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必須是基于互聯網的,云計算將是未來的基礎。帶著這樣的信念,阿里云的目標是什么?真正要實現云計算和智慧城市,我們還必須跨越哪些障礙?對此,《計算機世界》報獨家專訪了阿里巴巴集團CTO王堅。
問:現在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傳統IT企業都在談云,但顯現出來的狀態卻不同。阿里云的定位是什么?
答:阿里云是一家做云計算的公司,還有很多公司也都在談云計算。云計算是一個很基礎的東西,就像水和電一樣。可是,現在在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真正把云計算做成一個公共服務,所以這就是我們給自己的使命,有很大的社會責任。
到今天為止,在美國可能也真只有雅馬遜是真正的云。像微軟、IBM也在做云,也提供服務,但是它們關心的還是銷售,跑出去找企業,把企業的東西搬上去,對阿里云來說,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我堅信,今天一個不依賴于互聯網的城市,怎么可以叫智慧城市?我最擔心的是,智慧城市做了半天只是IT系統又換了一批新的機器,我覺得對這個國家是一個災難。
問:您在很多公開場合提到只有阿里云和亞馬遜的AWS才是兩朵真正的“云”,是從基因的角度去看的話,這兩朵云恰恰都是誕生在傳統電子商務企業里面的,您認為,這里面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自己感覺是碰巧。但總結起來,兩者都誕生在電商企業,也有一定的道理。首先,真正意義上的云計算,只能從互聯網公司產生,至于是從哪個互聯網公司產生的,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是很巧阿里云和AWS發展起來了。其實雅馬遜的電商跟我們的電商也不是一回事,差得太遠了。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只能說明一件事情,就是互聯網公司就像當年IBM。IBM一直對銀行業有很深的理解,過去銀行是對計算要求最大的一個行業,所以它自然而然就代表所有技術最領先。但今天,互聯網企業是最代表IT技術的部門了,而不是銀行了。所以我覺得不能講是電商,而是互聯網角度。
問:很多城市已經開建設始智慧城市的項目了。而且經過多年信息化的發展,每個城市都有已經建成的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那么阿里云的服務怎么和這些系統融合?
答:這里面的工作量其實是很大的。并不是說原有的信息化系統就沒用了,我覺得其實所有信息化的東西都可以放到阿里云上面來。比如我們和美的的合作,就是利用云計算的方式,讓它往“智慧”更前進一步,產生更大的價值。但這里面有很多數據和基礎,都來自原有的系統。
這是應用層面的,但在基礎設施層面,如果原來買了一大堆服務器,那么在現在來說,就是一個災難了。所以我一直強調,智慧城市應該建在云上,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硬件投入的成本。而現在,如果已經進行了系統轉向云計算,那么那些機器就只能浪費掉了。這就好像大家都使用國家電網供的電了,以前自己買的柴油發電機就智能淘汰是一個道理。也有人說,把柴油機并到國家電網里面去,但是,這個合并的這個過程會帶來更復雜的問題,還不如放棄掉,道理是一樣的,但是現在,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從這個層面上說,即便是現在流行的混合云的模式,也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仍然在沿襲過去多買硬件的思想。在我看來,企業如果要向云遷移,就有一個應用就做一個在云上面,有兩個就做兩個。但現在很多企業,仍然在給自己堅守過去找理由,甚至十個應用里有5個可以遷移到云端了,它還是要放在自己的系統上才安心。這才是今天真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