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較醋酸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與單用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大出血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70例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大出血患者,觀察比較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組和單用奧美拉唑治療組有效止血率,并記錄不良反應。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45%,對照組總有效率73.53%,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醋酸奧曲肽奧美拉唑聯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大出血具有較好的療效,無明顯副作用。
【關鍵詞】奧曲肽 奧美拉唑 消化性潰瘍大出血 療效觀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表現為嘔血、解黑便或暗紅色便,病人多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頭暈等低血壓表現。我院自2010年1月以來對消化性潰瘍大出血的患者應用醋酸奧曲肽靜脈持續泵人治療,回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消化性潰瘍大出血患者70例,其中36例采用奧曲肽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70例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男44例,女26例,年齡18~70歲。均因嘔血和(或)黑便入院,出血量均>1000ml,有循環衰竭表現,均經消化內鏡檢查證實為消化性潰瘍出血。十二指腸球部潰瘍40例,胃潰瘍25例,復合型潰瘍5例。兩組性別、年齡、職業、煙酒史、潰瘍病家族史、潰瘍數目及大小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給予奧曲肽40μg/h的速度持續靜脈泵入維持24h,3d后逐漸停藥,奧美拉唑40mg+0.9%NaCl溶液100ml靜脈滴注,2次/日,并以補液、輸血、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34例,單用奧美拉唑40mg+0.9%NaCl溶液100ml靜脈滴注,2次/日,余治療同治療組。
1.3療效評價[1] 顯效:治療24h后患者嘔血和(或)便血停止,血壓、脈搏平穩,大便潛血轉陰,胃管引流液減少且變清,內鏡證實無新鮮出血征象。有效:經治療48h后癥狀明顯好轉,血壓正常,Hb穩定,大便開始轉黃。無效:用藥72h后仍有嘔血和(或)便血,腸鳴音活躍或亢進,血壓、脈搏不穩定,胃管引流液未減少且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內鏡檢查仍有活動性出血。以顯效和有效之和計算總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結果比較
2.2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急癥,其病因較復雜,臨床上最常見的病因是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和胃癌。因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突然,且進展迅速從而導致病死率高,因此及早止血成為治療的關鍵。約80%的消化性潰瘍出血不經特殊處理可自行止血[2],大出血或頑固性出血往往提示胃酸較高或大血管被侵蝕,故積極控制胃酸和降低胃腸道血流量是控制大出血的關鍵措施。近年來,應用奧曲肽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能夠達到快速止血、止血有效率高、再出血概率低以及不良反應少等優點而備受人們的關注。
奧美拉唑為一種胃酸分泌抑制劑,可選擇性、非競爭性地抑制壁細胞膜上的質子泵H+-K+-ATP酶,使胃酸分泌的最終步驟受阻,其抑制作用強而持久,使胃酸在胃腔粘膜彌漫減少,粘膜細胞酸化程度減輕,利于血小板聚集,加速凝血過程;保持胃內高pH值,使pH>60,改善出血部位酸性環境,阻斷高酸性液體對病變部位潰瘍面的侵蝕,并可降低粘膜中纖維蛋白溶解性,穩定血凝塊,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生長抑素是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類重要藥物,奧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長抑素衍生物,是一種含有8個氨基酸的環形多肽,可顯著減少門脈側支循環血流和奇靜脈血流,進而引起門靜脈壓力下降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奧曲肽可保護胃黏膜,作用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3]:抑制胃酸分泌和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從而提高胃液的pH以及減輕血管充血和出血;對應激性胃黏膜損傷的保護作用可能與增強胃黏膜對自由基的清除、預防脂質過氧化有關;可能參與胃黏膜的適應性細胞保護作用機制及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黏液分泌的作用。
結果表明,奧曲肽治療組有效率達94.45%,能提高止血成功率,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奧曲肽能提高止血效果,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療效確切,值得在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建祥,吳仁君.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42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36):87-88.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5.
[3]鄭舜華.中藥胃黏膜保護劑的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1):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