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要在云計算上長出一個比淘寶還大的公司。”
從阿里云誕生的那一天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和阿里巴巴CTO王堅就一直堅定地認為。
2009年9月,在阿里巴巴的十周年慶典上,阿里云正式宣告成立。此后,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阿里云OS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媒體關注的話題,也許基于硬件的電商生態就此建立?
可惜的是,阿里云OS的表現似乎并沒有達到馬云的期望——雖然阿里云OS的每次活動,都能拉來眾多合作伙伴站臺,也成功地與包括天語、朵唯、波導、海爾,以及一系列不知名的手機品牌聯合推出了數十款手機,試圖以多品牌合作戰略實現長尾效應,但從目前淘寶云手機頻道的銷售數據看,除天語曾公布累計出貨量超過百萬臺之外,大多數搭載阿里云OS的手機月銷量不足百臺,出貨量不容樂觀。
盡管如此,阿里云OS并沒有影響云計算業務的發展——圍繞著阿里電商的各項數據,阿里云從最初的RAC集群走向大數據,經過云梯、飛天、去O計劃,到現在的巨無霸項目,阿里云底層技術已經具備了BP級的處理能力,能夠提供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和商業智能等一系列解決方案。不同于智能手機戰略,阿里云的云計算業務,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開始走向競爭的中心。
前不久,馬云首次披露了他的計劃,未來幾年重兵投入的“云端”戰略,未來一切的數據、計算都將存儲和運行在“云”上,一切的“端”都可以被連接、被智能化,而不僅僅只是手機。在阿里巴巴看來,云端將是互聯網的關鍵。
互聯網上的城市
3月17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籃球館里,阿里巴巴集團CTO王堅和美的集團執行副總裁、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用力地握了握手——這里正在舉行一場規模不算大的新聞發布會,內容是阿里云和美的公司宣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構建基于阿里云的物聯網開放平臺,實現家電產品的連接對話和遠程控制。
3月的杭州雖然陽光明媚,但仍然帶著一絲涼意。“30度?!泵赖奈锫摼W智能空調首席工程師付新只對著手機說了一句話,擺在會場后面的一臺柜式空調就自動開機,送出了舒適的暖風。在他的手機上,提前安裝了一個專用APP,通過與阿里云平臺連接,這個APP可以同時管理12臺空調。不僅可以實現遠程開關機,還可以根據生活習慣,設置每星期空調工作時間。
同時,據付新介紹,除了通過手機APP鏈接的智能云平臺操作之外,每一臺空調還都安裝了多個傳感器,可以試試獲取室監測的溫度、適度、PM2.5的情況,就如同在家里的室內氣象站。APP里集成的天氣模塊會智能提供溫控方案,用戶可以根據不同場景方便地更改溫度。而且隨著智能云平臺不斷的升級優化,還可以為空調提供更多便利的功能和場景。
不僅如此,手機代替遙控器也可以帶來明顯的節能環保效益——按照美的1400萬臺的年銷售量計算,如果每臺空調都用手機來操作,那么每年僅遙控器就可以節省2800節電池。同時,通過手機APP,用戶可以直觀地看到每一臺空調每一日、每一周、每一月的用電情況。而這些數據同樣也會被智能平臺記錄,并成為預測夏季用電高峰最直接有效的數據。
“從2013年開始,美的空調在所有的變頻空調產品已經預裝物聯網技術,讓所有的變頻空調都成為家庭的網絡終端”吳文新鄭重地表示,未來,美的全系列產品都將接入阿里云平臺,變成“Aliyun Connected”。同時阿里云還將提供海量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能力,并幫助美的實現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
而在與美的簽約之前的2月27日,阿里云還宣布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簽訂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展開重點合作。具體包括:打造阿里文化創意集聚區;合作建設中國首個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數字互聯網城市——智慧互聯網港灣;建設中國知名企業家冬季工作室,搭建中國企業家智庫平臺;在試驗區度假城市片區選址建設淘寶大學海南分院,培養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實用型、創新型人才。
“雖然這里的每一個詞,物聯網、智能家居、云計算……都不是什么新概念,但這仍然是一個歷史的時刻。”王堅說,這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因為這是第一次真正把一臺空調、一個城市放在了互聯網上”。
所謂的“把城市放在互聯網上”,并不僅僅是這座城市的居民可以上網這么簡單,而是要讓互聯網像水、電、公路一樣,變成城市最基礎的設施?!霸谖磥恚鞘袣w根結底就是互聯網,沒有互聯網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王堅說,這就好像電子商務,在早期,電子商務不過是用信息化的手段作為商業的輔助工具,而現在的電子商務,才是實實在在地基于互聯網做交易。
據悉,除了美的外,阿里巴巴還與海爾、創維、格力等家電企業保持廣泛合作。隨著這些主流廠商將物聯網系統部署到阿里云平臺,阿里云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物聯網標準的定義者,成為物聯網時代的“Win-Tel”。
拼的不是“服務器”
對一個城市而言,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極大地影響城市商業,而作為商業基礎的互聯網,或者云計算,都將是城市的基礎。因此,在王堅看來,無論是與美的還是海南的合作,并不意味著阿里云的目標是智慧城市或物聯網,“這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彼f。
從阿里云的發展軌跡來看,2009年成立之初,阿里云最大的任務是承載阿里巴巴集團下所有業務的數據平臺——當時,由于淘寶業務量激增,最初基于Oracle產品構架的RAC集群是國內每天處理量最大的數據倉庫,接近極限。受業務的驅動,阿里云開始了向分布式計算和Hadoop集群的探索,在王堅的主導下,阿里成功執行了“去O計劃”,建立了以“能夠支持集團數據化運營和商業創新”為目的的數據交換平臺,并逐漸發展成為能夠支持海量數據的大平臺。
這是一個巨大的創新——2013年雙11,支付寶成交額達到350億,總交易數達到1.71億筆,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700萬,一分鐘內成交33.9萬筆——如果沒有云計算作為支撐,這樣龐大的交易量如何處理?
