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面臨質量管理問題,本文探討了困擾企業質量管理問題的根源。
關鍵詞:企業 質量管理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成熟。在企業在蒸蒸日上發展的同時,基本上都面臨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質量管理問題。質量管理是指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質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狹義的質量就是產品質量,而廣義的質量則包括了產品、服務,以及企業內部各環節的配合、運作等問題。我們透過事物的現象,究其根本,發現有許許多多不合理的現象,對企業成長產生了嚴重的瓶頸,困擾著一個企業的不斷成熟和壯大。問題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缺員問題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現象,各行各業都以控制員工數量來提高人均收益。這個現象在國有企業尤為突出,具體表現就是根據當年退休人員的數量來確定新員工的數量,而不是根據公司自身資產規模的發展而增員。在一個蓬勃發展的企業中,經過5-10年后,就會出現公司經營業務大幅增長的同時,明顯感受到人員緊缺,許多崗位使用兼職崗位的辦法來解決缺員問題。雖然員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后基本上都能勝任一人兼多職的窘境,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無法做到事事周密計劃、詳細部署、認真執行。就質量管理而言,這種現象的后果無疑是致命的。因為要把事情做好,就要確保資源,而人力資源是各種資源的根本,如果不能保證足夠的人力,就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各種事務,特別是目前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都是新出現的問題,應付尚欠精力,更不用說盡力策劃、確保資源、解決問題。
2 對人才的不重視,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效益收入不掛鉤
就目前來看,我們的企業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比如說在人才遴選制度標準上,那些工作態度好,對企業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員工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推崇,極大的打擊了員工認真工作、精于管理的積極性。而且在物質方面,也沒有相應的制度給這些優秀員工提供更加豐厚的待遇。這就決定了對企業有利的事情,得不到應有的資源支持,故很多建設性的方案、建議就無法得到采納。即使有些同志精心研究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案,雖被采納,也如同投入大海的碎石,激起一陣漣漪后就沒了然后。雖然質量管理工作年年都能做出不少成績,但從本質來講,促使事情發生的技術、管理人才,難逃不受重視的尷尬境地。
3 新老員工之間的“階級”矛盾
這里使用“階級”一詞,筆者并不認為有什么不合適,相反,這是形容目前情況的最佳詮釋,這也是國有企業的獨有現象。從改革開放到信息化爆炸的今天,一個個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有三、四十年的壽命。據統計,國有企業目前基本上都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從業人員平均年齡逐年增加,重要崗位、職位都被工作多年的老員工占據,每年新增員工的數量,可以說少之又少。雖然說缺員現象普遍,各部門負責人都表示要增加人員,培養年輕人,但也是想要能干活的幫手,而對新進員工的提升、培養,一直得不到重視。對那些新進員工,透過有色眼鏡來看,對它們的態度、能力是一百個不認同。所以,剛進公司的大學生員工普遍被打上吃不了苦、低不下頭、彎不下腰、眼高手低等標簽。而另一方面,剛進公司的員工由于社會經驗、工作經歷的缺乏,也的確表現的不盡如人意。同時,覺得老員工故意刁難、排擠自己。這種情況在班組里尤為普遍,老員工覺得新員工工作不積極,態度不端正;新員工覺得老員工論資排輩,技術保密,不幫帶晚輩。時間長了,就造成老員工、新員工互相“敵視”的局面,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演化為兩個“階級”,矛盾難以調和。雖然這種現象不存在于所有的班組,但也絕不在少數。
事實上,質量管理工作的本質就是改進和提高,來源恰恰是建立在豐富的工作經驗基礎上。而老員工的特點是經驗豐富,見多識廣,但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總結能力不夠,沒有導師帶徒的先進方法。新員工的特點是學歷高,上進心強,思維活躍,善于推陳出新。結果,那些富有工作經驗的老員工,無法根據新員工的特點,教會他們好的學習、工作方法,將自己大半生的工作經驗科學的傳授下去,也難于將想法科學、準確的表達、展現出來,新員工由于經驗欠缺,并且有時不認同老員工的工作方法,進而失去了學習進步的最快途徑。
4 國有企業內特有的中式文化氛圍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國家的企業也有自己的文化。比如美國是做大,一瓶碳酸飲料,一塊炸雞都可以賣到全世界各地;德國在做精,各種高級儀器、航天器材,均是德國制造;日本做省,很多都從省料、節能上考慮……而我們呢?有人說是做山寨。雖然說的有點夸張,但一時間真想不到我們在做什么。這確實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任何一家企業,做事考慮問題理應是把事情做好、做對,做出業績、成績,獲取別人的夸獎,上級的賞識。只要事情是為了公司考慮,公司絕不會虧待你,完全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在這樣理想的環境下,員工能有最根本的動力,想去把事情做好、做精。但是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環境,在大型國企工作,往往優先考慮的問題卻是怎樣做人,怎樣能和別人套近乎,和別人不起沖突。遇到事情,首先考慮的是這么做會不會牽扯到別的問題?會不會得罪哪個同事?會不會得罪某些部門?上級會不會不高興?雖然這樣不代表不好,但是就質量管理而言,無疑讓善于不斷改變、提高,大膽實施想法的人畏首畏尾,創新、提升的可能變得少之又少。很多急需改變、提高,有創舉的事情,正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再的被擱淺,一再的被漠視。
要想提高企業質量管理工作及公司產品、業務質量,從根本上講其實是人財物的問題,重視人才,有效合理利用資金和資源。人是成事的根本,對于優秀的員工特別是有建設性意見的同志,應給與鼓勵與獎勵,支持他們進行改革創新。雖說有些想法不成熟,甚至有些方向不對,也要激勵他們敢于提出意見建議這種行為,而不是一味否定。畢竟,質量管理工作對人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做事認真。對于這些員工著重培養,有潛力的必須放到重要崗位,讓其發揮充分的作用。就如同籃球比賽中打得好的選手,一定是全方位重點培養,一個優秀的選手有可能帶領隊伍做出驚人的成績。將其放到重要的位置,更能發揮他的特長和能力,也能更多的利用資源達到目的。比如足球隊中踢得最好的一定是足球隊長,在場上發揮著組織進攻和防守的重要作用。
我們應該針對人才的培養問題研究確定具體的改進措施,比如公司內部通過筆試、面試的方法來甄選人才。雖然在剛開始的試行探索階段,此機制的過程并不一定能做到足夠的科學合理,但是從另一方面講,這說明已經開始重視人才,重視人才的作用,企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只是時間問題。人才遴選機制經過幾年的實施、方案調整,將越來越科學、合理,真正能夠選出對企業有積極向上力量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王曉川.企業質量管理防錯體系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3.
[2]賈利娜.制造企業質量管理風險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
[3]蘇秦,宋永濤,劉威延.中國企業質量管理成熟度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