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出發,從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實施平安工程等方面論述了綜合治理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提出綜合治理是構建和諧校園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綜合治理 和諧校園
和諧社會是指一種美好的社會狀態和社會理想,即形成全體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和諧社會既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實現我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一個重要手段,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是民主法治、公平主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構建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必須推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實踐表明,做好綜合治理工作能夠有效的實現這一目的。
1 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性
和諧是對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人們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處事的價值觀、方法論。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中和諧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思想,這種思想可以簡單的總結為“和而不同,求同求異”,校園和諧是一種以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和諧校園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在整個社會體系中,學校是傳播知識和價值體系的地方,它是整個社會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人才的重要責任,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只有學校自覺地負起自己的責任,構建和諧校園,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出更多的力量。第二,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和諧校園包含著一種新的發展觀,即可持續發展觀,校園培養并造就國家的未來,今天的學習面向未來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和諧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第三,構建和諧校園是增強校園活力的現實需要。青少年的學生每個人都具備很強的個性,也正是因為這些個性使得校園充滿著活力,而這些活力推動著學校和個人的發展,因此高校必須構建和諧校園,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并為學生的活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展示的平臺,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定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和切實保證。
2 規范辦學,依法治校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證
現階段,關于教育的法律法規出臺的越來越多,為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提供依據,依法辦學能明確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規范辦學建立安定有序的校園環境是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推進教育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要不斷完善學校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只有實行民主管理,才能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過去很多學校實行的都是集權制或官僚制,導致很多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障,為了克服這個弊端,必須實現學校管理的民主法治,進而提高社會結構的協調性和社會發展的合理性。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育人。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把師生員工的切身利益放在制高點,不能因為任何的理由而傷害他們的正當權益,對于他們提出的合理需求,學校都應該盡力的滿足,保證人的全面發展;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建立完善的學校教育服務管理機制,不僅僅要保證學校的正常運營,也要加強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統籌好學校發展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保持學校內部均衡發展,處理好眼前和長遠發展,使學校發展擁有不竭的動力,學校必須建立起以“人”為中心,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高度和諧的生態系統,以促進人的健康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珍視學生的生命價值,關愛生命整體,重視學生的精神人格和健康的情感,必須確立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樹立現代教育工作者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立教育公平制,強化教育崇善意識、民主意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改進治校方式,做到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以堅定不移的步伐,沿著科學發展的方向,規范辦學,長此以往下去,學校的聲譽一定會得到提高,其社會滿意度和公信力也會得到提高。學校的主體就是師生,師生應該發揮好自身的主體作用,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師生都應該意識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不僅要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要懂得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規范運行,把校園建設成公平競爭的平臺,要扶助弱勢群體,努力優化校園生態,把校園建設成為師生共同溫暖的家園。
3 搞好綜合治理,實施平安工程,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
建設和諧校園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校園安全,因為校園安全直接的關系到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社會上經常會出現校園安全事故,人們開始質疑學校對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水平。為了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必須做好校園安全工作,,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并建立確保校園安全穩定的長效機制,搞好綜合治理,實施平安工程,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
3.1 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提高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認識,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3.2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將校園安全、食品衛生、防火、防盜等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到人,形成由上至下的安全責任網絡。保證學校的小賣部和食堂證照齊全,制度健全,操作流程規范,食品安全衛生。此外學校應該經常教育學生不購買學校周邊的不合格食品,管住自己的口。并且與衛生監督部門聯合對學校周邊的小賣部進行檢查,查處銷毀“三無”食品。
3.3 加強安全檢查制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師生人身財產安全。比如學校要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每兩周檢查一次,包括用火、用電、消防器材等;學校定期對學生進行飲食衛生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不吃零食、冰棒及腐爛、過期的食品。搞好個人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學生外出乘坐車輛一定要符合安全標準,要對學生進行安全乘車教育。教育學生乘車時要注意觀察車況是否良好,乘員是否超員,司機有無駕照,司機有無飲酒;由體育教師負責對體育設施進行檢查,每周至少檢查一次,主要檢查體育活動所用器材設備是否合乎安全標準。各年級,各科室在每天放學后,必須安排專人對所分管的教室、辦公室、各專用教室進行檢查,檢查項目包括電器設備是否斷電,用水設備是否關好,門窗是否鎖好等。
3.4 建立完善情報信息反饋制度,進一步充實了黨政、工、團隊的組織建設,并明確各自責任,及時發現、收集和反饋信息,發現校園內不安定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建立并嚴格執行學校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事故應急處理機制。
3.5 建設校園“110”,有利于突破傳統治安工作模式,科學整合各種防范資源,保障師生安全,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確保快速有效地處置各類報警求助。
3.6 強化校園安全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心理耐挫能力。學校可以與公安分局、檢察院督查科結成共建單位,定期給全校師生上好法制課,具體參與學校的普法、綜治宣傳教育工作,指導學校青少年維權崗師生開展工作,建立綠色通道,使校園周邊環境有序,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穩定。
3.7 做好綜合治理工作,構建和諧校園,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學生的愛校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綜上所述,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工作,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凈化教學育人環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做好綜合治理工作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校園穩定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校園秩序井然。黨的領導是搞好綜合治理工作和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在搞好綜合治理、構建和諧校園中,不斷完善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把構建和諧校園這一系統工程不斷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1]武目橋.淺析構建和諧大學校園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7-03-30.
[2]毛榮科.堅持人本管理 構建和諧校園[J].科學咨詢,2011-04-
05.
[3]侯桂蘭.科學發展觀理論與和諧校園建設探索[J].華章,2011-
12-20.
[4]周磊,周軍.對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8-
07-15.
[5]陳建生.高等學校構建和諧校園之我見[J].中國輕工教育,200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