“阿里云的系統經受過大規模并發任務的洗禮,能夠同時為數億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而這是很多傳統廠商的技術架構所不能比擬的?!蓖鯃哉f,而這只是阿里云的優勢之一。
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基于云計算和互聯網的智慧城市,也必然對計算能力和IT基礎設施有巨大的需求。而目前狀態下,智慧城市需要協調城市各項資源,從而解決市民的各種需求。龐大而復雜的任務決定了智慧城市必須由政府部門來主導完成?!耙驗橹腔鄢鞘惺且獮槔习傩辗?,這個費用歸根結底還是來自普通老百姓納稅的錢,因此,必須保證實施成本最低?!蓖鯃哉f。
對此,王堅每每提及都帶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他要在中國把計算做成公共服務,他把這視為阿里云最大的社會責任。“我最擔心的是,我們做智慧城市,等過了5年再回過頭來看,今天所謂的智慧城市,除了多買一些服務器,什么都沒有做,還是同樣的想法,同樣的軟件,只不過又花了一筆錢而已。可是,現在我看到很多例子都是這樣子的。”
“阿里云多年來都是為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的,所以要基于阿里云建立一個電商網站非常方便,他們提供了很多相關的工具,但是對我們的業務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得心應手。”在采訪中,北京網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系統運維部經理岳鵬宇告訴記者。
對此,阿里云當然也明白自己的短板。2月24日,阿里云和東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就政府與公共事業、企業、IT運營等領域展開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與服務、市場聯合營銷與拓展等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相關領域云服務業務的發展:東軟旗下SaCa、UniEAP系列家族產品將支持基于阿里云平臺的部署與運維,成為阿里云重點推薦的云應用支撐服務。同時,阿里云將成為東軟面向云業務領域的重點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更加靈活、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系統。
而此前,阿里云還與浪潮達成合作,并將萬網合并,納入旗下。這一系列動作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一方面,原來傳統IT的東西應該放到云上面來,我們需要相輔相成;另一方面,東軟、浪潮都擁有多年的行業解決方案經驗,在構建智慧城市也好,物聯網也好,能做很多我們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合作?!蓖鯃哉f。
“數據”才是未來
5月6日,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計劃籌集10億美元,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根據招股書,2010、2011、2012和2013財年(每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來自云計算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44億元、4.25億元、5.15億元和6.5億元人民幣。
雖然保持著最低20%的年增長速度,但與阿里巴巴的體量相比,阿里云仍然小的可憐。不過,這并不影響馬云對阿里云的看重。
3月初,馬云首次描繪了他對未來的勾畫。云端(Cloud +App)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關鍵。阿里巴巴將推進“ALL IN移動電商”,全面從云打到端。未來十年,建立DT數據時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對承載著阿里各業務平臺,包括淘寶網、萬網、天貓網、一淘網、聚劃算,以及阿里金融等等的商品信息、信譽體系、支付工具、IM用戶資源挖掘提煉和分析的阿里云而言,其使命就是基礎設施,而這不僅電子商務需要依賴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阿里云手中掌握的數據,包含一切用戶習慣和交易信息,是“打破和商家信息不對稱”所必須的能力。
這一點,已經被先阿里云一步的AWS證明。根據亞馬遜財報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 AWS第二季度的營收約為8.44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5.15億美元的增加了近63%。而比第一季度7.50億美元也顯著增加。而阿里云正在快速趕上AWS。
此前,阿里云用3個月時間擴容云梯,此后,又成功實施了飛天5000集群,不僅成功引致GigaOM分析師、知名大數據專家Derrick Harris 對中國公司“如果想在云計算上有所建樹的話,必須有匹配自己巨大規模的技術實力”的批評,還讓Facebook主動向阿里提出學習的故事,早已在業界廣為流傳。而今年初,阿里云又再次攻堅完成了“巨無霸項目”,成功實現了BP級數據處理能力。
不僅如此,今年3月,阿里云宣布旗下的CDN產品正式商業化運作,將資源開放給全球企業及創業者使用,加速完善了其云計算服務產品線;5月8日,阿里云又宣布繼杭州、青島和北京之后的第四個數據中心已經在香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接通中國內地和香港、新加坡、英國、美國及歐洲等國際級電信運營商,為香港、東南亞乃至全球用戶提供快速、穩定的云計算服務。同時,阿里云已經著手在全球更多地區進行數據中心選址,未來將很快展開與AWS的正面競爭。
兩年前,馬云在寫給時任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的信中描述說:“我們今后有可能是全世界商業數據最完備的公司。這些數據如何給社會提供服務、提供價值,這是我們想做的第三塊工作。云計算五年以后將成為新的增長點,我們會全力以赴。”而現在,這個帝國,正在顯露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