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動員廣大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同志進一步樹立群眾觀念,堅持“四下基層、服務萬家”,不斷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水平。長樂市在全市18個鎮鄉街道全面開展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目的在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精神,大力弘揚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通過開展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讓基層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成果。
這項主題活動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積極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積淀,體現地方特色,堅持集中大型活動和日常活動相結合,做到既有規模效應,又能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此項活動項目類型共分5類。文化名人主題:首占鎮的名賢文化、文嶺鎮的狀元文化、潭頭鎮的文脈潭頭等;文化遺產主題:航城街道的滿族琴江、古槐鎮的青山貢果、營前街道的模范名村、文武砂鎮的農墾文化、羅聯鄉的茶道文化等;民俗文化主題:鶴上鎮的評話風采、吳航街道的東溪精舍、梅花鎮的武韻梅花等;現代元素主題:金峰鎮的星光大道、湖南鎮的動漫文化、松下鎮的海島風姿等;自然景觀主題:玉田鎮的生態玉田、漳港街道的濱海文化、猴嶼鄉的洞天僑韻、江田鎮的三彩江田等。
自活動啟動后,潭頭鎮、金峰鎮、古槐鎮、吳航街道、江田鎮、漳港街道、梅花鎮、航城街道相繼展開活動……目前,長樂市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已經如火如荼,一批批大型活動陸續吸引著廣大群眾的喜歡與參與。
潭頭鎮 傳承文脈 與民同樂
2013年9月26日晚,潭頭綜合文化站前廣場舉行了“文脈潭頭”民俗文化節群眾文藝晚會。這場文藝晚會為潭頭鎮數千名觀眾帶來幾多欣喜、幾多歡樂。
潭頭鎮人文歷史悠久,晚會緊扣“文脈潭頭”這一主題,用閩劇、民間喝彩等形式展現了潭頭獨特的民俗情態及自然風情,勾勒出一幅欣欣向榮、幸福生活的美麗畫卷,整臺晚會熱鬧非凡。這場晚會就是潭頭鎮“文脈潭頭”系列活動中的一場。
古槐鎮 生態文化 齊頭并進
2013年10月17日,古槐鎮青山貢果生態園游客中心廣場彩旗飛揚,四周綠野飄香,長樂市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之青山貢果文化展隆重舉行。來賓們體驗了在董奉山綠道騎行的樂趣,并參觀了生態貢果文化展。
青山貢果文化展是以文化遺產為題打造的文化項目,旨在挖掘貢果文化內涵,開發生態農業。“青山貢果生態園”是集農業、旅游、休閑、健身和文化探源于一體的萬畝生態龍眼園。2013年6月,總長8.5公里的董奉山綠道的建成,使青山貢果生態園與董奉草堂、百福公園、嶼北生態設施農業連成一片,進一步凸顯精品休閑生態旅游價值。
航城街道 醉美琴江 魅力航城
2013年12月26日,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醉美琴江”長樂琴江滿族頒金節文藝演出在琴江村廣場舉行。
伴隨著主持人熱情洋溢的開場白和開場舞《歡聚一堂》,暖冬里的琴江瞬間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表演者們身著極具民族特色的服裝各顯其能,充分展示了滿族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整場演出在抬閣表演《吉祥長樂》中落下帷幕,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不斷掌聲。
據了解,“頒金”在滿語中是“重生”的意思,頒金節是滿族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公元1635年農歷十月十三日,皇太極頒旨將女真改名為滿洲,所以這一天都會被滿族人民當作本民族誕生的節日來慶賀。琴江滿族村是我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先后榮獲“福建最美鄉村”、“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等稱號,并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這里是中法馬江海戰的古戰場,清雍正六年(1728年)時在此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是當時全國沿海四大水師旗營之一。
吳航街道 東溪講堂 士子搖籃
2013年11月15日,由吳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的“東溪文化進講堂”在東溪精舍舉行。
