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說婚姻:“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兩人成為一體。”離開,再結合,這是婚姻獨立的第一步。
但法律地位的獨立不等于精神與情感的獨立。以人譬喻婚姻。初結時,它是嬰孩,剛從母體中掙脫出來,卻仍有臍帶連接著父母。父母給予它成長的養分,人情世故生活經驗乃至夫妻相處之道,樣樣無微不至,唯恐疏漏。
但它終究不是完全的嬰孩,兩個成年人成熟的思想和親密無間的關系組成婚姻的內核。蹣跚學步之后迎來飛速成長,越早斬斷臍帶的羈絆,才能走得越穩,越遠。
可從來沒有獨立過的孩子,早已習慣了父母春風般的照拂,習慣聽從他們的耳提面命,偶有叛逆,也會繞個彎子,回到原處。父母更無法接受分離后的失落,他們把孩子永遠視作孩子。于是三十不立、四十仍惑,從未斷奶的新婚姻,一直得不到遠行成長的機會。
父母如影相隨的愛,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決定執著還是放手。但給婚姻斷奶,必須父與女,母與子,同時松開執著和依賴。
親情分離有痛,但這是人生第二次蛻變的必須。松手,便是另一番天地。雖有風雨,但從此能自己親手創造迎接幸福;雖有波折,卻從一棵草,茁壯成一棵樹。
唯有斷奶的婚姻才能擺脫舊日影響,不至成為父母生活的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