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師托尼與華裔富豪妻子戴秀麗的離婚事件,至今余音未消。人們在津津樂道分析二人的離奇離婚原因時,也忍不住對托尼肅然起敬:財富沒有改變這個英國男人堅守的財富觀、價值觀,這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貧賤夫妻百事哀,套用到這對夫妻的婚姻上,卻是“富貴夫妻百事哀”。
2 011年,華裔女商人戴秀麗被英國媒體評為“2011年全英富豪排行榜”的第七位,作為首位登上富豪榜的華裔女性,《福布斯》估計其身家高達1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23億元)。財富卻并未給她的婚姻添彩。
從那一年起,她與丈夫的婚姻變得更疏遠。這不只是生活方式的沖突,更像是英國沒落貴族與中國新興富豪階層間,巨大的價值觀溝壑。
人類學家凱特·福克斯在其代表作《英國人的言行潛規(guī)則》說道:“英國人認為對金錢的節(jié)制才是美德,即使變得富有也不會毫無節(jié)制地揮霍金錢。他們甚至認為談論人們花了多少錢買圣誕禮物,都是無與倫比的粗俗表現(xiàn)。從婚禮、圣誕節(jié)、喬遷到葬禮,越是上層階級的儀式,越是傳統(tǒng)、簡單。但這絕不代表他們不講究。”
戴秀麗無法理解英國人的這種做法,自他們那代起,中國人就已經(jīng)習慣了對財富的追逐;何況,她并不認為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到了讓丈夫無法接受的程度。
但托尼在二十年前,就覺察到了財富對妻子的影響。
1993年,英國數(shù)學教師娶了他在中國的相親對象、30歲的戴秀麗。婚后,兩人遷居倫敦,過了一年甜蜜的婚姻生活。但第二年,戴秀麗就回國做起了房地產(chǎn)生意,長年呆在中國打理事業(yè)。從此,聚少離多成為這對夫妻的生活常態(tài)。
妻子的事業(yè)很成功。兩年后她創(chuàng)辦了人和商業(yè)控股有限公司,如今擁有22家“地下商場”和一支中國大陸足球隊:陜西浐灞足球俱樂部,被稱為“中國職業(yè)足壇首位美女老板”。這個英國普通家庭變得富豪味十足。
“(這樣的生活)我無法接受。”2011年,《泰晤士報》的記者在托尼家門前攔住他,要求他
對妻子登上富豪榜發(fā)表感言時,這個沒落貴族的后裔第一次直言不諱表達了自己的反感:“妻子和兒子(1997年出生)花錢大手大腳,我很不習慣這樣的生活,它讓我失去了快樂,讓我很不舒服。”
托尼在節(jié)儉環(huán)境中長大。2011年以前,他一直堅持居住在倫敦郊區(qū)一棟三居室半獨立的住宅里,而這樣的住所儼然不配其“富婆丈夫”的身份。直到自己因為藏書太多堆放不下,才不情不愿地搬進薩理郡那套價值150萬英鎊的豪宅。
同居一室后,夫妻倆的矛盾沖突不斷:妻子為家里更換了一臺55英寸的電視,被托尼念叨了好久。一臺55英寸的電視,即使對中國普通家庭來說也不算奢侈,但托尼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原來那個電視已經(jīng)很好,為什么還要新的?
