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課程內涵建設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施工技術專業群的核心課程,為提高教學質量,引入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念,對該課程進行設計并組織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 工作過程 課程設計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的核心課程,對培養學生今后從事的施工員、質檢員、監理員、安全員等崗位的職業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部[2006]16號文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备鶕@一指導思想,引入基于工作過程的先進教學理念,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課程進行設計,以下簡單介紹課程教學設計過程。
1 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方法,邀請建筑行業專家涵蓋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綜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行動領域,按照教學法轉化為學習領域,進一步按照企業的工作任務到工作結果進行相應學習情景的開發,制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同時開發校本教材等教學材料,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條件、課程評價都進行了詳細的設計。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技術職業能力目標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實踐為起點,通過設計工作任務,通過案例、虛擬項目等手段構建學習場景,讓學生在職業行動中獲取知識,鍛煉專業技能,通過完成系列工作任務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通過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環境和工作評價,按照教學規律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評價的課程設置,使學生能夠獲得未來工作所必須的綜合職業能力。
2 課程教學目標
《建筑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具備高素質勞動者和相關專業專門人才所必須的建筑施工技術基本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處理一定的施工問題,組織建筑施工、進行施工管理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提升職業素質。具體來說,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2.1 知識目標
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及熟悉施工準備工作;掌握土方工程施工工藝、施工機械、質量驗收、安全文明施工及其相對應的規范要求;掌握主體工程施工工藝、臨時設施、質量驗收、安全文明及其相對應的規范要求;掌握砌體工程施工工藝、質量驗收、安全文明施工及相對應的規范要求;掌握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工藝、機械設備、安全文明施工及相對應的規范要求;掌握防水工程施工工藝、質量驗收、安全文明施工及其相對應的規范要求;掌握裝飾工程施工工藝、質量驗收、安全文明施工及其相對應的規范要求;熟悉建筑節能施工工藝、質量驗收、安全文明施工及其相對應的規范要求。
2.2 能力目標
能獨立識讀施工圖紙并進行技術交底;能進行施工測量放線;能對原材進行質量檢查及制作試件;能獨立編制分部分項施工方案; 能依據圖紙、施工規范與標準、方案等指導施工;能進行分部分項工程的自檢與驗收。
2.3 素質目標
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吃苦耐勞;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具有創新意識。
3 課程設計實施
4 課程考核與評價
課程評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重視過程評價和結果考核,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和企業技術人員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課程評價重點核查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的完成情況,檢查學生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變化,對課程提高優化提供建議。
5 結束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核心課程,對培養土建施工技術人員職業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的實踐探索研究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廣大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總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項芹,成志軍.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案例分析[J].出國與就業,2011(20):116-117.
科研項目: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院級教育研究課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部分成果,課題編號13JY021。