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扣或稱盤鈕,布扣。原是中國滿族服飾中大量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作為裝飾。盤扣于明代后期出現,最初只用于女裝常服。旗袍馬褂作為許多人心目中的中國傳統服裝,其廣泛使用的盤扣也成為現在所謂“中式服裝”的典型元素之一。
歷史上,每一個時期都曾出現過許多優美的服裝款式,如中國的旗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內涵,而應運而生的盤扣,亦從古時的衣帶逐步發展為兼具實用及裝飾為一體的旗袍附屬品,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手工技藝……
盤扣在我國流傳甚廣,它所具有的實用性和裝飾性,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使其更加燦爛奪目。現在的盤扣,除了用來裝飾服裝外,還常常用來點綴現代時裝、禮服、高雅的毛衣外套等,甚至可組成各種圖案來美化居室。
盤扣的起源
盤扣是中國傳統紐扣的起源和鼻祖,可說起“盤扣”的歷史,其實并不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為了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借助于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結”的式樣很豐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結”,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裝飾之“結”。同時,“繩結”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著各種美好吉祥的意義。中國結由于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于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
明朝以前,中國人并沒有紐扣的概念,國人只能靠結帶來束起繁冗的衣服。自明朝萬歷年間開始,高領女裝的領子上開始有1~2個金屬制的領扣。而1997年于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發現的明代王洛家族墓中出土的兩件女裝有使用直盤扣,但該兩件服裝亦同時使用系帶。隨著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此時,中式盤花扣也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
還有人認為盤扣發端于四百到五百年前的蒙古,富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傳承色彩,由于它的使用使衣著利落干練,便于坐騎,因此很快普及到滿人之中。但正是清朝滿漢民族的大融合,讓盤扣穿越民族界限,成為了傳統服裝文化中的經典配飾。可以說,盤扣的演變是中華多民族之間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歷史見證和文化遺產,代表著中華民族血脈相通,骨肉相連的根絡。而今天,我們所見的馬褂、旗袍和唐裝上衣這些中式服裝中的經典都是用盤扣在正面固定衣襟,這使得盤扣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形影相依,成為中國傳統服飾的標志性元素。盤扣的出現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紐扣的歷史。
盤扣的類別
如今,盤扣不僅作為紐扣使用,還可獨立觀賞,是一種新穎的工藝美術作品。其制作工藝包括了盤、包、縫、編等多種手法,在樣式設計、顏色搭配等方面也極為講究,充分表現出設計者高超的技巧和驚人的創造力。盤扣的扣子是用稱為“袢條”的折疊縫紉的布料細條編織而成,這和現代用整塊硬質材料打洞而成的紐扣不一樣,如布料細薄可以內襯棉紗線,做裝飾花扣的袢條一般則內襯金屬絲,以便于定形。盤扣的花樣主要分直角扣、花扣和琵琶扣三大類。無論哪一種盤扣,都要先做成硬條,然后再盤制而成。做盤扣時連裁布的方式都與眾不同,平時做衣服,總是按照線的經緯度直著裁,而做盤扣的布卻要按照45度角的方向裁,這樣做出的盤扣拉斷了都不變形。