后來托尼帶著一些親戚隨戴秀麗到中國旅行。眾人坐游艇出海,戴秀麗帶來一批每瓶價值超過900英鎊的昂貴紅酒與眾人分享。本是一番美意,卻讓托尼覺得這種赤裸裸的炫富行為,只會讓親戚們“看低自己”。他們熟悉和接受的生活,是享受每瓶不超過10英鎊的平價酒、在Wetherspoon pub(英國一連鎖酒吧)吃午餐那樣的簡單;他們不需要豪車,不需要購進兩架私人飛機當座駕。結(jié)婚21年,托尼駕駛的,始終是那輛舊尼桑轎車。
當21年的婚姻生活走到盡頭,這對夫妻的分道揚鑣在英國和中國都引發(fā)激烈討論。在聽聞有人將他們的離婚歸咎于聚少離多時,托尼卻說:“聚少離多讓我們的婚姻維系了更長的時間,如果住在一個屋檐下恐怕早就離了。”
離婚協(xié)議上,面對妻子12億英鎊的身家,他只要求分走100萬英鎊的贍養(yǎng)費。“我已經(jīng)找到了一個不那么理想的住所,但對我來說那地方完全夠好了。100萬英鎊也許不算多,但只要省著點花,我也不用再去工作了。”2006年,他便從學校辭職,開始接一些零活,如今打算免費教窮人家的孩子。
這是一個生活方式看似多樣化 但總免不了爭議的時代
隱居,種田
爭議度:★★
羨慕度:★★★★
《家人》曾多次報道過70后、80后小夫妻隱居鄉(xiāng)村,過種田生活的愜意生活。森女風、小清新風經(jīng)久不衰,和種田風尚有直接關(guān)系。如今隱得最成功的當屬下面這一對:概念藝術(shù)家唐冠華攜妻子邢振于三年前在青島嶗山一個村子里創(chuàng)建了一個名為“自給自足實驗室”的天然模擬生活區(qū),自己設(shè)計了發(fā)電機、污水凈化器、滾筒洗衣機……平時則種田、養(yǎng)雞、剝麻紡線自制衣物,甚至用最原始的打火方式生火。在此之前,唐冠華是一名廣告設(shè)計師,邢振是證券分析師,二人收入不菲。現(xiàn)在每月生活費不到200元,平時幾乎不下山。
出家,修行
爭議度:★★★
羨慕度:★
近年來,年輕人出家修行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誕生了“美女大學生出家,住4200米雪域”之類的新聞:26歲的才真旺姆從濟南一家廣告企業(yè)辭職后,成為四川新龍縣扎嘎神山上東祉寺的女僧人。寺廟生活僧人條件不便,不能洗臉、洗澡甚至洗衣服,但才真旺姆卻獲得踏實、快樂,“再不用活在別人的目光里。”
所有出家修行的新聞里,最負盛名者當屬北京龍泉寺。廟里云集了本科、碩士、博士、教授等高學歷人才。如今出家原因多樣化,大部分出家者認為佛學是一種智慧,喜歡內(nèi)心寧靜的簡單生活。
不當公務員
爭議度:★★★★
羨慕度:☆
人人羨慕的職業(yè)、鐵飯碗公務員,如今也出現(xiàn)一股辭職熱。待遇不高、成就感低、工作壓力大等,令考入基層的年輕人無法安分。除了媒體關(guān)注的“公務員辭職群”等新聞外,“女碩士辭事業(yè)單位做火鍋服務員”也一度引起爭議:去年夏天,25歲的高俊歌從南京大學碩士畢業(yè),然后在老家鄭州找到一個人人羨慕的工作:某事業(yè)單位的“院長助理”,工作清閑、收入穩(wěn)定。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四個月后,她卻辭職做起了火鍋店服務員。問及原因,她表示自己實在無法適應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在火鍋店人際關(guān)系簡單,干得更開心。
辭職賣房去旅行
爭議度:★★★
羨慕度:★★★★☆
忍受不了都市生活,要去窮游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游著游著,就游不回來了,比如“女子為環(huán)游世界,拋夫棄女”:28歲的上海女子菲利紅被千夫所指,為了過環(huán)游世界的生活,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拋夫棄女,“你說我自私也罷,你說我沒有家庭觀念、沒有母性也罷,我就是我自己……”也有人被大加贊賞,如“北京六旬夫婦賣房環(huán)游世界”:66歲的張廣柱和63歲的王鐘津老兩口目前已完成了世界七大洲的旅行,包括南極。為了省錢,他們身上總背著一口鍋,他們用晚年時光探索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在旅途中找到了重新戀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