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想象力
“單獨二胎”政策頒布的2013年11月18日,微博賬號@藍鯨財經記者內參網驚呼:“二胎都炒到鋼琴了!!珠海鋼琴漲停,海倫鋼琴更猛,直線拉停!”
收盤時,“海倫鋼琴”和“珠江鋼琴”兩股分別大漲10.04%和9.99%,它倆起初并不在由嬰兒食品、兒童玩具、文具和童裝組成的“二胎概念股”圈子里。
同一天,人福醫藥逆市跌了2%,因為它是生產安全套的。“A股股民真是太聰明太有想像力了!太重實踐了!”圈內人嘆息。還有學者開始憂慮在香港供應緊張的奶粉會再添壓力。對此,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表示:會密切留意內地任何會影響香港本地奶粉供應的因素。
多生一個孩子,似乎成了靈丹妙藥,可以提振經濟,解決教育、婚戀和養老等各方難題。從2006年起,民間呼吁“讓‘單獨’家庭也享受二胎政策”的聲音便不斷。2012年人口普查公布了兩個數字后,“單獨二胎”政策的出臺似乎已成板上釘釘的事:1.04,這是2012年中國生育總和率;1980年代,這一數字為2.24。
18.82%,這是2011年上海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12年已有21個省(區、市)成為人口老年型地區。生育現實的嚴峻性讓很多人忘記了,這項政策其實最多只能讓2000萬家庭受益,每年新增人口也不過100萬。但它依然在頒布當天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熱點。除了占據網絡時代信息四通八達的便利,全國范圍內幾乎同步執行的規模效應,和40年前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家庭結構和生育觀,都讓任何與二胎有關的新聞成為焦點。
舟山效應
11月21日,浙江省特批舟山海島“單獨二胎政策”消息公布,一個地級市海島成為新熱詞。雖然這只屬于該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的特殊情況審批,并非剛公布的“單獨二胎”政策首個地方細則。
幾天時間里,舟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電話聲不斷,幾乎都是咨詢單獨二胎政策。除了那些戶籍在舟山、但長年工作和生活都在外地的“本地人”打探家鄉的消息外,它還成了外地孕婦們的戶口遷移首選地。
長沙人劉璐記下了舟山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處胡姓工作人員的電話號碼,她想知道“是不是買房子落戶就可以?是兩個人都要在舟山還是一方就行?”但對方沒有給出明確答復,因為牽扯到戶籍,建議她先咨詢舟山市公安局戶籍科。
39歲的劉璐在國家出臺單獨二胎政策的前兩天,發現自己懷孕了。檢查時,醫生建議她留下孩子,“年齡大了,如果這次不要,誰都不能保證以后還能懷上。”單獨二胎政策被劉璐這樣的大齡70后視為最后的二胎機會,她只是“倒霉”了一點,要讓肚子的隆起速度與湖南省出臺細則的速度賽跑。預產期是明年5月,而她的等待極限是到1月。如果肚子跑在政策前面,老公的事業單位飯碗極可能不保。
但長沙當地傳言,到1月湖南省的細則就出臺了。是留在長沙還是變成舟山人,劉璐仍在觀望。
大部分人都和劉璐一樣,在短暫的頭腦發熱后采取了理智的觀望態度。在熱鬧非凡的全民二胎“討論會”上,北京大學社會系教授陸杰華的聲音像一盆冷水:“如果北京市的‘單獨’夫妻在新政落地之前就心急先抱上第二個小寶寶,仍然可能要面臨繳納約33萬至36萬元不等的社會撫養費。收入較高的中心城區,社會撫養費要40萬元起步。不要忘記,各地對生育政策有許多附加條件和門檻,例如北京在‘雙獨二胎’就有女方生育二孩時要高于28周歲并且距生育第一個子女的間隔滿4年的規定。”
鏈接:張藝謀的超生罰單
2013年5月,著名導演張藝謀被爆“超生”,有四個妻子七個孩子,涉事方江蘇無錫計生委被推上風口浪尖。
11月,網友喊話:“老張,計生委喊你回家數孩子!”《東方衛報》刊登尋人啟事。
這時,一位聲稱是張藝謀“大舅子”、ID為“導演陳劍-Hero”的網友,出來替張“翻案”,表示張的第一個孩子近視眼,算視力缺陷,另兩個孩子符合單獨二胎政策。
次日, 張藝謀工作室表示“ 陳劍”是冒牌親友,隨后首次回應“超生門”,承認與現妻陳婷育有兩子一女,但否認超生七八個。
無錫市濱湖區計生局受理,媒體猜測,此事張或將承擔少則36萬,多則2.4億元的罰款。
該生的早生了
生不生二胎,主要受政策限制和觀念影響。矛盾的是,當生育觀還處在多子多福的傳統期時,大部分育齡夫婦并不符合二胎條件。
“生二胎的基本走兩個極端,有錢人和窮人。有錢人養得起孩子,窮人不在乎孩子怎么養。”在重慶衛視少兒頻道工作的陳莉看來,想生的人已經想辦法生了,不會在乎政策的約束。比如中國富人階層在十幾年前就借“雙獨”政策、移民、留學或繳納罰款等方式,完成了生育至少兩個孩子的任務;而一些香火觀重的農村家庭,從來就沒考慮過經濟狀況,他們以生子為婚姻最重要的功能。
萬州人鐘小七的故事,是后者最原生態的寫照。16年前,四川萬州的鐘小七和李唯夫婦違法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因為李家需要更多男孩繼承香火。
李唯雖然是彝族人,但按照當年四川省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育有一女一子,沒有生育指標了。作為家里的獨苗,他和妻子必須生至少兩個兒子,才不會面臨家庭、家族和當地社會的輿論壓力。
扛不住壓力,31歲的鐘小七偷偷摸摸找了個江湖郎中,把體內的“避孕環”摘掉。1996年末,她成功懷上李家第三個孩子。繼而,是李家人與當地計劃生育辦之間的游擊戰。
“那時前街后巷都是計生標語,比如‘堅決打擊躲生逃生,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計劃生育不要跑,拆屋下瓦也要搞’,對人的震懾力還是很強的。”鐘小七回憶那段風聲鶴唳的日子,她到李唯的四個姐姐家都躲過,看見戴袖章的大媽就急忙躲到后屋。后來在李唯大姐的幫助下,凌晨2點就起床,坐著拉貨的小板車去縣長途汽運站,等第一班到重慶的汽車。
大女兒當時已懂事,母親離開后,長輩一再告誡她,“不能說漏嘴,就說媽媽去外地打工了,很快就回來。”她對這段說辭印象非常深刻。
躲到重慶超生的李唯夫婦日子還是不好過。三伏天高溫,老公得萬州和重慶兩地跑,掙錢的同時還要照顧孕婦的心情。但為了兒子,兩口子吵吵鬧鬧也忍了。“當時特別堅定,覺得這胎一定是兒子,吃了這么多苦,如果不是兒子,我估計要跳河了。”
1997年8月30日,鐘小七如愿生下了李家的香火。為這個孩子,李家人付出了10090元的罰款。
在中國人看來,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算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