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戶外教育與緩解貧困的隱性關系進行初步探索,研究認為,緩解全球貧困問題是世界性面臨的難題,大力發展戶外運動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困的發生,二者有一定的隱性關系,值得進一步的做出實證化研究。
關鍵詞:休閑體育 戶外運動 緩解貧困
1 全球緩解貧困問題的發展概述
不平等現象是一個復雜的全球問題,不同國家和團體內部與不同國家和團體之間都不盡相同。一個雖然沒有因果關系卻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機會的不平等,或缺乏接受良好教育、享受醫療服務和潔凈的水的機會。糟糕的經濟狀況和社會服務,缺少進入市場和獲得信息的機會,缺少參與重要決策過程的民主權利。貧窮、邊緣化和不公平的根本原因通常是權利分配的不均衡,這對南方許多地區有影響。還有和殖民地征收和資源掠奪(人力和自然資源)相關的歷史性原因有關,全球化和國際事務的現狀似乎只記住了權利的某些好處,在南部地區,由于文化原因、社會原因、政治原因和歷史原因,某些部落和地方治理不善,也沒有權力使用的合法性可言。最明顯的是南北之間巨大的斷層線。也就是說,那里存在非常激烈的緊張局勢,有時候是意識形態上的,有時候是基于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的現實需求與沖突上的。如果對貿易較之援助更能有效減少貧困抱有任何疑問,那么其原因并不是減輕非洲某些地區貧窮所做出的努力。如果千年發展計劃的主要目標,即于2015年貧困人口數量減半,那么不是因為非洲,而是因為中國、巴西和印度已經在和西方市場的貿易增加后又取得了進步。然而,尚未得到解決的重要問題還包括,作為國際社會采用的貿易管理結構是否讓貧窮國家真正有機會實現自助發展。
2 戶外教育與緩解貧困的隱性關系初探
每年大約有2億人因為找工作而流動,約為世界總人口的3%。合法移民離開自己在貧窮國家的家,而遷移到其它國家的勞動力市場或進入娛樂行業,一般認為這些人都占有某些優勢。許多戶外運動員為體育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表現,這些精彩的戶外競技表現帶來的收入通常給其他的貧困人群帶來了生活的希望。社會學家已經為大量有關戶外運動的勞動力全球流動的原因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但是幾乎沒有研究表明一些戶外運動員在掙錢養家之后在幫助自己出生的村莊發展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當一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優秀世界運動員的職業道路夭折,其結果往往不只是失去職業那么簡單。瑪麗亞·穆托拉是莫桑比克人,前戶外運動冠軍,曾取得驕人的比賽成績,她一直習慣把她戶外運動比賽所得獎金和榮譽送回祖國。穆托拉長大的地方,那里艾滋病猖獗,在出生時就感染艾滋病毒或在哺乳期感染的兒童占40%。2003年穆托拉成為第一個通過戶外運動全球大獎賽贏得10萬美金的運動員,她把一部分獎金捐給了基金會,這個基金旨在為年輕的戶外運動員提供獎學金、運動裝備、接受教育和訓練的機會。農場和小企業也常常靠她比賽的獎金得以繼續,這些獎金用于購買拖拉機、肥料和鉆小井的工具。
此外,在赫爾辛基舉行的200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3000米障礙賽中,賽義夫·賽爾得·沙西恩獲得冠軍,之后移民至雅加達,而在那里他被視為體育偶像。這次成功衛冕世錦賽3000米障礙賽冠軍,是他自2002年以來連續獲得的第21枚金牌。1999年,他哥哥克里斯·科斯凱為肯尼亞贏得了金牌,卻不像賽爾德那樣,他沒有移民出國發展。賽義夫·賽爾得·沙西恩原名史蒂芬·切雷諾,在投奔這個給他護照的石油大國17天后贏得了他人生的第一塊障礙賽金牌。那場比賽中,沙西恩的哥哥代表的是肯尼亞,他只叫他弟弟史蒂芬,而且比賽結束后也沒有向他表示祝賀。肯尼亞體育官員對自1987年來首次和障礙賽冠軍失之交臂非常懊惱,以至于在沙西恩移民后加強了運動員資格規定,為的是不讓沙西恩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代表雅加達參賽。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肯尼亞一舉攬獲男子3000米障礙賽的金牌、銀牌和銅牌。要解釋運動員個人的成功和肯尼亞的體育成就時,沙西恩這樣的運動員即是明證。現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被西方有關非西方文化的簡單成見迷惑。全球化忽視了21世紀出現的不均衡發展和多種形式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關注體育勞動力流動中的不均衡模式和不公平現象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黃璐.競技運動異化論邏輯起點商榷[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23(3):239-242.
[2]黃璐,劉建國.體育學純粹理性批判[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25(1):1-5.
[3]李傳兵,許昌.高校戶外運動課程安全教育與安全保障體系構建[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28(5):69-71.
[4]黃璐.《體育政治經濟學》評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5):22-24.
[5]黃璐.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的思維陷阱[J].體育與科學,2014,35(1):97-103.
[6]梁強,李芃松.基于隱性需求挖掘的戶外運動產業價值創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3):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