硬件結合這樣的項目比較難,因為軟硬都得有。這對于新的創業者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我有幾個建議:第一,找準客戶的需求點,不能人云亦云;第二,要加強整個鏈條上的資源和合作的利用。
沈勁:我覺得具體的問題還是要看創業者如何解決。其實在全球范圍當中,中國的生態系統是最發達的,現在中國硬件的產業鏈相當成熟。具體的創新點還是需要創業者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