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基層部隊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計算機網絡已經“進班入排”,伴隨而來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的網絡阻塞或故障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官兵使用網絡的效能。按照導致網絡故障的因素所處網絡層次來劃分,大致可分為有軟故障和硬故障。軟故障通常發生在網絡層以上,一般是由于用戶IP配置錯誤或由木馬、病毒、惡意攻擊等原因導致;硬故障通常發生在鏈路層和物理層,一般由網卡、網線和網絡鏈接設備故障等原因導致。本文總結和梳理了日常網絡維護過程中發現的兩例硬故障,分析造成網絡連通性故障發生的原因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網絡連通性 故障分析 排除
故障現象之一:本地連接顯示紅叉,網絡鏈路中斷。
故障分析排除:
計算機的本地連接顯示紅叉,說明網卡驅動安裝正常,系統已識別網卡,但網卡至交換機端口鏈路中斷。
檢查計算機網卡指示燈和交換機對應端口A的指示燈是否點亮或閃爍,若點亮或閃爍說明鏈路連接正常;若檢查發現兩端指示燈都處于熄滅狀態,則表明鏈路中斷。
1.交換機端口失效
挑選一個指示燈指示正常的交換機端口B,對調網線插入兩端口,端口A的指示燈仍未點亮而端口B指示正常,判斷網線正常而交換機端口A失效,將網線調整到其他正常端口,調整完畢后,網絡恢復正常。
2.網線故障或插接不當
接上述,對跳網線后,發現端口A指示燈正常而端口B指示燈熄滅,判斷交換機兩端口均正常而是網線出現故障;若發現端口A、B指示燈均熄滅,則可判斷端口A失效且網線出現故障;若發現端口A、B指示燈均點亮,網絡恢復正常,則可判斷為網線接觸不良或插接不到位。用網線測線儀檢測故障網線,顯示第3線不通,重新制作網線RJ45接頭后故障依舊,沿布線路徑檢查網線,發現一處因裝修施工導致的網線破損,重新布線排除故障。
3.網線RJ45頭老化
網線故障中,還有可能是網線RJ45頭老化或破損導致的。若人員操作使用不規范,強插硬拔,塑料件RJ45頭很可能變形,甚至磨損或破裂。此類故障均應該重新制作RJ45頭,確保網絡鏈路良好。
故障現象之二:本地連接顯示“已連接”,但Ping測試失敗,或Ping測試通過但網速過慢不堪用。
故障分析排除:
計算機本地連接顯示“已連接”,說明網卡至交換機的鏈路連通性正常。出現Ping測試失敗或Ping測試通過但網速過慢不堪用的故障,在排除是軟故障的情況下,一般應懷疑網絡鏈路信道性能指標不合格。通??梢酝ㄟ^以下三個步驟來分析和排除:
1.檢查網線長度和排除電磁串擾
目前,網線通常采用五類或超五類線,按照相關標準,網線長度應控制在100米以內。估算網卡至交換機網線的長度,如果接近甚至超過100米,可考慮利用交換機或集線器進行中繼解決網絡故障;若未超過100米,則可能鏈路路由上可能存在串擾導致鏈路信道傳輸性能指標下降,從而導致網絡故障,應盡量排除網線鏈路路由上的電磁串擾。
2.更改網卡的速度和雙工設置
交換機通常為10/100M鏈路自適應,還可以采取強制降低網卡速度和設置半雙工的方法來快速恢復網絡暢通。五類或超五類線如果作為10M鏈路介質的話,按標準可以傳輸160米甚至更遠。這種方法簡單實用,但是以犧牲網絡性能為代價的,可做權宜之計。若要較穩妥的解決此類故障,可采取重新規劃布線縮短網線長度、交換機中繼、采用屏蔽網線或6類線等方法。
3.檢查網線線序和RJ45頭制作達標
RJ45頭未按標準制作甚至網線線序隨意配對,也可能導致此類故障。常見的非標制作網線現象有:線序未按T568A/B標準排序,網線松開扭絞長度超過14毫米,RJ45頭質量不達標導致接觸不良等。最常見的是,基層部隊很多未經培訓制作網線人員,認為只需要網線兩端線序排列相同,網絡就能連通,通常他們采取的排列是四色對依次排列。筆者發現的此類故障多數是由于此類網線造成的,網絡維護員應尤其關注線序標準。
幾點建議: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網絡標準意識匱乏和網絡鏈路維護隨意,是導致網絡硬故障的主要誘因。為促進基層部隊網絡鏈路標準化,降低網絡故障率,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網絡維護員參考。一是線材質量達標。線纜和連接硬件選材一定要符合相關標準。綜合布線銅纜系統的分級與類別劃分應符合《GB 50311-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中規定的要求。3類、5/5e 類(超5類)、6 類、7類布線系統應能支持向下兼容的應用。二是網線制作標準。網線制作上,應嚴格采用T568A(B)標準規格及施工。通常,一個網絡中的網線采用同一標準,一般采用T568B標準。T568B標準的網線線序為: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三是綜合布線規范。綜合布線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導致鏈路信道性能下降因素很多,比如安裝布防工藝、電氣防護及接地、防火等,在《GB 50311-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中都做了相應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