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定州工商局根據工作需要,將所轄的12個工商所業務匯聚在定州工商局并接至省工商局,該公司根據現網的實際配置進行MASP結合MSTP組網。
關鍵詞:MSAP MSTP 華環終端 工商局業務網
大客戶專線業務作為穩固型的高價值業務,能給運營商帶來良好的收益,已成為多家運營商競爭的焦點。同時大客戶對運營商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早期單純提供物理通道,向提供全方位的業務和服務演進,這對電信運營商的接入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定州的大客戶專線接入的幾種方式:
PDH接入方式:這是定州聯通公司2007年前的大客戶組網采用的方式,即在用戶端和局端安裝PDH光端機,通過光纖相連構筑傳輸通道,同時根據用戶側接口不同(如V.35和FE),在用戶側安裝相應的協議轉換器。PDH設備價格低廉、安裝方便,能快速滿足用戶業務需求。這種接入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各個接入模塊局提供的PDH設備需要通過E1電路進行跳接,占用大量的2M線路,也增加很多故障轉接點,其次沒有網管,無法監控,對于用戶故障段落判斷就會不精細,設備多,故障多,后期維護壓力大;其三PDH本身的技術不規范,各個廠家設備的兼容性存在問題,又需要協議轉換器配套使用。
MSAP組網接入方式:隨著IP數據業務的快速增長,用戶對接入帶寬和網絡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PDH組網技術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客戶需求。運營商急需一種新的接入層解決方案,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不同客戶高帶寬多樣化接入的需求,能夠具備更完善的網絡管理和組網業務類型支撐能力。此時,MSAP技術運用而生。
從2008年開始,定州在客戶接入層引入MSAP技術,MSAP多業務接入平臺(MSAP: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主要是定位于傳輸網接入層的技術,融合了現有的SDH、MSTP、PDH、以太網等各種技術,能夠在統一的平臺上提供TDM和以太網業務的接入、匯聚和傳輸,從而快速低成本實現運營商的大客戶接入等各種應用場景,可提供E1/V.35租用線和專線業務以及以太網專線業務,并且提供統一的網管平臺。
MSAP技術很好的解決了城域接入網和大客戶業務之間的接入問題,MSAP系統一般分為局端設備、用戶端設備和網元管理系統等三個主要部分。
采用MSAP接入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優點:首先是同核心匯聚SDH網絡實現無縫對接,提供豐富的業務接口類型,用戶側可提供SDH、PDH、以太、PCM、G.SHDSL等各種接入方式,其次是靈活的網絡組網結構和業務可擴展性,可以滿足客戶日后業務的直接提速及升級改造。
2013年定州工商局提出組網需求,定州工商局下轄12個工商所,要求定州工商局到下面12個工商所開通以太業務,通過155M上聯至市工商局的數據中心后通過2M電路上行至省工商局,方案及設備必須滿足將來平滑升級擴容的需求。
根據現網的設備配置情況和網絡資源情況,確定采用MSAP+MSTP組網。
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是指基于SDH平臺同時實現TDM業務、ATM業務以太網業務等的接入處理和傳送,提供統一網管的多業務節點。在城域匯聚層,實現企業網絡邊緣節點到中心節點的業務匯聚,具有節點多、端口種類多、用戶連接分散和較多端口數量等特點。
定州工商局組網具體如下:各工商所安裝MSAP用戶設備,采用華環公司的H9MOLMNE,設備可以提供以太、2M業務,可以方便的進行后續業務擴容,在定州聯通接入機房安裝MSAP局端設備,采用華環公司的H9MOLMXE設備,LMXE設備通過STM-1光路上行至定州聯通接入機房的MSTP設備,定州12個工商所分別由定州5個環網的OSN3500設備下帶,每個環網傳輸速率STM-16,采用雙纖復用段保護環,定州工商局配置華為的OSN2500設備,定州聯通OSN7500至定州工商局OSN2500設備采用雙STM-1光路連接,進行SNCP環保護。定州的OSN7500設備出vc12時隙,通過本地網上行至省網,連接到省工商局。拓撲如下,
定州聯通公司提出的組網方案得到用戶認可后,進行了調測的充分準備工作,比如提前將光纖布好,做好標簽,并進行光衰減測試,確保光路暢通;各個設備上數據提前進行了預配置。
為了減少影響客戶業務時間,定州聯通公司與定州工商局協商了12個點的調測順序與時間,該公司的原則是開通一個點正常工作后再開始下一個點的工作。
調測完成后,定州工商局網絡運行正常,客戶對其服務表示滿意。最直接的評價是網絡穩定,故障響應快,故障處理時間縮短,這是由于采用MSAP+MSTP組網,全程光纖鏈路,保障信息傳遞的高安全性,上行提供多路由保護,保障業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且有了完善的網管系統,可以很快速準確的進行告警及障礙定位。
參考文獻:
[1]《MSTP技術原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2]《中國網通MSAP設備技術規范》.中國網通.
[3]張肖華.淺談MSTP技術及應用[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