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需要說出來,但用情至深,需要佐證。
要證明愛到何種程度,就看認同對方的習慣到哪一步。衣食住行為人處世,舉手投足都是習慣的流露。愛的最高級是欣賞他的良習,與有榮焉;也理解他的惡習,并有原則地包容。
只欣賞良習,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同時還要理解和包容惡習,大多數人卻做不到。因為人大多愛自己勝過他人。
電影《志明與春嬌》中,張志明將干冰倒入馬桶,迷戀干冰升華后煙霧繚繞的仙境。新女友對他的癖好皺眉難忍,糾纏不清的前女友余春嬌卻探過頭,陪同他欣賞此番美景。用自己的標準評判別人習慣的優劣,不算愛得誠摯;站在對方的角度審美丑才是真正的認同。
習慣也是擇偶條件。它不只是21天重復某種行為軌跡形成的生活模式,更是內心的寫照,三觀人品,窺一斑可見全貌。所謂“匹配”,找到對的人,除了性格愛好家世相得益彰,就是找到認同自己習慣的人。
只是良習惡習,因人而異,也因時而異。同一個習慣,濃情蜜意時是優點,感情淡去時是缺點。說到底,心態改變同樣是人的習性本能。但成熟的愛不會把變化莫測當做慣性,就像知道怎樣把控肯定好習慣和包容壞習慣的度,人心嬗變也有底線。不管愛是否如舊,認同的,應會永遠認同;包容的,將一輩子包容。
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不是與你慢慢變老;是明曉你如何成為這樣一個歲月闌珊后,依然值得我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