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育觀很傳統的時代和地區,全國通用的生二胎辦法有:
躲:懷孕時躲到外地去,尤其求子心切的夫妻,貫徹了“懷在路上,生在路上”的生育精神。等到十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時,抓緊機會給孩子上戶口。
落在他人戶籍下:在熟人社會的農村是非常普遍的操作手法,將超生子女落在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戚戶口上,可用少量“好處費”代替巨額罰款。
離異,找個初婚對象:各地皆規定,因離婚再婚的,再婚前一方只有一個子女,另一方無子女的,可再生一個。
嫁給老外或成為外籍人士:有很多明星都是“超生游擊隊”:王菲有兩個女兒,李連杰有四個女兒,姜文有兩兒一女,林依倫有兩個兒子,景崗山有一兒一女,馬伊正在孕育第二個孩子……但由于這些明星都因再婚、外籍,或別的原因,均符合國家計生政策,比如王菲是再婚,李連杰、姜文早已是國外戶籍,林依輪妻子和景崗山妻子都是美國外籍,馬伊被爆將到香港生產……
利用各地政策規定遷徙生育:如果在廣東,可安排留學。《廣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辦法》規定,夫妻留學一年以上懷孕后回國生二胎不算超生。
如果在北京,可辦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第一個子女指定醫療機構診斷證明為非遺傳性病殘,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可生育第二胎。如果有農村戶口,入贅。男性農村居民到有女無兒家結婚落戶并書面表示自愿贍養老人的可生育第二胎。
如果在江蘇,第一胎為女孩,夫妻雙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畝以上(以村計算)的沿海墾區,或夫妻間有一人是職業漁民,從事海洋捕撈業五年以上,就可生育二胎。
如果在福建,將夫妻雙方的戶籍地改為某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十人以下、人均耕地二畝以上或者人均山林地三十畝以上的鄉鎮即可生育二胎。
罰款:順利超生后,要讓孩子上戶口必須認罰,但罰了也不一定能上戶口。罰款標準為:未達到規定的再生育年齡或生育間隔而提前再生育的,征收提前年限里每年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違法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年度總收入的二倍至三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個子女,依次增加三倍征收。實際收入明顯高于當地人均收入、但無法核實其具體收入的,按照人均收入的四至六倍征收。
后來,這筆罰款改名叫“社會撫養費”。
更改民族:夫妻倆的戶籍均是農村少數民族,或至少一方在少數民族鄉、村居住或者工作滿五年,可享受二胎政策。許多居住于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漢族居民還會在人口普查時改為當地少數民族。
政策受益人的冷淡
如果在10年前就允許“單獨二胎”,今天又是什么局面?
10年前,與進入育齡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有關的生育政策,是“雙獨二胎”政策。然而經歷了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生育率高達5.6的高峰期,“雙獨二胎”在2002年前能照拂到的,也只是2.1億獨生子女中的極少數。2002年后,當80后這批獨生子女主力軍進入育齡期后,中國人的生育觀卻突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熱鬧一陣后,舟山市衛生和計生局漸漸回歸了平靜,咨詢的人多,正兒八經去申請的寥寥無幾。已經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當地政府也沒指望靠政策就迅速拉升生育率。
南京的情況與舟山類似。江蘇省在二十多年前就允許“雙獨”家庭生育第二個孩子,但當時南京符合條件的家庭極少。直到2007年后,申請二胎的家庭數量才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5年增長了7倍”。真相是,即便增長了7倍,2012年的南京也只有4000多戶家庭申請二胎,其中又有約30%最后放棄了生育計劃。
“最近幾年,不管是雙獨家庭還是單獨家庭,都只有不到30%有生二胎的意愿。其中70后比例為27.1%,80后為26.3%。”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風笑天對五個城市進行抽樣調查后得出結論。
經濟是第一大原因,尤其在城市家庭。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在很多父母看來,只有重視教育才能讓孩子成長,而越重視教育投入,生育成本就越高。若按照媒體計算的養一個孩子需要200萬元的標準,大部分家庭都承擔不起。
認為“該生的早就生了”的陳莉,此次也在政策輻射范圍內,但她拒絕生育第二個孩子。她考慮得更多的是精力和情感分配。68.2%的被調查者將此列為拒絕生二胎的理由,她們大多在35歲以上。“我能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嗎?我愿意為孩子犧牲事業嗎?”
