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國各項事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尤其表現在交通建設上。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突飛猛進,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壯大。高速公路作為一種高效、便捷、通過能力高的現代化公路,具有工程量大、建造成本高、行車速度快、配置高、管理服務好等特點。本文僅以貴州的幾條高速公路為研究對象,就山區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問題,做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山區 高速公路 建設項目 社會貢獻率 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項公共事業也取得了較好成績,高速公路建設更是不斷發展完善,并開創了新局面。高速公路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我國的道路交通條件,并進一步推動了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了資源配置,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畜牧業、旅游業、物流業等行業的發展。而高速公路作為一種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性社會服務系統,其經濟效益主要包括社會經濟效益、政府經濟效益、營運企業經濟效益以及使用者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整體服務能力的不斷提高,必然會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并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1 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社會貢獻
1.1 貢獻率理論
眾所周知,在經濟學理論中,貢獻率是衡量經濟效益大小的主要指標,它真實有效地反映出了各種因素在經濟增長中所發揮出的作用程度情況,其計算方法為有效成果數量除以資源消耗或占用量,即產出量與投入量的比值,所得的比值即為其貢獻率。
貢獻率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其計算方法為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實際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1.2 高速公路項目的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率是研究企業創造社會價值能力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企業利用其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情況。其計算公式為: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其中,社會貢獻總額主要有員工工資、社會福利支出、應交增值稅、凈利潤等。企業在計算其為國民經濟增長貢獻度時,可采用上述原則計算出其社會貢獻率。
高速公路作為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和屬性。公路開發公司的投資和建設直接對社會做出貢獻。而在項目建設投資中,企業的物資采購、人力資源投入、技術革新、地方稅款繳納等都直接影響著地區社會的發展。高速公路建設對帶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高速公路發展還極大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生產要素的流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2 山區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
2.1 依托高速公路,建設山區鄉鎮工業長廊,發展鄉鎮企業
其高速公路帶的鄉鎮工業長廊實行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集中連片發展,以求重點突破,非均衡推進。如:通過貴陽至遵義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運行,結合遵義地區“中部突破”的經濟發展戰略,政府在川黔公路沿線鄉鎮有選擇地建設鄉鎮工業小區,對鄉鎮工業進行集中布局。同時,鄉鎮工業小區就依托交通公路基礎設施等條件較好的城鎮進行布局,納入集鎮規劃并符合集鎮功能區的規范要求建設。并保持公路沿線鄉鎮地域的完整性,實行規劃管理。遵義地區高速公路沿線,其鄉鎮工業長廊的地理范圍是南起遵義縣烏江鎮,北至桐梓縣松坎鎮,南北長約180公里,寬約10公里,鄉鎮工業小區呈帶狀分布。涉及的18個鄉鎮,包括遵義縣轄區的烏江、三合、南白、龍坑、高坪、泗渡、板橋等7鎮;遵義市轄區的忠莊、南關、長征、高橋、董公寺等5鎮;桐梓縣轄區的婁山關、燎原、楚米、大河、新站、松坎等6鎮。區域面積達1803.4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真正成為了鄉鎮企業發展的長廊。遵崇公路建成通車,吸引了重慶方向資金、信息、技術,促進本地經濟發展。
2.2 積極發揮城市中間軸作用,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各城市的功能也越來越完善,完整與和諧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的目標和主題。市政府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有效地推動了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經驗來看,高速公路的發展必然會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的穩步增長,推動沿線優勢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通過研究和分析國外高速公路建設發展經驗,我們可以得出,一條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必然會極大地縮短其兩端城市的空間距離,密切兩地往來,逐步形成城市聯系帶,極大地促進了以高速公路為軸線的城市經濟區的形成。因此,在建設高速公路時,必須充分發揮其城市中間軸作用,利用高速公路沿線的有利區位條件,積極發展現代化產業,如旅游業、物流業、商業等,合理調整沿線城鎮化布局結構,大力推動地區城市化發展進程。
2.3 樹立科學發展理念,不斷實現高速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高速公路作為一種現代化運輸通道,在當前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貴州省多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通車,其開發和利用潛力也日益凸顯出來,僅投入運營幾年后,貴州省的整體交通效率和各地城市形象就提升了一個層次。同時,貴州省高速公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運輸能力的不斷提升,必然會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這對均衡國土開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現代物流效率具有積極意義。貴州省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方針,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實現了資源、環境、發展的和諧統一。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發展進程的逐步加快,國家為鼓勵和引導各地區因地制宜,優化空間布局,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制定發展規劃,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并逐步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目前,貴州省年均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達到了926公里,并初步形成了覆蓋面廣、系統性強、服務設施齊全的高速交通網,極大地緩解了本省的道路交通壓力。同時,高速公路建設的逐步發展完善有利于我國自主科研水平的提高,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也有重要指導意義。貴州省從本省實際出發,研究和制定了高速公路投資項目發展規劃,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名,積極需求適應貴州省經濟發展特點的高速公路發展規劃,重視省內各區域經濟發展的聯系性和相關性,在進行項目開發和建設時積極發揮高速交通項目的輻射帶動效應,并逐步建立起覆蓋全省的高速公路融資機制,為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保證。貴州按照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相關法律規定,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協調高速公路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現狀,堅持發展和環保齊頭并進,滿足了全省人民的道路交通需求。