當天,黃世鼎先生主講《六平精舍生風采》,帶領觀眾逐一領略東溪精舍長樂士子的風采。活動現場還為群眾展示了古典舞“幽幽一澗水,深深草木妍”的《東溪情韻》,意境優美的詩歌朗誦帶人們穿越時光隧道。活動最后在《吳航老家》的合唱旋律中圓滿結束。活動展現了吳航古邑之文風,展示了東溪文化之內涵,充分體現長樂作為“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風彩。
六平山下的東溪精舍是長樂的一支重要文脈。明洪武年間,學者陳洵仁和他的10名學生在此潛心修學,授業樹人,鍛造了長樂人文史上的輝煌一頁。吳航街道通過挖掘和拓展東溪精舍的文化內涵,開辦東溪文化講堂,在優秀地方文化惠及群眾、服務社會、推動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金峰鎮 民企星光 展臚峰情
2013年9月29日晚,“民企星光臚峰情”群眾文藝晚會在臚峰山公園舉行,這場晚會是金峰鎮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項目“星光大道”系列活動中的一場。
演出在開場水鼓打擊樂、燈光秀《中國圓》節目中拉開了帷幕;舞蹈《茉莉花》描繪了金峰鎮民營企業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魔術《一鎮一品送歡樂》等節目展現了金峰鎮群眾熱愛生活、群眾文化活動紅火開展的好勢頭;福州話歌曲《七侖八侖不如金峰》、舞蹈《動感臚峰》獨具地方特色,展現了金峰鎮特有的文化魅力。晚會在歌舞《夢圓》的美妙旋律中結束。
整臺晚會展現了金峰民營企業家艱苦拼搏、開拓進取的創業激情,讓全場的觀眾享受了一次視聽盛宴。
玉田鎮 紅色歷程 夢想飛揚
2014年4月10日,“瑯尾港抗戰文化園揭幕暨群眾文藝演出”在玉田鎮瑯峰村抗戰公園舉行。這場由中共玉田鎮委員會、玉田鎮人民政府主辦的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為玉田鎮的觀眾帶來精彩的紅色文化。
玉田鎮是革命老區,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中共長樂第一黨支部——桃源支部于1928年4月在該鎮桃源村成立。聲震八閩的瑯尾港抗日伏擊戰也發生在這里。1990年,長樂縣政府在瑯尾港修建紀績亭。如今,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瑯尾港抗戰文化公園正式落成。
整場活動以瑯尾港抗戰文化園的揭幕儀式拉開序幕,當“福州市道德模范”、長樂市“我身邊的好人”莊雄兵老先生把珍藏多年的革命歷史展覽圖片無償捐獻給玉田鎮黨委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演出在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開始,在歌舞《中國夢》中結束,向觀眾們展示玉田鎮優良的革命傳統,讓觀眾們再次重溫了先烈們的革命豪情和壯志。
文武砂鎮 農墾文化 開拓創新
2014年4月25日,“壺開新天”文武砂鎮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在農墾文化園隆重舉行。文化園結合文武砂歷史文化特色,在知青點原址上,利用舊有建筑改造而成。內容包括農墾文化陳列館、農墾公園、文化長廊、知青食堂等多種元素,全園以“勞動”為主題,頗有創意。原來這里曾是長樂最大的知青上山下鄉插隊點,這里的東風大隊、紅旗大隊、紅星大隊共接納過300多名知識青年。
伴隨著文武砂原創歌曲《一砂一世界》的背景音樂,陳列館向觀眾展示了國營文武砂農場的發展史。每份展品、資料圖片背后不僅是文武砂滄海桑田的發展歷程,更展示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農墾精神,為文武砂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精神支柱。
1957年,文武砂圍墾工程竣工,圍地一萬多畝,國營文武砂農場隨之成立。2004年,外文武圍墾工程竣工,圍墾面積近兩萬畝,現在已成為福州新區建設的核心區。經過50多年的耕耘,文武砂迎來了科學發展的春天,一片以海西高科技企業港、省級水上運動中心、海西文化創意產業園、福建數字產業園等為核心的“大東湖”經濟圈在這里正悄然成形。
梅花鎮 武韻梅花 魅力古鎮
2013年12月20日,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武韻梅花”武術文化展暨群眾武術文藝演出,在梅花鎮古城廣場舉行。
初冬的梅城依然青翠滿眼,陽光和煦。在歡快的《漁鎮歡歌》器樂合奏曲中,演出活動拉開了帷幕,表演者各顯身手,展示各自拿手絕活,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傳統魅力。特別是代表梅花特色的“梅花拳”,是梅花本地拳術愛好者綜合各種拳派拳法,給合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地理環境而精演創編的拳法技藝。該拳法借力升勢、進退敏捷,體現了該拳“去如箭、來如線”的特點。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折射出了梅花鎮作為傳統“武術之鄉”的風彩。
