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也是搶救、治療病人的場所。由于護患雙方知識層次、社會人際關系和心理素質的不同,在相互的接觸中,難免會發生糾紛。如何處理糾紛,是工作中一個重點環節,下面介紹護患糾紛處理的一些經驗。
1.臨床資料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共收到6例護理投拆事件,其中3例為服務問題,2例為靜脈穿刺問題,1例為抽血問題。6例事件通過科室領導、當班護士的及時溝通,問題得到解決。現就護患糾紛產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確處理、改善進行分析。
2.護患糾紛原因
2.1服務態度問題。護理工作中的糾紛往往是由于個別護士說話、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從而引起病人的反感,而引發糾紛。由于服務態度引起的糾紛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由護理人員本身引起的,主要表現在與病人交流過程中,語言生硬、態度不好、行為不雅,使患者產生逆反心理。如在救治過程中,病人及家屬往往急于知道病情如何,治療效果如何等等,護士有時因繁忙,在被詢問多次后,因煩躁而會訓斥病人,往往脫口而出,“我不知道,問醫生去”等生硬言語,使病人感到你不重視他,從而產生對應情緒,糾紛因此而產生;另一方面,急診病人由于病情急、重或意外傷害而產生焦慮、煩躁,自制力下降,對外采取攻擊態度。由于遷怒的心理機制,常把怒氣發泄在護士身上,此時,如果我們沒有良好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干戈”就難免會產生。
2.2語言表達不妥當,解釋不到位,不注意講話的方式方法而無意中中傷了病人,導致護患糾紛發生。
2.3護理人員短缺,這也是引起糾紛的原因之一。急診病人就診的特點是,單位時間內,病人比較集中,而就診的病人都認為自己病情比較重,迫切希望能優先診治,如病人把液體拿來,就希望護士馬上幫其將藥物用上,如果護士不能及時服務,使病人自感不被重視而心存怨恨,發生誤解而引起糾紛。
2.4穿刺技術不過硬,如靜脈穿刺數次不成功,直接影響急救質量,有的病人特別是有些病孩的家長,他們對護士的要求特別高,輸液要一針見血,注射要求不痛,有求必應,藥到病除。一旦愿望不能兌現,而向護理人員發難,進而引發護患沖突。
2.5費用問題,這也是急診科常見糾紛之一。
3.防范措施
3.1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意識。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病人,使病人感到護士全身心地在工作,從而理解支持護士的工作。我們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遇到問題主動向病人解釋,當病人問及自己的病情時,如果不了解,或解釋不清時,不要生硬地說“不知道”,假如換成“我不太清楚,待我問清醫生后再詳細告訴你”,這樣的回答,會贏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
3.2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提高自身的修養,恰當地運用溝通技巧,不要過多使用專業術語。護理行為中語言不當是護患糾紛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護患相互溝通過程中,要充分認識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不能用生硬的語言訓斥病人,提倡微笑服務,如我們在給病人輸液時,幾次穿刺都失敗了,病人不滿時,我們就不能說“是你的血管不好,我還不想幫你打呢”,這樣容易激化矛盾,如果我們主動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找別的護士幫你打”,病人的態度就會好些,有些病人也許還會鼓勵你繼續給他穿刺。
3.3急診科工作繁重、瑣碎,我們除了工作時要注意講究工作方法外,還要對那些怨聲載道,罵罵咧咧等各種不同態度的病人給予理解和寬容,體諒病人的心情和痛苦。既要積極為他們解決問題,又要真誠婉轉地給予解釋,注意語言親切,禮貌待人,切忌頂撞病人。
3.4嫻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平時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護士的業務考核鼓勵并支持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加強業務學習,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及時掌握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觀念,加強技術操作的訓練,用實力向病人及家屬證明醫院是安全、值得信賴的,從而贏得病人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3.5遇有醫療糾紛耐心解釋,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高風險服務工作,發生醫療護理糾紛再所難免,因此護士必須學習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尊重病人的權利,維護病人的權益,提高防范護患糾紛的能力。一旦發生糾紛,我們如果認真查找原因,有錯就改,無錯也耐心解釋,對病人做到有問必答,熱情服務,那么大多數情況都會“化干戈為玉帛”的。
總之,在處理護患糾紛中,工作人員一定要樹立為病人服務的意識,在接觸病人的過程中要時刻進行換位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更深層次地急病人之所急,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高度的責任意識、精湛的專業技術防范護患糾紛的發生。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安市人民醫院)
(編輯 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