盤扣的種類豐富,有直盤扣和各式花盤扣,如蝴蝶盤扣、蓓蕾盤扣、纏絲盤扣、鏤花盤扣等。
直盤扣(一字扣): 直扣是最簡單的盤扣。用一根袢條編結成球狀的扣坨,另一根對折成扣帶,扣坨和扣帶縫在衣襟兩側并相對。
花型扣:花扣是純裝飾性的扣子,沒有相對的扣帶和固定功能。因結構可分為實心(中心部位被袢條充滿)和空心(中空或用其他布料包、棉花嵌在里面)兩類,如琵琶扣,扣兩邊形似琵琶。還有四方扣、鳳凰扣、花籃扣、樹枝扣、花蕾扣、雙耳口、樹葉扣、菊花扣、蝴蝶扣、蜜蜂扣等等。
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是中國人對服裝認識演變的縮影。我國古代用長長的衣帶來束縛寬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喜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
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步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被看做是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中國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盤扣的制作技藝
籌。籌的過程包括設計造型、預定編制順序、準備配飾、珠子穿入先后順序、結體的長度顏色及準備齊全所需的全部材料。
編。編結的方式有兩種:徒手式編結和平擺式編結。除了盤長結與大型變化結外,大部分的基本結皆可按圖解順序以徒手的方式編結。因盤長結的徒手式編結過程比較復雜,為達到學習的效果,初學者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學平擺式盤長結,待熟悉要領后,再學徒手式盤長結,方可順利完成。
抽。抽即調整。結線穿繞完畢后,先檢查核對是否有錯誤的地方,然后再處理多余的剩線。結體編好,會有多余的剩線,而且結體也呈松散狀,這時就需要進行抽的步驟,把多余的剩線抽到尾端,整個結體才會顯得緊湊美觀。抽的過程決定結體的形狀,有三項確定結耳的標準:①結體的松緊度要平均,四邊必須等寬才能對稱,可以用直尺測量;②每個回轉線的距離要相等,橫直對稱,每個結縫間隙才會整齊,這可以用鉤針尾端調整。③正面的結縫要與背面的結縫對齊,將結體對著光,以可從結縫中看到光線為準。
飾。即使是最簡單的作品,也必須經過“飾”的過程才能讓完整的結體發揮應有的功能。譬如,一個以盤長結打好的玉佩,會留下兩個線尾,必須以項鏈頭接上兩個線尾或將其做成調繩結,使結體方便穿戴,此即飾的過程。
定形。經過編、抽、飾的過程,一件以自己雙手、精神、藝術修養所編織的作品就算基本完成了。在陶醉之時,切記整個結體還是經不起別人的觸摸的,此時若不立刻進行定形處理,結體會隨時發生變形。所以,只要認為結體處于最佳狀態,就要馬上進行“定形處理”。
綜上所述,編、抽、飾三個過程沒有固定何者在先,何者在后,應根據整體組合的特性來安排制作順序。若不按制作順序做,或遺漏一個環節,很可能要把做好的結體拆掉重編,所以,不妨在“籌”的過程中多花一些精力、時間,細心設計、安排,以達到最有效率的制作過程。
盤扣與旗袍
紐扣結盤扣與旗袍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中,紐扣不僅是為了實用,而且是一種美麗的裝飾。“紐”是帶的交結之處,“結之可解者,亦之謂紐”;“扣”則為一種可以鉤結的結子。因此,“紐扣”應是成雙成對的,既可以解開,又可以鉤結。盤扣以紐扣結居多,簡單而又不失豐富,其結體可做多種變化。
一字紐扣盤扣與旗袍
一字紐扣結的結形如鉆石,故又稱鉆石結,除當紐扣用外,也是很漂亮的裝飾結。如再與其他的裝飾結相搭配,又可構成一對對美麗的盤扣。一字紐扣結是紐扣結的主要變化結,在一字紐扣結的基礎上稍作改變,就可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圖案。
花樣盤扣與旗袍
花樣盤扣的種類很多,除了常見的紐扣結和一字紐扣結外,還有吉祥盤扣、團錦結盤扣、鳳凰結盤扣、鶴結盤扣等。用花樣盤扣點綴旗袍,可以達到畫龍點睛、相得益彰的效果。
盤扣與唐裝