梅花是歷史上著名古鎮,歷代軍事要塞。海氣氤氳的漁港歸帆、威武雄壯的御倭古城,蘊育出梅花厚重的文化底蘊,軍民協力護海御邊,譜寫了一曲曲擁軍愛民的篇章。修建于明朝初年的海防古城墻歷經風雨侵蝕,依舊雄峙。千百年來,武術文化已經深深植于梅花人民的血脈,融入了梅花人“尚義質樸、寬厚包容、奮發有為、勇敢剛毅”的品格。
“梅花不僅有著詩意綺麗的濱海風光,漁鎮群眾素有習武健身的傳統。”鎮上的居民告訴記者。古城廣場南側的長樂武術館,陳列有我市“中國武術之鄉”的史跡,“梅花武術文化展”為古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展示舞臺。每天清晨,無論是在將軍山公園還是古城廣場,總會看到村民自發組織練習武術的場景,習武健身己經成為梅花鎮一道亮麗的風景。
江田鎮 特色攝影 三彩江田
2013年12月3日,由江田鎮主辦的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三彩江田攝影展暨群眾文藝演出”在江田人民廣場舉行。
廣場上的“三彩江田”攝影展作品展示了江田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綠色文化”代表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三溪自然生態村;藍色文化”代表擁有藍天碧海金灘的下沙海濱旅游度假名村;“紅色文化”代表有輝煌革命歷史的南陽革命老區。
三溪村以其山水交融、自然奇秀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被評為福建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和生態自然村。南宋理學家朱熹曾經寓于靈峰寺授徒講學,美麗的山水風光自古就吸引了無數名宦雅士前來游覽,留下眾多吟詠三溪景色的佳作名篇、摩崖石刻。三溪自然生態保持極好,經常可看到成群結隊的白鷺在綠油油的田園間玩耍。這里的龍舟夜渡是福建省獨有的鄉土風情——“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航”,這些都造就了三溪較高的文化旅游資源。
下沙海濱度假村被稱作“東方夏威夷”“南國北戴河”,蜚聲海內外,湛藍的海水,純凈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細軟的沙灘,輕柔的海風……大海、沙灘、島礁、山峰、海濱森林諸種景觀比鄰呼應,融雄渾壯闊與秀美神奇于一體。
南陽不僅山清水秀、石奇霧重,更因為它是革命老區而聞名。1944年8月至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遷到南陽。1991年,長樂縣人民政府撥款,修繕南陽村陳氏祖廳,辟為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展廳。1997年至今,長樂市政府投入資金,修建了一系列紅色景點。并以此激勵年輕一代學習南陽精神,不畏艱辛,奮勇向前。
此次活動把文藝表演和攝影藝術相給合,生動描繪了江田的多彩之美、和諧之美、繁榮之美,詮釋了美麗江田、多彩江田的新氣象。
漳港街道 濱海風采 漳港新貌
2013年12月11日,漳港街道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首屆“顯應杯”漳港風光攝影展在顯應宮舉辦。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奔著建設一個濱海、臨空、宜居宜業的城鎮去的,美麗風光、企業發展、漁村生活是漳港的一大特色。而圖片就是展現我們濱海文化的最好載體。經過商量征集意見,立馬敲定以攝影展作為漳港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主題。”漳港街道黨工委書記鄭航表示,“除了展覽外,我們還打算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圖片資源,印制推廣材料、旅游畫冊,真正把漳港宣傳出去。”
該展覽對漳港顯應宮、龍角峰、南澳北澳等漁村漁民生產生活的新風貌以及漳港旅游資源、民俗風情與美麗風光的題材進行積極挖掘和創作,全方位展示漳港的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風光。活動當天共展出入選作品118幅。
“實施宣傳思想文化‘一鎮一品’活動,是為了既弘揚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又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長樂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介紹,它與當地文化底蘊相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呈現出生命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作為長樂宣傳思想文化重點培育推進的項目,它已融入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鄉鎮(街道)也都安排精干隊伍,依托自身特色載體,組織了具有群眾性、持續性、品牌化的活動,大力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