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83保險網誕生于中國臺北。在創辦這家網站之前,張瑜珊其實是一個對保險業并沒什么了解的“菜鳥”。
張瑜珊在谷歌總部工作了4年,任職策略伙伴科技經理(Partner Technology Manager)。她從小在臺北長大,4年前因為要生小孩就從美國飛回臺灣。2013年,她想給小孩買一份保險,發現自己對保險行業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去找誰購買,“因為平常與賣保險的業務員走得并不近,怕被人拉保險嘛”。其后,張瑜珊的朋友Vivian的家人患癌,在需要花錢治療的時候,由于買錯了保險,而沒有派上用場,4個月時間花掉了100萬臺幣。
這兩件事對張瑜珊產生了影響。于是,她在2013年創建了My83,Vivian則成為了其創始團隊成員中的一分子。
張瑜珊身形文弱,但她對用互聯網的玩法去改造線下保險業的事很篤定。信息不對稱、缺乏好的口碑,這些都是她覺得這個行業需要去改造的地方。
另外,像自己與Vivian這樣對投保缺乏概念者,“其實大有人在”。投保人不清楚買什么樣的保險對自己最合適,信息的不透明使選擇、比較的余地很有限。后來,在做這個網站的時候,她發現“幾百萬臺幣的壽險,往往就是喊價喊出來的”。
除此之外,她還覺得保險業缺乏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消費者理解自己的需求,“消費者總是難以分辨推銷人員的解說是忽悠人的話術,還是專業的建議?!?/p>
My83的團隊目前有十來人。最開始他們在張瑜珊家里辦公,2013年8月,他們搬到了古亭捷運站旁的一棟樓里,Yahoo!曾經的辦公大樓離My83只有幾步之遙。網站上線,張瑜珊很快想清楚了他們要做的事:投保人通過My83的平臺與業務員溝通,咨詢買保險的事宜,直到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需求;業務員則在這里找到他們的客戶,而不必每天辛苦地在大街小巷去推銷自己的產品。
My83對業務員收取相應的服務費,面向投保人則免費開放。但如果他們有進一步的需求,譬如需要一份購買保險產品的深度分析報告,則會再收取一定的費用。My83并不對雙方的交易收取傭金,因為這在臺灣的法律范疇里是不被允許的事。
張瑜珊稱他們像是在做“婚戀網站”:將投保人的部分資料開放給業務員,通過這個平臺彼此間互動、進行溝通。其形式既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視頻對話,還能通過My83留言,或通過轉接電話進行服務,或者在線下面談。
業務員在此成交一單客戶,往往也愿意為了一次線下約談支付給平臺500~1000臺幣的增值服務費。My83還給業務員提供進一步的功能,如加強曝光、視頻短片解說等,作為會員的業務員可額外付費使用。
“我們其實是可以以數據為基礎,算出一個人實際的保險需求。”張瑜珊說,根據投保人配置和承擔的家庭責任、房屋貸款、子女教育費用的多少以及體現出來的對醫療品質的需求,“你會知道自己的需求度是怎樣的”。當一個投保人通過My83發布自己購買的保險需求時,就會有業務員做提案,搭配實際的商品組合,也會告訴用戶大概的合理價位。
此外,他們還在線制訂了產險商品銷售導流(referral)。用戶在My83輸入基本資料后,網站可以自動提供符合需求的商品比較分析,如果他們有購買的意愿,網站則將用戶直接導流至各家保險公司的網站購買。
張瑜珊會定期打電話給保戶和業務員,詢問他們使用網站的體驗。My83上線后不久,她給家在澎湖、有新生兒保險需求的一位媽媽打電話,電話接通后就聽到了小孩的哭聲。那位媽媽說,保險公司很少在澎湖設點,她的選擇很少。這位媽媽通過My83平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和投保規劃。業務員為此還坐飛機去了趟澎湖。
My83目前對1200個業務員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認證。也就是說,所有業務員登記注冊My83,My83會先和壽險公會及產險公會確認該業務員的職業及證照資格、從業年資及所屬公司。
除此之外,他們讓業務員在這個平臺上以實名制回答問題?!皹I務員可能會把這里當作一個經營個人品牌的平臺,而不只是單純地接一單保險業務,然后走人?!?/p>
My83還計劃讓用戶,即投保人在這個平臺上對業務員進行點評,把他們認為好的業務員推薦給平臺上的友鄰。這一次她借鑒了社交網絡的玩法,“也像是一個競技平臺,讓做業務的專業人士去回答用戶的各種問題,并且是能被認可的靠譜的回答”。My83已經有了1500個購買保險的客單。
臺灣保險市場名列全球第十一位,每人年繳保費約3760美元(約11.28萬元臺幣),是全球平均的6.7倍,保險滲透度(指保費收入占年度生產毛額的比率)達15%,持續名列全球第一。然而,張瑜珊覺得臺灣人民花大錢買了保險,未必就買到了保障。這是他們的機會所在。
2014年3月中旬的一天,張瑜珊遇到蔡文勝,蔡文勝對這個網站挺有興趣,約好近期內在臺北或廈門再繼續聊聊。“消費者尋求咨詢及購買模式上的改變,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辈涛膭俳ㄗh她在短期內把這個模式在香港進行復制,進一步打開它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