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華測檢測發展的成功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總結,為計量檢定機構改革、事業單位的轉型發展方向提出一些思考。
關鍵詞:華測檢測 計量檢定 改革 市場需求
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檢測”)是國內一家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上市公司,主要工作是為多種行業和產品提供一站式的全面質量解決方案,提升自身產品品質,保證企業綜合競爭實力。其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消費品、工業品、生命科學和貿易保障等方面的技術檢測。在全國各地擁有30余家分支機構,旗下實驗室囊括了電磁類、物理類、化學類、機械類等多領域,這些實驗室均得到了CNAS國家合格評定委員會和檢查機構的認可,并且取得了CMA計量認證,同時遵從國際ISO17025 、ISO17020的統一管理。
1 計量檢定機構及華測檢測的發展歷程
1.1 計量檢定機構 計量發展已有五千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計量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個包含法律法規、行政管理和技術保障的計量體系。計量行政管理以國家質檢總局和省、地(市)、縣三級質量技術監督局為主,負責組織《計量法》的實施,行政授權的法定計量技術檢定機構承擔著包括科學計量、法制計量、工程計量三方面的任務。
1.2 華測檢測 2002年經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明確指出,獲取國家合法商檢部門認證的檢測機構可以接受國外檢驗檢測機構或對外貿易關系人的合法委托,對所出口的商品進行質量檢測。從此,檢測行業由國家一統的局面被打破,民營資本正式涌入檢測行業。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以后,檢測行業逐漸成為服務業中前景最好、發展速度最快的一支。在公開資料統計中可以看出,民營和外資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平均每年28%的增長勢頭發展,2013年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超過550億元。而華測檢測的成功之處就在于能夠把握住市場動向,及時搭上了政府體制改革的順風車,成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的“領頭羊”。一是市場導向與技術導向結合, 通過初期在市場的“高舉高打”取得一定的市場成功后,便及時地設立研究院進行前沿領域的研究,開展檢驗檢測等以技術為導向的業務;二是利益相關方的整合,和政府共建測試平臺、實行內部持股的激勵措施、使客戶多了檢測渠道的選擇,形成利益相關方共贏的局面;三是宏觀經濟環境所要求,華測投入大量的資金使檢測能力與資質能夠及時地做到與時俱進,贏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強者恒強。
2 兩種檢測體制的對比
2.1 體制的對比 2003年以前,法定計量檢測機構伴隨著國家計劃經濟,長期在各個行業履職檢測職能,為國民生產提供量值傳遞、保障量值準確發揮了有效的技術支撐、應有的積極作用。雖然規范性極強,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該體制出現了較多的不適應,無法適用于繁忙的對外貿易。我國第三方檢測市場在改革開放以后有了一個比較大的發展,目前,國內很多外資、合資企業和一些外向型的國內企業,他們的產品有大部分是需要出口的,這就涉及到了國際計量標準,所以生產企業對計量標準的要求也就更加嚴苛。因為只有計量單位的標準才能證明他們的產品質量和資質,政府的檢測標準由于發展因素制約不能及時滿足市場的高速發展的腳步、無法及時和國際市場接軌,而華測檢測為了開拓市場在這方面做足了功課,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認可。
2.2 兩種體制的利和弊 國家法定檢測機構的優勢在于十分熟悉國內檢測市場的運行管理政策,經驗豐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確保了檢測市場的規范性和穩定性。由于是政府出資建設,在經費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致使部分檢測實驗設備無法及時達到國際水平;加之人員編制緊張,用人體制固化,人才引進、培養都十分困難;習慣了政府性質的強制型檢測,缺乏主動尋找市場經營的經驗,不能與時俱進。
技術手段是支持檢測服務的重要通道,所以越前衛先進的技術就越能提高檢測質量。作為民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其優勢就在于可以為其投入足夠的資金,以保證檢測技術與結果。例如,華測檢測在取得國家合格評定委員會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的認可之后,又進一步擴展了自己的實驗室,旗下的30余個實驗室囊括了電磁、物理、機械、生物和化學等多種領域、多個省市;另外,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民營企業還努力學習國外檢測服務中的成功經驗和案例,同時高薪聘用人才,為員工設置培訓和晉升機制。但是,因為檢測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很大,為了能夠占據市場,這種民營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缺乏嚴謹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和市場的穩定。