2.4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山區高速公路建設與當地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隨著我國外部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步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人們在考慮發展時,不能片面強調經濟增長,而忽略環境的承受能力。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繁榮是一種很不明智的做法。因此,在進行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時,運營企業必須在考慮當地環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并制定科學的建設方案,并逐步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轉變原來的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積極推動高速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地區,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形構造復雜,自然資源豐富。在開展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時,相關公路開發公司必須有效利用當地的國土資源,采用集約化生產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的出現。同時,在設計施工建設方案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特點,在保持原有投資水平的基礎上,適當多修筑一些橋梁和隧道,以減少對植被資源的破壞性。如貴州省在修建貴州鎮(寧)勝(境關)高速公路時,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設計了多種建設方案,在選線時繞開了自然保護區,有效地保護了沿線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證了當地居民的利益。
2.5 加強高速公路投資管理力度,提高建設資金利用效率
目前,隨著貴州省經濟發展進程的逐步加快,其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也緊急開展,這就進一步增加了貴州省公路建設的施工建造成本,也給各級政府帶來了很大的財政壓力。一般來說,僅開展一條高速公路項目就需要投資幾十億人民幣。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巨大的資金投入加大了政府的財政負擔,資金困難問題時有出現。而高速公路投資建設完成后,其運營、維修、管理同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沉重的債務負擔導致了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因此,要解決高速公路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必須進一步加強高速公路投資管理力度,提高資金利用率,做到籌足、管好、用活。貴州交通主管部門、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以及省計劃部門根據其管理經驗,依據本省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實際,制定出貴州省高速公路資金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并設計出相關的規劃實施方案。貴州省高速主管部門根據本省高速公路投資管理特點,制定了具體的借款方針,要求運營企業在借款時要充分考慮自身的還款能力,以誠信為本,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另外,相關管理部門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進資本廣泛投入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中。如目前已經投入建設的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水口至貴陽),總投資為266.89億元人民幣。其中,高速公路建設單位為貴州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其在建設過程中首次采用了BOT建設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項目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保證了項目施工質量。這種資金運作模式有效的緩解了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解決了高速公路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實現了政府利益與高速公路經濟利益的有機統一,在拉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在高速公路項目施工環節,政府部門還積極解決農民征地問題,最大程度地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并積極解決其就業問題,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活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完善,其經濟效益也日益凸顯出來,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以貴州幾條高速公路為研究對象,研究和分析了高速公路經濟效益問題,并就如何提高山區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為研究高速公路建設與社會經濟增長關系提供了良好借鑒。
參考文獻:
[1]孫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研究及實證分析[J].華東公路,2003(03).
[2]奚寬武,任福田,覃增雄,李志軍.高速公路社會效益量化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05).
[3]馬樹才,李華,袁國敏,韓云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測算研究[J].統計研究,2001(10).
[4]龔定勇,蔣愛民.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經濟增長的關系[J].城市問題,2004(01).
[5]李含琳,王保乾.論基礎設施與西部大開發[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2(01).
[6]莫小凱,朱海燕,陳敏堅,廖小云,邱國祥,李新嬌.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的績效評估[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7]張曉東.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在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的效果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