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業務競爭的基礎是網絡,網絡建設的基礎又是底層的光纜網。調整光纜網建設策略,將是運營商適應全業務運營模式下的關鍵所在。文章主要通過對江西省宜春市聯通網格化光纜網絡建設情況的介紹,分析建設中遇到的問題,來對網格化形式下的傳輸網建設幾大要素(網格劃分、機房、通信管道、光交、光纜網、傳輸系統)進行探討。
【關鍵詞】 光纜網 網格化 傳輸網
一、引言
從2011年開始,各大運營商均開始發力進行全業務環境下的基礎光纜網絡建設,主要的建設思路就是進行垂直分層、水平分區,通過合理設置主干光節點和建設主干光纜實現各類接入業務的統一承載,避免重復投資。
本文主要通過介紹江西省宜春市網格化光纜網絡建設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對網格化形式下的傳輸網建設幾大要素進行探討。
二、宜春聯通本地網網格化情況分析
2.1網格化劃分情況
2012年宜春聯通已經開始將本地網劃分為12個匯聚區,其中市區3個,郊縣區9個。根據匯聚區的劃分,設置匯聚節點19個,其中市區匯聚節點6個(含核心節點兼作匯聚節點),郊區縣匯聚節點13個;并且結合宜春管道資源及人口,業務分布情況,對宜春進行了水平區塊的劃分(即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劃分),共設置綜合業務接入區60個,其中城區(含縣城城區) 32個,鄉鎮28個。宜春聯通匯聚區劃分如下圖1所示:
在區域劃分確定、機房定位明確的情況下,依托管道資源情況,開始對光纜進行垂直分層。
光纜建設原則:城區新建匯聚光纜芯數應不小于96,新建市到縣匯聚層光纜芯數應不小于48芯。核心層光纜容量應滿足未來5-10年業務發展需要,光纜芯數采用96芯。主干光纜建設96芯以上的大芯數光纜,綜合業務接入點至光交/匯聚機房建設48芯以上的光纜。
宜春聯通光纜網絡目標架構如圖2、3所示:
二、建設過程中凸顯出來的問題
通過2012年分層分區光纜網絡的建設,為宜春城區業務網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在建設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總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網格劃分目前只劃分到了綜合業務接入區這個層面,各個主干光交覆蓋的具體目標不清,業務接入時以就近原則進行引接,仍舊不能完全避免各自業務各自引接的情況出現,同時由于目標不清,不能很好的對接入主干纖芯資源的分配提供有參考價值的需求,會出現主干纖芯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另外對使用的24芯引接段光纜的纖芯資源不能充分的利用,造成末端纖芯資源的浪費。
2.確定的匯聚機房和綜合業務接入機房落地困難,機房面積普遍偏小,很難適應未來10年業務網發展需求。
3.分層分區的光纜網絡建設對管道管孔資源的需求較大,給管道管孔資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4.光交建設市政審批困難,光交落地困難,光交的落地與施工單位的協調能力相關。
5.主干光交的密度如何規劃比較合理?主干光纜的纖芯分配是否合理?能否滿足BBU集中方式下、OLT廣覆蓋下的纖芯資源需求?與已有的光纜網絡如何有效實現融合?相對固定的光纜網絡基礎構架如何滿足未來不斷變化的系統組網需求?
三、網格化傳輸網絡建設要素
根據宜春聯通網格化光纜網絡建設情況及凸顯出來的問題分析看,傳輸網絡網格化建設由6大要素構成:網格劃分、機房、通信管道、光交、光纜網和傳輸系統。6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通過以上6個要素最終實現傳輸網絡的業務綜合承載、資源合理分配使用、網絡安全穩定運行。
下面結合建設過程中凸顯的問題情況,對網格化建設的6要素進行一個探討,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后期網絡建設的過程中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3.1網格劃分
網格劃分的意義何在,這個是我們需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按我的理解,網格劃分是實現基礎網絡層次化建設和管理、指導基礎網絡資源的合理分配使用、明確基礎網絡建設方向、確保基礎網絡建設投資的有效性,指導地市分主次關系建設基礎網絡,網基礎網絡結構更加清晰可控。
網格劃分沒有一個全國通行的標準,各地由于地域、人口、經濟、業務需求等因素的差異,應因地制宜的進行網格劃分。總部關于對網格劃分的指導意見,只能作為我們進行網格劃分時考慮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如果生搬硬套指導意見,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劃分出來的網格勢必失去意義。一個合理的網格劃分關鍵在于實現基礎網絡更好的為業務網服務,實現基礎網絡資源有效的分配和管理,只要實現了這兩個對外對內的目標就是一個合理的網格劃分。