2.3 華測檢測取得的成果 一般情況下,為了贏得市場檢測機構需要得到采購商和制造商的肯定才能夠長久發展下去。對于這一點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比國家檢測機構更能夠認清現實,華測檢測優勢就在于此。首先,華測檢測的經營者重視委托者的每筆費用,將其視為提高自己檢測技術的主要支柱,只有資金充足才能提升服務質量,贏得市場,被眾多委托者認可;其次,創造自己的品牌價值,利用發達的網絡宣傳服務質量,為企業贏得多樣化的檢測服務機會;最后,充分借鑒國外成功案例,以歐洲第三方檢測機構瑞士SGS等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為榜樣,不斷努力。華測檢測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它還是業界最早的一家民營研究機構,有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無論在資金投入還是在技術支持上面都處于領先地位,業務發展、擴張駛上了快車道。所提出的“中國檢測服務”品牌定位為自己創造了極高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以技術研發為基點,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是華測檢測的優勢,也是其提升競爭力的有利武器。公司品牌的市場公信力正逐步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客戶所認可,檢測報告得到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在內的共42個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富士康、臺達、飛利浦、理光、華碩、明基等知名企業均認可華測出具的檢測報告。
3 華測檢測發展模式的啟示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檢測服務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學會抓住機會,更要懂得敢于創新。
國務院2013年印發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根據規劃,到2020年,計量科技基礎更加堅實,量傳溯源體系更加完善,計量法制建設更加健全。將對促進我國計量事業發展,提升全國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進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轉型發展、增強國防建設實力,以及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重要的技術基礎保障作用。如何在實踐計量發展規劃中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實現改革中取得先發優勢,借鑒華測檢測發展模式,有以下幾點啟示:①思維觀念轉變。目前為止,檢定機構檢定業務的資源主要由政府行政配置或滿足行政需要,如果市場發生變化,企業和市場作為主要需求的安全生產、產品開發、產品質量提高、商品市場的流通,將以政府為核心需求到迎合市場需求的轉變,從檢定業務類型的單一、范圍窄到多種業務并駕齊驅的轉變,管理機制從行政化向市場化轉變。計量檢定機構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主要業務來源逐漸轉變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②發展模式轉變。轉變目前計量檢定業務較單一的局面,嘗試與產品質量檢驗、標準化和其他檢測技術服務整合,形成強強聯合優勢,拓展業務,發展壯大。可以借助資質和原有的能力建設基礎,通過認證,將檢定檢測業務推向省外,形成跨省開展業務的檢定檢測認證機構;借助資本的力量,逐步將計量檢定的領域伸展到安全生產、醫療衛生、建筑制造、社會教育等方面的相關綜合性檢驗檢測,發展到指導企業業務的拓展的檢驗檢測機構。③管理機制轉變。切實轉變管理機制,明確檢驗檢測機構功能定位,可定為公益性政府檢驗檢測機構和經營性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等模式,一是由政府部門建立政府實驗室,維護和發展測量技術設施,滿足政府監管和國計民生檢測的需要;二是可以政府購買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的服務,滿足公益性公共檢測服務;三是政府認可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行為。
4 結論
目前,國內的計量檢測機構正在面臨著改革的大趨勢,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檢測行業去行政化的腳步漸行漸近。檢測知識的探索、檢測人才的培養和檢測體制的改革都是需要進行轉變的關鍵。只有懂得抓住機會,學會轉變思路,以市場經濟為主要導向,以企業需求為根本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關建華.華測為什么能上市[J].認證技術,2010,03:24-25.
[2]郝麗娟.華測上市震動了誰[J].認證技術,2010,03:26-27.
[3]郝麗娟.檢驗檢測認證整合蓄勢待發[J].質量與認證,2014,
03:27-30.
[4]閆瑾.第三方食品檢測服務機構的發展策略分析[J].商,2014,
02:27-28.
[5]王喜民,李鐵瑛.廣業公司檢測業務發展策略研究[J].廣東建材,2012,07:112-115.
作者簡介:顧小威(1960-),男,遼寧海城人,工程師,研究方向:計量檢定技術和業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