在“酷”大行其道的新世紀,許多人心頭依然彌漫著濃濃的懷舊情緒,改良旗袍和對襟唐裝較高的回頭率便是明證。從那些附著中國魂魄的衣袂里,個性的張弛、品味的藏露,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對襟唐裝的熱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層層推進著人們的時尚之夢。一件件精致優雅的唐裝牽動著人們的目光,云鬢輕挽的模特們身著五顏六色、鑲珠綴玉的軟緞唐裝,令人心動神馳。別以為唐裝只有端莊、高貴的感覺,如今的唐裝,已經在保留中國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了狂野、個性、可愛等不同的風格元素。而盤扣,則被及其普遍地運用在唐裝的點綴上。
紐扣結盤扣與唐裝
在當今,唐裝已成為時尚界的一大寵兒,很多國際時裝大師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對東方風格的理解,而中國的本土設計師,更是把身邊原汁原味的東方風格與時尚元素融合在一起,設計出不同風格的唐裝。可以說,唐裝是一種藝術,凝結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精華,而紐扣結是盤扣的基礎結,在不同風格的唐裝上,有著不同的韻味。
一字紐扣結盤扣與唐裝
唐裝美,美在善良的錦緞,鮮艷的色彩,古樸的滾邊和盤扣,還有一針一線縫制出的精細花樣圖案。這些精工細作,無不體現著中國人的智慧和情趣,看著就想輕輕撫摸、細細欣賞,小心翼翼如同玩味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而唐裝上的盤扣,是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一字紐扣結盤扣更是被廣泛地運用在唐裝的點綴中。
花樣盤扣與唐裝
花樣盤扣之于唐裝,就如露珠之于鮮花,少了它,就少了很多韻致。襯托唐裝的古典雅致,沒有什么比花樣盤扣更合適了,因為兩者都蘊含著中華民族悠長的歷史,是人民的智慧結晶。
盤扣是別致的工藝
在漫長的歲月中,盤扣一直作為女紅的一項重要手藝在民間廣泛流傳。它不僅僅是一種美的展示,更蘊藏著質樸、自然的情愫,蘊藏著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人工之巧。
形形色色的盤扣中尤以古老的手工盤扣最為精巧細致,它融進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手工盤扣用其細膩、婉約的手工扦邊和盤花扣,表現出了一絲不茍的自我涵養,精巧中蘊含著精致。每一例盤扣都有表現其特征的名字,從普通直形扣到栩栩如生的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壽形扣等,在形形色色的傳統旗袍中,衣襟上的盤扣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傳神作用,民族風韻濃縮其中。
盤扣仍是那個盤扣,綴在不同款式的服裝上卻表達著不同的衣飾語言。立領配盤扣,氤氳著張愛玲時代的蘊藉和典雅;低領配盤扣,洋溢著90年代都市女性的浪漫和嬌俏;短坎長裙中間密密地綴一排平行盤扣,于端麗之中見美感;斜襟短衫綴上,幾對似花非花的纏絲盤扣,于古雅之中見清純。
盤扣的內涵文化
近幾年,盤扣作為一種傳統的裝飾手段風靡一時,依然以極強的生命力豐富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它不僅適用于旗袍類服裝,也被許多服裝設計師廣泛用于各類時裝作為點綴。一套優美的時裝固然悅目,如果沒有與之相配的紐扣及飾物等附件的渲染,就缺少迷人的光彩,附件的協調對時裝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長袖盤扣、短袖盤扣、對襟盤扣、斜襟盤扣……就連后開衩的直筒連衣裙也綴上了幾顆盤扣,恰似一只只欲飛未飛的“蜻蜓”。
隨著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已經很少有都市女性學習盤扣手藝。于是,機器生產的盤扣便應運而生,白的、藍的、黑的,同樣纏絲,同樣鏤花,同樣像蜻蜓點水,同樣像蝴蝶戀花,然而卻總讓人感到少了一種靈氣,少了“柔情不斷似春水”的那份婉約。
如今,盤扣作為古老文化的一個標志,已不僅僅是扣子那么簡單,更是代表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布藝工藝品。因此,傳承盤扣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希望可以通過更多的宣傳和展示,繼續挖掘古老盤扣工藝,讓更多的人了解盤扣,參與到盤扣創作中,使這一技藝得到保護與傳承。
(編輯 劉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