網格劃分應遵循由上到下,由粗到細,不斷進行細分、業務接入需求目標不斷明確(由面的目標向點的目標明確)的原則進行,在網格劃分的過程中應根據地域情況、人口的分布、業務的分布幾個要素作為依據。
3.2機房
通信機房是我們網絡發展的根基所在,隨著業務網建設方式的轉變,如BBU 池化的建設,大容量OLT 設備的建設,越來越多室外機柜的使用,使通信機房在業務站點中的比例將越來越低,未來通信機房機房的發展將由原來數量多而廣、面積較小的特點向數量少而精、面積較大的方向轉變,依托網格劃分確定的匯聚機房、綜合業務接入機房做為網絡基礎,撐起未來的整張通信網絡
在網格化的基礎網絡建設中,各層次的網絡建設均是基于匯聚機房、綜合業務接入機房作為根基實現的,匯聚機房、綜合業務接入機房的穩定可靠、動力的保障、面積的可擴展性都是影響網絡長期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3.3通信管道
通信管道資源是未來網絡發展中必要的戰略資源,隨著網格化分層分區的光纜網絡的建設,對管孔資源的需求將大大增加,管孔資源的稀缺將給未來網絡的發展帶來瓶頸,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管孔資源的管理和有效利用。首先應該對現網所有路段管道進行網絡定位,依托分層分區的光纜網絡建設目標明確現網的主干管道和支線管道。在網格化網絡下需要布放匯聚層光纜、接入主干光纜的管道段落定義為主干管道,以配線光纜進行穿放的管道段落定義為支線管道。其次應提高每管孔承載光纜的有效占用率。最后應該從光纜網的結構上考慮管道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合理科學的光纜分支點(光交)設置,避免光纜來回在管道里穿放的情況出現。
3.4光交
在網格化基礎網絡里光交也需分層,由主干光交和配線光交構成。主干光交是網格化基礎網絡里的接入主干光纜分支交匯點,是實現接入主干光纜資源分配的節點所在。配線光交是網格化基礎網絡里最后一級進行資源分配的節點,實現了一根配線光纜統一承載多個業務網接入的需求,避免了各個業務網重復進行配線光纜建設的問題。
在網格化基礎網絡里我們應重點關注主干光交的設置規劃、光交落地難、光交端子合理使用的問題。
對于主干光交的設置有以下幾點考慮:
從已有光纜網與網格化光纜網資源融合的角度考慮,應該優先考慮將規劃的接入主干光纜沿途經過的已有光交設置為主干光交,另外規劃的接入主干光纜沿途存在有多條光纜出入的基站機房、固網機房,也可以考慮在機房附近設置主干光交;
在管孔資源比較稀缺的實際情況下,從節省主干管道管孔資源的角度考慮,盡量在重要路口附近、管道過街點及業務密集接入區域附近建設主干光交,以方便配線光纜建設時路由的分流,使配線光纜盡量少占用主干管孔資源,減輕主干道路管道管孔壓力;
對于主干光交落地難的問題,建議建設單位加大市政協調力度,盡量按主干光交規劃目標實現落地,另外在協調過程中也可以嘗試采用地埋式光交建設等新技術的申報方案,避免了市政要求路面美觀的主要矛盾,推動主干光交的落地建設。
對于主干光交端子管理問題,前期光纜網絡由于缺乏明確的資源流向分配的指導,對進行光交的光纜基本全部進行成端,造成了光交端子越來越緊張的問題。在網格化基礎網絡的建設里,使用的光纜芯數將越來越大,如果仍舊采用原來等全成端方式進行建設,再巨型的光交箱都滿足不了主干光纜成端的需求,總部已明確了以匯聚節點和綜合業務接入點為資源流向的中心,通過主干光交實現環型無遞減配線方式進行資源的分配,減少主干光纜大量無目標的占用主干光交端子資源,建設單位應嚴格按照資源分配方案進行光纜成端,堅決杜絕光纜全成端的情況出現。
3.5光纜網
光纜網是網格化基礎網絡的最終體現,最終實現了我們網格化網絡的基礎構架結構。
在光纜網建設中一定要堅持垂直分層、水平分區的建設原則,形成匯聚層光纜、一級接入主干光纜、二級接入主干光纜、配線光纜的四層結構,其中匯聚層光纜、一級接入主干光纜可根據當地的管道及機房情況靈活的考慮合用一根光纜,通過纖芯分層,考慮到管孔資源的有效利用,建議采用144芯以上光纜進行建設,其他層次光纜應該嚴格的實現分層建設,光纜容量應由下到上從配線光纜開始明確資源分配需求來最終確定二級主干光纜的容量需求。
3.6傳輸系統
網格化基礎構架的搭建最終都是為傳輸系統進行服務的。但傳輸系統的組網結構是如此的多變,從PDH時代的點對點到SDH時代的環形組網到UTN時代的口字型組網、雙歸組網、網狀組網等,我們相對不變的基礎構架結構能夠適應傳輸系統組網的需求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扎實的搭好網格化網絡里的基礎資源:機房、光纜、光交。我們就可以從容的做到以基礎構架的不變應付千變萬化的傳輸系統組網需求。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網格化網絡建設要素的介紹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