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私人定制的時代,“小眾”已經從被人詬病的非主流式的貶義,成為一種為人羨慕、稱道甚至敬仰的選擇。小眾式的生活,不只是看一部觀眾寥寥的文藝電影,讀一本不為人知的書,成為某個獨立品牌的擁躉,或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已經有人意識到幾代人按部就班的生活,正給自己造成壓抑和扭曲,讓人脆弱得無法抵御生活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們倡議,設立一個小眾生活日,哦,不,是“國際健康生活日”。
真正的小眾生活,指向健康:或者是堅守讓你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徹底改變你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大多數人需要的是后者,盡管它將改變你的未來目標,你的視野,你的朋友圈,你的價值觀……
那些已經走在小眾路上的另類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真正的小眾生活,其實是遵從內心的呼喚,心動,行動,經歷更多,才能看到別人不曾見到的風景。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網絡熱詞,只因它是每個身心被困牢籠的上班族的自白,內心有渴望,卻因缺乏勇氣、現實包袱、對未知恐懼等因素望而卻步。真正能做到說走就走的人成為稀有物,而翟峰一家三口“全家總動員”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