陳莉的女兒7歲,自從政策頒布被周圍人半開玩笑地頻繁試探“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妹妹)好不”后,她就對還沒出現的新成員異常排斥。女兒的反應讓陳莉思考:如果再要一個孩子,即便可以給他同樣的物質待遇,但精力和感情上卻無法做到對前一個孩子那樣,大女兒也從此只能分到媽媽一半的愛,這對兩個孩子都不公平。“有人說一個孩子太孤獨,所以要生兩個。但你養兩個孩子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給她們彼此找個伴。”
在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信貸科工作的杜玲,面臨的是事業和家庭的選擇。杜玲的父母和公婆身體狀況都不樂觀,即便請育兒嫂也承擔不了看護新生兒的責任。如果要生,她必須拋下正處于上升期的事業。丈夫的收入能保證生活質量不下降,但離開職場數年再回歸,面對的很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況且,在現代婚姻根基越發脆弱、女性在婚姻中的保障嚴重缺乏的大背景下,失去獨立經濟地位依附丈夫,杜玲不認為是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多一個孩子,未來多一份保障
要不要多生一個孩子,和結婚一樣,成為一對年輕人、兩個家庭、四個父母一起考慮和糾結的問題。尚處于育齡期的夫妻,糾結的是對自身利益的衡量。許多已經榮升為祖父母的老人卻對政策持熱烈歡迎態度。他們從父母的角度看政策,考量的是子女到晚年后,生活如何保障的現實問題。
這些老人都為50后和60后。他們多數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中,對大家庭生活方式有深刻感觸;在生育年齡時又趕上只能有一個孩子的規定,是獨生子女孤獨感和空巢家庭落寞感的見證者和體驗人。
鞍山特鋼廠63歲的退休工人尹平軍,堅持要讓兒子和媳婦再生一個。政策頒布當天,她制作了一張“二胎特輯”,從注意事項到申請流程,一目了然,貼在小兩口書房的電腦旁。
“我知道媳婦向兒子嘀咕過,說我封建,就是為了要孫子,把她當生育機器之類的。其實生男生女都一樣,他們太年輕,經歷太少,不知道只有一個子女的心酸和危險。”
為了減輕小兩口養兩個孩子的壓力,老兩口承諾將負擔第二個孩子的所有花銷。但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兒子和媳婦也將再要個孩子視為降低生活質量、失去自我的選擇。付出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尹平軍覺得憋屈和著急。
自2011年失獨家庭遭遇見諸報端后,她一直關注這個話題。“可以瞬間摧毀一個家庭的東西太多了,車禍、毒品、酒精,年輕態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病,白血病……”
尹平軍擔心小兩口在三十年后再后悔今天的決定就來不及了。只有活到她這個歲數,才會明白即便不靠子女養老,子女也有贍養的重任;多一個孩子,對下一代本身利大于弊,那意味著一個分擔責任、可供商量的人。
二胎申請所需材料一覽
1.男女雙方的結婚證
2.男女雙方的獨生子女證(這個需要強調,如果不是在戶籍所在地申請,需要回戶籍所在地證明獨生子女證是有效的)
3.定居地所在的計劃生育宣傳技術指導站檢查證明(這個主要是檢查女方的,如果在手續沒辦前,千萬不要懷上第二胎!)
4.夫妻再生育申請審批表(這個居住地所在的居委會提供,記得填完表后按手印)
5.街道出具的第一胎生育證明(這個的注意事項同獨生子女證。此外,如果男女雙方戶口已經在一起了由戶口所在地街道出證明,如果男女雙方戶口還沒遷在一起由女方戶口所在地街道出證明)
6.社會調查證明(這是對獨生子女證的補充證明,可以由雙方父母所在單位、居委會辦理)
7.男女雙方身份證原件
8.女方單寸美照一張
9.戶口簿原件和復印件
10.第一個孩子的出身證
40年計劃生育政策的變化
40年間,政策制定者在中國現有國情和傳統家庭觀間不停尋找平衡點。
1972年政府提出“實行計劃生育,使人口增長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戰略思想。
1982年提倡“晚(晚育)、少(少生)、稀(只生一個)”的計劃生育政策成為基本國策。
1984年北京在全國率先頒布“雙獨二胎”政策,規定無論城鄉居民,只要是“獨生子與獨生女結婚的”,均可生育第二個孩子。
1985年《浙江省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和實行“雙獨二胎”。
1987年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緊隨其后頒布此政策。
2002至2002年,天津、上海、江蘇等27個省份也修訂了各自的計劃生育條例,施行“雙獨二胎”政策。
2011年河南省成為最后一個允許雙獨家庭生育第二個孩子的省份。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成為全國首個“單獨二胎”試點城市。
生第二個孩子的理由很多,除了傳統的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外,現代父母更開明的家庭生活和教育觀,也讓他們對“家有兩孩”有更純粹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